《平凡的世界》路遥
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和“陕北史诗”。小说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和变迁。地点是黄土高原的一个虚构的小村双水村及附近的县城。有两部同名电视剧。
《三体》刘慈欣
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享誉全球。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这本书应该不陌生了,是一本写给已经长成了大人,但心里仍是个孩子的大人所写。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内容里吸引人的地方挺多的,有很多超自然的现象是其魔幻的来源。还有七代人所用的仅有的几个名字,让你瞬间觉得这个事情就很魔幻。还有开头也是我读过的小说里最特别的。“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的面前,他一定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看冰的那个早晨。”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静僻的街道旁,伫立着一家解忧杂货店。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一个国家百年之后的存亡、兴衰,与某一年某一天的某个事件有直接的联系,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蝴蝶效应”,也让我体会到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还可以更加有趣。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读书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书籍说明书,有了这个说明书,你就知道如何可以高效的阅读。因为书分为不同的种类,阅读的目的也不同,所以拿到的每一本书的读法也不同,掌握了如何阅读的方法,能够让你更加高效的去完成阅读。
《牵风记》徐怀中
作家徐怀中的长篇小说,曾荣获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牵风记》讲述了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女主角汪可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却在19岁不幸牺牲的壮烈故事。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应物兄》李洱
全书围绕虚构的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的筹建展开,以儒学家应物兄为核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所有的相关者,记述了70多位鲜明生动的当代人,生动刻画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与精神面貌。
《乡土中国》费孝通
费老的这本书,是社会学的经典必读之作,在这里读懂中国的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中读懂中国。
《理想国》柏拉图
书中主要是在探讨政治哲学,对后来的学者有巨大的影响,成为政治学领域的基本经典。本篇对话录关心到底什么是“世事的道理”,并且探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上述领域都是从研究正义之性质的角度作思考这就是对话的中心问题:什么是正义?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涵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人生活的更快乐。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历史是人民的生活和人性写成的。他曾经说要把历史完全记载下来是不可能的。作者可谓是阐述人性和行为的大师,在他的笔下,所有人物的感情和思想都被毫无保留地展现给我们。故事真的很震撼。很多人说,如果一生只能读一本书,那么推荐这本《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我个人是觉得非常难读的,但依旧是一本值得我们花时间和心思去读的一本书。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
《沈从文文集》沈从文
“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沈从文。
《美的历程》李泽厚
这是一本讲美学史的书籍,但我的收获却不在美学上,而是在整个历史的脉络和各个时代的性格上,因为时代的思想又具体体现在实际的物体上,所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各有各的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狞历的美与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容,又各自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读完这本书,收获的又远不止这些,还有儒家的、道家的各种哲学思想。
《我们仨》杨绛
中国作家杨绛的回忆录代表性作品。该回忆录是杨绛92岁时所写,此时,钱锺书、钱瑗(杨绛女儿)均已经去世。杨绛在回忆录分作2部分,第一部分追忆了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快乐、艰难、爱、痛的日子,第二部分讲1935年钱锺书、杨绛到英国留学一直到1998年钱锺书逝世的坎坷人生,追忆了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反五反运动、大饥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大事。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
《四世同堂》老舍
本作品的时代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时值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描述了北平一条胡同(“小羊圈胡同”,即如今的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的居民在沦落为亡国奴之后发生的故事,主要书写了祁姓家族四代人所遭受的种种哀痛和不幸,着重刻画了祁瑞宣这一苦闷的角色,揭发了日本军团的残暴和虚假和平的阴谋,塑造了诸如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等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有的因家庭拖累而不能逃出北平去参军,却以各自的方式帮助国家;有的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持传统的礼义廉耻,相互关爱和帮助。同时,作者也塑造了鲜明的反派角色如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他们甘愿沦为汉奸,不顾廉耻,自私自利,极尽谄媚巴结之能事,道尽了世态炎凉。
《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
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
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资本论》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基础理论。
《数学之美》吴军
“数学,正确看待时,不仅具有真理,还具有至高的美-一种冷而严峻的美,一种屹立不摇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种不为我们软弱天性所动摇的美。也不像绘画或音乐有富丽堂皇的装饰,而是纯粹地崇高、绝对地完美,是最伟大的艺术,然而这是极其纯净的美,只有这个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出最严格的完美。数学中一定能找到最卓越的试金石超越自我时之喜悦感,如同写诗。” 罗素
《繁花》金宇澄
《上海文学》副主编金宇澄完成的一部话本体长篇小说,以沪语风格描写上海市民生活。该书被认为确立了金宇澄在上海叙事白话小说上的历史地位,并获得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3年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等奖项。该作品后也被改编为舞台剧和苏州评弹。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刘震云创作于2006年到2008年的长篇小说[1],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的主题是讲“一个人想找另一个人说句话不容易”。
《主角》陈彦
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
《围城》钱钟书
该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而男主角方鸿渐则是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
《呼兰河传》萧红
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白鹿原》陈忠实
描写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白鹿村”的白姓和鹿姓人家50年的恩怨纠葛[来源请求],是一部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1997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长恨歌》王安忆
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后由关锦鹏改编成电影。通过上海女子王琦瑶,讲述了1947年至1981年间上海的变迁。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于1985年以西班牙语出版。故事讲述了发展于费尔米纳·达萨(Fermina Daza)、费洛伦蒂诺·阿里萨(Florentino Ariza)以及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Juvenal Urbino)之间的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爱。这部小说,一个如画般的没有回报的爱情故事,用马尔克斯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写就,深入地剥析了一个观念,即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
《经济学原理》曼昆
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定位;该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经济学著作卖价和畅销数量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
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宇宙、宇宙发展的最新状况和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解释了黑洞和大爆炸。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
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该书深受贾德·戴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影响。自2011年希伯来文版出版以来,该书已被翻译为45种语言(2017年6月)。2014年,其中文版出版。2015年,该书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6年,获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翻译类金签奖。
该书出版后获得的评价好坏参半。部分人类学家对该书的许多观点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公众对本书的评价基本上是正面的。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这本书会改变你的思考方式,读了它,你对工作、世界还有自己的生活的看会都会改变。这本书会知道我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见的思维失误。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这是一本很厚重的,也非常全面的心理学方面的教材,内容讲的很详细,涵盖面也非常广。这本书其实可以给你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语言学的邀请》塞缪尔·旱川
一次让人神往的语言学探秘之旅,一堂终身受用的语言学入门课程。
《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谈人生的杂文集。季先生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谈了对人生的看法。季先生书中所谈,涉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怎样看待个人命运、怎样做人与处世、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礼貌、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毁誉、怎样对待压力、什么是孝道、怎样认识老年、长寿之道、怎样看待衣着款式、什么是人的素质等问题,论说活泼、生动、道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