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胡波
胡波(1988年7月20日-2017年10月12日),笔名胡迁,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落榜,上了本地的私立高中,之后高考复读三年,最终在2010年22岁的他成为当年北电导演系年龄最大的本科生。在校期间,传言他和所有合作过的制片人、录音师都闹翻了。毕业之后拒绝某公司的和谐“悬疑片”,在家待业写作的两年内和女朋友分了手。终于在FIRST遇到了王小帅的妻子刘璇,夫妇两人看过胡波的剧本之后决定投资这个年轻人,60万的投资以及创作的自主权对胡波来说是难得的好机会。但是60万的资金确实让整个剧组筹划捉襟见肘,在其他人的挖苦和嘲笑下,忍住压力的胡波终于在开机后的25天内顺利杀青《大象席地而坐》,时间和预算都被控制的刚刚好。整个过程给与了胡波全部的自主权,王小帅的意见丝毫没有被采纳。
真正的矛盾爆发在电影的剪辑上,杀青后胡波很快的剪辑了一个230分钟的初版,但是这种时长无法在院线拿到排片,所以胡波也剪辑了一个2小时的短版,王小帅对短板的很满意。但是胡波执意要选用长版,在多次的争吵之后,两人上升为口角和人身攻击。最终王小帅寄出律师函要求解除导演合约,除非胡波能出资350万买回作品,否则作品不再署名胡波。最后胡波终于开始道歉祈求,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王小帅和刘璇的原谅。
无法拥抱自己作品的胡波选择了与世长辞。而王小帅和刘璇的冬春影视公司最终还是按照胡波的愿望,将作品以4个小时的长度送去参奖。终于在胡波死后的400天,金马奖给予了《大象席地而坐》认可。
人物经历
胡波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2006年,胡波在北京考试,顺利拿到了要报考的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但由于高考成绩没达到分数线,而没能被录取;之后,他回到老家,复读了一年。
2008年,胡波再次高考失利,便进入山东的一所专科学院读书,由于课程很水,加上宿舍不装网络,他每天晚上9点开始去学校经营的网吧通宵看电影,下午起床后和舍友打牌;在学校上了不到一年,他便选择辍学复读;期间,他考上过浙江传媒学院,父母劝他早日上学,但他只想上北京电影学院。2010年,连续考了两年后,22岁的胡波终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大学期间,胡波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拍摄了一个关于一头驴和一栋房子的短片,当地不少地痞流氓拿着砍刀过来讨要场地费,而胡波只是淡定的拿着他的小本子蹲在墙角,一心一意地画他的分镜。此外,他还为了救一只奄奄一息的刺猬,整个冬天,都把它养在宿舍里,由于野生刺猬臭气熏天,为此他和室友有过不少争执。
大四时,胡波参加了“毕业联合创作”(获选的毕业作品可获得学校提供的十多万元资金),同时申请了导演系和影视技术系的资金,结果两个申请都通过了,他一共提交了6个剧本,其中有4部是他喜爱的艺术片,但最终被选中的是另外2部惊悚悬疑类型的商业片;而这2部毕业作品,让一些投资机构注意到了他的才华,双方讨论投拍悬疑片时,因为投资方提出要加床戏,而被胡波拒绝了邀约。
2014年,胡波开始在ONE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同年,他还执导了短片《远隔的父亲》、《夜奔》。2015年2月,凭借短片《远隔的父亲》获得第5届金考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牛蛙》。
2016年,创作了中短篇小说《大裂》,并凭借该小说获得了台湾第6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同年,胡波带着自己创作的《金羊毛》剧本参加了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经过初选、复选环节,最终入围电影计划,并去到FIRST电影节面对近百家资方进行了提案陈述;之后,项目签约了冬春影业,以《爱在樱花盛开时》的片名进行了电影拍摄备案;此外,他还自编自导了短片《井里的人》。
2017年1月,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大裂》正式出版;2月,其执导的电影《爱在樱花盛开时》开始拍摄,由王小帅担纲监制,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7月,胡波到西宁参加了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大师训练营;期间,在没有资金、团队的情况下,胡波用一天的时间拍出了一部短片;10月,出版个人首本长篇小说《牛蛙》。
2018年2月23日,他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原名《爱在樱花盛开时》、《金羊毛》)获得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论坛单元)、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奖;10月1日,他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入围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奖,而他则入围了最佳新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之后,胡波离世前留下的一组文学作品结集《远处的拉莫》出版。11月17日,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个人生活
大学毕业后,胡迁搬到接北京近东六环的一处回迁小区,和女友生活在一起。他每天就是疯狂地写小说,这使他的收入非常不稳定,靠家里打钱维持生计。后来,女友没有给出原因便突然离开了他;在电影剪辑完成后,胡波试图重新联系她,但对方在几个月后,回了一句“恶心不恶心”,颇使他受到打击。
胡波给自己取笔名为“胡迁”,寓意在写作这件事上要永远像候鸟一样不停地迁徙。除了喜欢养猫,他还喜欢喝啤酒,但很少喝到酩酊大醉;创作时抽烟比较凶,桌头的烟灰缸经常会溢出来;此外,除非出席正式社交场合,他平常只穿黑白灰的衣服;过肩的长发要么用皮筋扎起来,要么干脆用起了毛球的棒球帽遮住。
2017年10月12日,胡波在北京东五环一幢住宅楼的楼梯间里自缢身亡,年仅29岁;10月18日,胡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时间 | 书名 | 类型 | 出版社 |
---|---|---|---|
2017年 | 《牛蛙》 | 长篇小说 | 九州出版社 |
2017年 | 《大裂》 | 中短篇小说 | 九州出版社 |
2018年 | 《远处的拉莫》 | 中短篇小说 | 译林出版社 |
导演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类型 |
---|---|---|
2014年 | 《夜奔》 | 短片 |
2014年 | 《远隔的父亲》 | 短片 |
2016年 | 《井里的人》 | 短片 |
2017年 | 《大象席地而坐》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类型 |
---|---|---|
2014年 | 《夜奔》 | 短片 |
2014年 | 《远隔的父亲》 | 短片 |
2016年 | 《井里的人》 | 短片 |
2017年 | 《大象席地而坐》 | 电影 |
获奖记录
电影类奖项 |
|
文学类奖项 |
|
人物评价
胡波就像古时的书生,清秀,又有些淡淡的忧郁,虽然身高189cm,但他给人的感觉并不威猛,皮肤白皙,笑起来一排白牙整整齐齐。胡波很纯粹,不屑世俗的部分,但有时这会给人一种感觉,他的思路里只有他自己,和其他人、这个世界没关系(《新京报》、邵青评)。
胡波的文字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气息。在写小说《牛蛙》时,可以看到他的文学语言相对粗糙一点;到写《大裂》时,他的语言质感有一个很高的变化,从技巧、个人风格的层面来看,他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语言或意象的提炼,整个的表达度也都非常成熟(王小帅、水鬼、绿妖评)。
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胡波以极大的同情心追踪角色所遭遇的冷漠、忽视、拒绝和暴力,似乎这几个角色是他自我的几个分身,用电影对环境进行悲观的盘点(Teresa Vena评)。
胡波的文字语言非常流畅,并提供了一种“浸入式的体验”。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话不大多,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很有趣、奇怪的幽默感。他很有礼貌,个性很善良,有时候单纯、天真,对世界有一种小孩子似的纯真的信仰,但这和他的写作特质竟如此不同和矛盾。胡波的故事主角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是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望无际的绝望,颓丧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他和普通人是反着来的,把恶意或者黑暗的一面放在作品里,生活里的他却是温和、害羞、甚至阳光的一个形象。胡波是一个在小说里面很坦诚的人,他对自己的剖析或者袒露到了一种相当勇敢的地步,这种坦诚和勇敢,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胡波喜欢在他的作品中直陈观点,按照文学创作传统,这似乎不算是一种高级的写法,但其出色之处却在于,他能说服读者,让他们喜欢听他说这些很丧的话,能揭示出一些不坦诚、不勇敢之人无法看到和抵达的黑暗之处(王抗抗、黄丽群、张悦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