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美妙与力量,是任何人造物品和虚拟文化无法企及的,亲近自然,不仅是寻求真实和享受,更是对工作生活的助力和疗愈。以下每一本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纯真有趣的宝藏灵魂。
一、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
1.《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
120幅精美插图,58种植物串起的绿色发现之旅,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感受震撼的自然之美,一部植物改变人类历史的史诗。
2.《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作为一位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科学家,作者在文学与植物世界间纵横穿行,梳理、解读文学与植物“缘情体物”的微妙关联,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古典场景。本书可以说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阅读需求。
3.《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古人喜欢借着植物抒发情感,有些耳熟能详,如柳寄别情、合欢喻夫妻之情、槐意士,可还有好多植物古今寓意差别很大,这本书几乎就是个合集,想了解的都能了解到。
4. 《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
《尔雅》作为中国古代学者必读的《十三经》之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选取百余幅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彩图片,力求拉近历史的距离,证实书中那些古代事物存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作者还提出《尔雅》反映了古人以“真、善、美、和”为社会关系、人际交流的道德标准和文明准则,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尔雅》既是中国博物学的典籍祖本,也是人类发展的文明结晶。
5.《众神的植物》
结合民族植物学、药物学、生化学,等三位世界重量级科学家的长年研究,阐述植物神圣、愈治性、迷幻性的力量,全书500多张珍贵彩图,介绍致幻植物达300多种,并针对79种致幻植物,做图鉴解说与成分分析,是划时代著作,也是至今最好的致幻植物书籍。
6. 《发现瑰丽的植物》
汇集西方博物学巅峰时期最激动人心的12部植物学重要著作,撷取其中精华,还原了二三百年来植物学家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在主题上囊括了世界各地各种瑰丽的植物,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堪称佳作。
7.《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
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鸡尾酒宴会上都成为最受欢迎的嘉宾。
8.《植物Q&A》
与植物相关的问题来自观察、实验和思考,从学龄前开始,孩子们就会发现有关豆子发芽、蔬果栽培、树皮剥落、植物生病、花开花谢的问题,老师及父母可以同他们一起观察,协助实验,从中找寻答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大人和小孩都能获得“解密”的快乐。
9.《蕨类植物的秘密生活》
在这本综合了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分类学、适应性、地理学及生态学、演化历史的书中,作者还强调了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文学和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蕨类植物名字的由来。
10.《汉英拉动植物名称》
11.《植物也邪恶》
12.《植物的反击》:重构自然秩序的食虫植物
书中以捕蝇草、猪笼草和茅膏菜等食虫植物为对象,梳理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科学家们认识、探索、研究它们的过程。这里面不仅有食虫植物原理和机制特点的介绍,更有人们围绕着食虫植物所产生的观念和思想上的冲击及转变。
二、汉译名著
13.《物种起源》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14. 《中国伊朗编》
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着重于栽培植物及产品之历史。美国著名东方学者劳费尔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
15.《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介绍理解人类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大量引用关于系统间不同要素的相互影响以及系统平衡被打破的案例,探索可持续的系统,调节要素,平衡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6.《寂静的春天》
17.《沙乡年鉴》
20世纪环保启蒙先锋之作之一,有关土地伦理的经典论述,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其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
18. 《罗得岛海岸的痕迹》:从古代到十八世纪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与文化
格拉肯以历史时期对自然与文化两大主题及其关系的人士为主线,通过细致的思想梳理和观点提炼,为我们展现了西方世界思想史中非常重要的几个阶段及其演变轨迹。
三、花、叶与种子
19.《怎样观察一朵花》——发现花朵的秘密生活
20. 《花与鸭嘴兽》
全书分为 “花与异乡人”“花与园艺家”“花与旅途”这三部分,记录了天冬所经历的旅途趣事和花园生活体验。文章秉承天冬一如既往的细腻风格,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亦折射出对植物、对自然的敬畏之心。21.《七十二番花信风》
22.《兰花的第二个世纪》
收录了100种不同的精美兰花,同时也描述了与该物种有关的采集、栽培以及命名等信息,读者在欣赏美丽的兰花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3.《蔷薇秘事》
24.《花卉:一部图文史》
25.《传粉的力量》
26.《花间闲事》
从蒲公英、牵牛花之类的路边野草,到牡丹、兰花等常见园艺植物,再到侧柏、柿子树各类乔木,你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大部分北方花园所能种植的植物。作者在本书中记录自己养植的花草习性,与大家分享了在设计安排花园,以及照料这些花花草草时的感悟和故事。书中七十余幅精致插图亦为作者亲笔绘制。
27.《野花999》
作者长年于荒野保护协会工作,累积了许多野外自然观察的经验,尤其对野花的认识更是丰富,大小野花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而也赢得了“野花999”的雅号。
28.《好孩子的自然观察课》
29.《鲜花帝国》:鲜花育种、栽培与售卖的秘密
30.《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领,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31.《花的智慧》
其实花和果实这种构造是从4亿年前植物出现之后,经漫长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它隐藏着伟大的自然原理。本书第一章将介绍目前为止最具说服力但未经实验成果证实的生命起源说。第二章将介绍真核生物如何从细菌共生体中脱胎?自养真核生物为何以植物的形态登陆?成为登陆必要手段的植物共生和植物的多样性。第三章将介绍所有动植物的基本繁殖方式——有性繁殖的优缺点、植物的双重繁殖体系、多样的性体系和植物灵活的性特征等理论。第四章介绍花朵如何通过结构、颜色和香气促进授粉;蜜蜂、蝴蝶、蝙蝠、鸟等媒介动物如何拜访花朵、如何授粉等内容。第五章将介绍授粉后如何形成种子和果实以及它们与果实媒介动物的共生关系等。
32.《怎样观察一粒种子》:一次进入种穗、种荚和果实世界的旅程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知识性科普,它讲到了种子的产生、传播,讲种子经历一段旅程,长成大树,最后又变回种子的生命历程,文字也很动人,读完就有种想去播种的冲动,也对种子背后的生命循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3. 《种子的故事》
34 《种子的自我修养》
四、树
35. 《树梢上的中国》
36.《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
本书从不同角度入手,逐一检视各个时代、各个艺术流派画作中树木与森林的形象,阐释这些形象背后的文化意涵,以及画家们所赋予这些形象的意义。从达芙妮蜕变成月桂树,到庞贝的花园;从欧洲各地作为国家和自由象征的橡树,到森林内部的自然之谜。穿越数百年的葱郁,艺术与自然的相互触碰,反映和隐喻了人类的生活道路。一起透过艺术家笔下的树木与森林,开启一段人类文明启蒙之旅。
37.《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
38.《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39. 《秘境里的奇树》
40. 《树的秘密生活》:它们如何生存,如何与我们息息相依
41. 《全球森林》
以四十篇短小的寓言散文,将科学与诗人的灵性结合起来,陈述了一个对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主题:自然界中的相互关联,以及森林被砍伐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2. 《山楂树传奇》:远古以来的食物、药品和精神食粮
作者在本书中全面介绍了山楂树在人类历史事件中的影响,探讨了山楂树的药用功能、人类何时第一次用山楂树的果实酿酒,以及山楂树的刺及花朵在宗教和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本书风格生动有趣,又给人以启迪,是第一部全面介绍山楂树与整个人类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作品。
43.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读者揭开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大卫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大卫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该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做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脚下或者藏在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44.《英伦寻树记》
45. 《树木之歌》
这本书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故事。作者把他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五、植物与饮食
46. 《餐桌植物简史》:蔬果、谷物和香料的栽培与演变
47. 《时蔬小话》
48. 《果儿小典》
以六十余篇优美的随笔,将我们熟悉却又未必深知的水果用悠闲又有趣的文字一一道来。
49. 《花卉瓜果蔬菜文史考论》
50.《云南西双版纳特色野生蔬菜》
本书基于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研究等,筛选出西双版纳地区特色野生蔬菜108种,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和生境、食用部位及方法、药用价值等进行介绍,并配有图片。
51.《水果:一部图文史》
52.《土豆的全球之旅》
大约8000年前,安第斯山区的前印加人将土豆驯化。16世纪末,土豆和其他西班牙征服南美得战利品一起被带到欧洲,历经欧洲各国王位继承战争、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等,土豆种植范围扩大,最终19世纪完全确立了其在欧洲家庭中的主食地位。以土豆为引,为你讲述一场妙趣横生的世界历史课...
53.《野果游乐园》
通过果实、种子的造型、色彩、气味及传播方式来领略果实与种子之美,同时还可一窥果实与种子的竞技场,看植物如何使出混身解数,为下一代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54.《不止美食》:餐桌上的文化史
55.《食林广记》
六、中国植物
56.《北京自然故事》
除了高楼大厦和闹市人群,北京还有着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本书依据各种生物的分布区域,以轻松亲切的小品文形式,先后介绍了北京的城区、郊区、山区和湿地的代表性物种,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们经常在公园或京郊景区遇见而又叫不上名字的动植物。
57.《香港方物志》
文章记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风物。叶灵凤表示这不是纯粹的科学小品文,也不是文艺散文,而是一种尝试,将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俗学知识,将它们与祖国方面和这有关的种种配合起来,这里面有科学也有传说,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成。
58.《新疆自然观察指南》
本书整合了“荒野新疆”团队多年来在新疆的自然观察成果,用1100余幅图片,呈现了新疆地区的各种代表性自然景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400余种常见和代表性动植物,囊括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植物以及真菌等多个类群。让我们一起通过书中收录的图片和自然观察故事,去认识不一样的大美新疆。59.《深圳自然笔记》
60.《手绘中国钓鱼岛植物》
因为历史原因,我们的《中国植物志》还没有收录钓鱼岛的相关部分。为了弥补这份遗憾,国家植物园的专业团队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一本典雅又轻便的植物图谱,没错,就是这本即将面世的《手绘中国钓鱼岛植物》!书中收录了钓鱼岛的代表性植物,尤其是岛屿上特有的几种植物,可以让植物爱好者们先睹为快!
61.《半岛:食与自然》
62.《心随星海皈自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环境解说》
本书编写团队深入黄河源一线,在海拔4000-5000米的严苛环境下组织多次专业细致的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黄河源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原真保护意义和独特文化传统等具有代表意义和传播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了梳理总结,并从高原地景、湿地水文、生物多样性、人文传统和国家公园试点创新的角度,带领读者走进国家公园。
63.《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
既可以当成植物学科普读物,也可以看到成都的人文历史,甚至是一本旅游指南,有趣的书,用花草树木串起的成都故事。
64.《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已出,衡山册、苔藓册、祁连山册、荒漠册、北京册等
65.《燕园花事》一位植物学家眼中的北大
66.《北大植物书系》
世界植物生物学领军人物邓兴旺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植物科学知识”。这是一套写给大众,也写给未来植物学家的植物学通识读本。以最小的篇幅、晓畅的语言,全息呈现人类已知的植物世界和人类与植物相遇相知的漫长过往,建立起读者对植物和植物科学的完整认知。
67.《南开花事》
68.《南科大自然笔记》
七、随笔
69.《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40篇植物文化随笔构成的这本书,让你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的感觉。
70.《四合院活物记》
71.《花花草草》
72.《十字水自然笔记》
73.《海滨自然笔记》:在海边发现季节的更迭
74.《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
75.《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
76.《寻径林间》:关于蘑菇和悲伤
八、博物学家
77.《伟大的博物学家》
78.《伟大的探险家》
79.《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80.《探寻自然的秩序》:从林奈到E.O.威尔逊的博物学传统
定义博物学的两位重要人物:林奈,致力于为造物主的作品命名并分类,他认为这可以反映创世的平衡与和谐,基于观察但仍扎根于北方的基督教语境;布丰,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揭示广阔图景中的自然法则,在此自然本身就是原动力,属于法国启蒙运动背景下的世俗博物学。这两个追求将由后人统一起来,而后便是博物学作为学科的确立、分化和专业化,再之后被生物学边缘化。印象最深的仍是博物学最初的样子:命名、分类、描述、建立秩序,每个有志于此的人都能开始观察。
81.《性、植物学与帝国》:林奈与班克斯
聚焦于两位顶尖博物学家,林奈和班克斯,作者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二者既有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全书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林奈和班克斯之间的异同。
82.《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
83.《吉尔伯特·怀特传》:<塞耳彭博物志>背后的故事
吉尔伯特·怀特( Gilbert White, 1720—1793)常被称为英国第一位生态学家。这是怀特一生中唯一的著作,但也正是这部著作成就了数百年来关于怀特和塞耳彭的神话。其影响力深远,拥有以不同语言出版的几百个版本。本书的描写详尽而细腻,既讲述了怀特一生各个时期的遭遇,也追溯了笼罩在神话迷雾中的事实真相,堪称科学史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84.《寻找金丝雀树》:关于一位科学家、一株柏树和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故事
85.《达·芬奇的贝壳山和沃尔姆斯会议》
86.《大自然的收集者》:华莱士的发现之旅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著名科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以21篇随笔,从艺术和科学、科学家传记,史前史、人类历史事件、演化论等六个主题出发,对博物学中人的一面进行了审视。那些如教皇的教谕、种族灭绝、达﹒芬奇的创作思路、理查德·欧文和赫胥黎的论战等我们看似熟悉的话题,在古尔德的笔下有了全新的解读。
九、博物与艺术
87.《梅花喜神谱》
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
88.《花谱》
本书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以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为开篇,收录了《扬州芍药谱》《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漳兰谱》《海棠谱》等九种花卉谱录,介绍了六种花卉,再配以二十余幅宋人花鸟绘画,体现了宋人特有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花卉的专谱,更是一部介绍有关花的逸闻典故的文学著作,阅读与收藏价值皆备的佳作。
89. 《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
包含32 幅原作复刻版画作和一本精美的图书,如同为读者举办了一场“18世纪至19世纪中国博物艺术展览”,书中不仅让读者欣赏到了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珍贵艺术绘画藏品,而且还为读者讲述了:那个时期身处中国的欧洲人、欧洲对中国的科学兴趣在其博物学中的重要地位、艺术中的博物学、身处中国的博物学家等精彩内容。
另 《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
另《可装裱的英国博物艺术》
90.《大自然年历》:揭秘自然
在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图文书中,作者用青草与苔藓的多样、遇见鹿和乌鸦的惊喜、围绕鸟蛋发生的故事,以及美味的荨麻汤食谱,一步一步带我们进入自然之门。
91. 《博物之美》——畅游在自然与艺术之间
本书由“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蓝色星球》导演大卫·爱登堡作序,内附200多张彩图,娓娓讲述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这不是一本无聊的科学论文集,而是带你走入一场科学的盛宴,在欣赏李尔卓越才能的同时,见证博物学黄金时代的开启。
92.《山海经》
十、生态与自然
93.《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
同名纪录片配套书,在以文字再现纪录片精彩的基础之上,书中还特别增加了“编导感悟”部分,可以从中一窥纪录片团队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幕后花絮,同时作者也分享了拍摄这部纪录片对她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态度所带来的改变。
94.《共建美丽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政策与实践
95.《生态帝国主义》:欧洲的生物扩张900-1900
从全球视角和环境视角考察历史,是史学研究的新亮点。克氏的这本生态史名作,是以生态史研究在历史学界享有声誉的少数几本著作之一。克罗斯比在书中明确表示了从生态和地理的视角探索历史上欧洲全球扩张的目的。
96.《大地上的宝石》——生石花的秘密
本书是一本关于生石花的图文书。从三个部分对生石花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97.《花园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者艾米·斯图尔特的花园随笔集,状况百出又令人莞尔的园丁成长日志。料理花园的过程,也是在梳理人生。
98.《花园里的10堂实验课》
99.《神奇的花园》:探寻植物的食色及其他
100. 《加拉帕戈斯群岛》:演化论的朝圣之旅
加拉帕戈斯,查尔斯·达尔文称之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世界”,水手把它称为“Las Encantadas”—— 迷人的岛屿。它位于东太平洋,跨越南美洲西海岸的赤道,是热带地区最原始的群岛。它地处偏远,因而少有干扰,以至于当你第一次涉水上岸时,你会觉得你是第一个登岛的人。然而,加拉帕戈斯远远不只是地球上的野性天堂——它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它的海岸拥有超过4000种植物,其中约有40%属于特有种,群岛还经常被成为“演化的实验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收集的雀鸟启发了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革命性的理论在《加拉帕戈斯》一书中,科学作家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为我们介绍了从无的荒野到生物测试场和作全球生态旅游热点等,关于群岛的鲜活的自然和人类历史。还描绘了岛链在炙热地质中的起源以及物种与岛屿相互作用的漫长历史,他还描述了在加拉帕戈斯发现的生命形式的生动形象,捕捉到令人惊叹的景观,包括低调的植物群和迷人的野生动物。尼科尔斯还透露了岛屿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必须不断平衡保护和发展的过程。尼科尔斯将群岛的自然历史、演化理论和他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完美地编织在一起,从而表明加拉帕戈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关注,它反映了我们这个物种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地球的命运的未来。
+ 特别推荐 +
《花花草草救了我》
花花草草对人的疗愈功能,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书中从不同类型的人不同阶段来展示园艺对人的疗愈,如退伍的创伤后遗症军人,各种重病人,14-16岁的问题少年,过劳的城市上班族等。全书以诗性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将园艺之美与人类心灵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匿名采访世界各地的监狱囚犯、社区园长、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受过创伤的退伍军人的故事,再根据资料梳理历史名人与花草之间的故事,同时结合神经科学、生理学、精神分析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作者向我们揭秘花草撩拨人心的秘密,以及在园艺劳作中所感知到的丰富的生命体验。成长、衰退、更替、复苏的自然循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的真正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