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五郎八卦棍》
导演:刘家良
关键词:复仇乱性
思想指数:★★★
大多数武侠片的基调都是复仇,复仇就像天经地义,罕见有谁质疑其道德理据,但《五郎八卦棍》却是拆解复仇主题的沉郁之作,很少港片会像它一样,强调复仇的代价。复仇者乱了性,连无辜者也卷入了五郎的深仇大恨之中,五郎自己则成了自我沉溺的出世僧人,一旦大仇得报,便没法再回家,他被仇恨拖垮,没法再与文明人一起生活,只好浪迹天涯。僧人是刘家良一部又一部电影的主角,都强调复仇之心有损武德,会令品格蒙污,而苦练武功必须抛弃世俗虚荣,才能达到大师的境界,练功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提升人格的成长过程。
2.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名剑》
导演:谭家明
关键词:身外之物
思想指数:★★★
宝物秘笈、武林盟主、红粉佳人,这些代表名利和权利的东西是武侠片另一个最常用的主题。《名剑》里的年轻剑客李慕然千方百计寻找曾经纵横江湖、现已退隐的花千树决斗,希望能名扬天下。电影有着一鸣惊人的影像,包括风格化的美术色彩、精彩的比剑场面、快速剪接和动静对比的节奏。然而,《名剑》更发人深省的是对武林人士追逐名利的反思,片中的人名都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慕然最终抛弃到手的宝剑,这种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后的恬淡正可用“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对照。《名剑》是谭家明的第一部电影和唯一的武侠片,文人导演偶尔拍摄武侠片,往往都会比较诗意,例如谭家明、王家卫、李安、张艺谋。
3.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东邪西毒》
导演:王家卫
关键词:时间寓言
思想指数:★★★★
“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东邪西毒》的英文名,既已含有一定的寓言意义。影片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只是以断裂的时间段落拼接,也没有明确的对立冲突和善恶标准,瓦解了传统武侠片模式。《东邪西毒》借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披着武侠片的外衣,讲述的仍是当代人心灵的孤独,情感的疏离和荒芜。作为王家卫唯一一部武侠片,《东邪西毒》有着偷格加印的武大设计,变幻莫测的大漠风光。在这个明亮的外观的背后,是骄傲、自私的东邪,妒忌、自卑的西毒。片中人物都固守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虽身处荒漠,内心仍是九十年代现代化城市里的孤独和落寞。
4.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霍元甲》
导演:于仁泰
关键词:止戈为武
思想指数:★★★☆
《霍元甲》是李连杰对自己35年武术生涯的总结之作,他想拍一位宗师的人生轨迹演变,并想超脱过去古装功夫片的套路。影片里没有惯常的行侠仗义,仅以数场比武串联,以较为直接、说教的方式展现了一代宗师坎坷的成长过程。在第一阶段,霍元甲迷恋荣誉和地位,不择手段,想通过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但这却使他家破人亡。第二阶段,霍元甲流落到一个世外桃源似的乡村,他在这里找回了自信,转变思想,放下仇恨,思索武学与人生的真谛。到第三阶段,霍元甲从一开始的“以武强国”进化到“以武入哲”,主张“战胜心魔”、“止戈为武”的武学思想,成了一位超越民族与国界的和平使者。
5.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黄飞鸿》
导演:徐克
关键词:借古喻今
思想指数:★★★★
在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蝶变》里,徐克就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借古讽今,咏物言志,这一路数到《黄飞鸿》里便成了主题,《黄飞鸿》的清末背景、民族感情、正义凛然的师傅以及拳脚功夫在当时的香港都是反潮流的,但徐克却自创潮流,他把一个除恶惩奸的民间武师重塑为民族英雄,将其活动空间由市井提升至国家兴亡的历史大舞台,让他作为大英雄牵涉在哪个动荡年代里。《黄飞鸿》的主旨是“末世也是创世的开始”,这影射了世纪末弥漫在香港文化界的悲观消极论调,而《黄飞鸿》电影系列又不断辩证地展示了东西文化各自的优缺点,强调两者互相取长补短的理想,徐克克服香港人的边缘心态,站在中国人角度来思考,新旧交替、华洋冲突问题,他所怀有的这种使命感,提升了武打片的格局和思想。
6.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剑雨》
导演:苏照彬
关键词:去江湖化
思想指数:★★★★
《剑雨》讲述一个女杀手想做普通人,回归市井,故事近似于《变脸》加《史密斯夫妇》,导演苏照彬又参照了《剑侠传》里的很多人物事迹,描绘出侠隐于市的唐人传奇风韵,将江湖人物普通的一面细致地呈现出来。《剑雨》本名《剑雨江湖》,“江湖”二字后来被去掉,这也表达了电影“去江湖化”的主旨。影片突破了武侠电影宏大的叙事模式,脱离了传统的大江湖背景,这种“小江湖”才是更真实的江湖,为侠者的真正目的不是炫耀武力,而恰恰是以武力达到和平的目的。《剑雨》的故事也蕴藏了一些禅意,例如女杀手师兄以屈为伸的点化和借用佛家典故来歌颂爱情。
7.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武侠》
导演:陈可辛
关键词:科学武侠
思想指数:★★★★☆
《武侠》与《剑雨》有很多相似点:首先,《武侠》也是更改后的名字,它本命叫《同谋者》;其次,它们都是讲述身负杀孽的人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但因暴露身份而招来追杀;第三,它们都是想达到写实的纪录片风格。武侠片的这一转型始自徐克导演的《刀》和《七剑》,随后贯彻在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武侠》及监制的《十月围城》里。写实在《武侠》中走上了极端,陈可辛将侦探推理和科学引入武侠片,几乎所有动作都从物理学和医学的角度加以解释,用科学重新构造武侠世界,导演的重点还在于“同谋者”的探讨上,“一人犯错,众人之错”,借片中人之口探讨法与情,法律和人性的关系。在《武侠》里,没有传统武侠片里的仙风道骨、侠义精神、浪漫情怀,武侠本来就是感性的东西,但如今却被理性地解构。
8.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英雄》
导演:张艺谋
关键词:侠之大者
思想指数:★★★★☆
作为中国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英雄》的成功源自其漂亮的画面和武打,以及开天辟地的电影营销手法。至于电影剧情,则委实是一个bug:既然无名无意刺秦,那他根本没必要去秦宫,他去秦宫只是将故事讲给秦王,讲给观众听,当然也可视作无名是去以死相谏,而这一壮举所成就的“英雄”正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终极体现。当企图刺杀独裁者的大义,面对着人称暴君、却决心实现自己信念的秦王的大义时,前者服从于后者。刺客无名,以及每一个为他献身的人身上,体现出了“大火”的精神境界。电影还运用了一些道学思想,如武功琴韵讲求大音希声,出自《老子》;十步一杀的剑术和秦王最后悟道的三重境界,则出自《庄子》。
9.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侠女》
导演:胡金铨
关键词:一点禅机
思想指数:★★★★★
《侠女》改编自聊斋,胡金铨把它变成忠良之后在奸佞宦官的追击下逃生、复仇、出家的故事,片中的书生、侠女、高僧角色是儒、侠、释三种价值的象征。《少林寺》和《五郎八卦棍》里的人都是在报仇之后了却尘缘,遁入空门,把宗教当成归宿,而《侠女》从英文名即可看出胡金铨的追求:“A Touch of Zen”——一点禅机。早在侠女吟唱李白的《月下独酌》时,即已点出整部电影的禅机,人生不过如梦似幻,欢愉过去必有分离,无需过分执着,一首诗便烘染出了生命的虚幻。《侠女》最后是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警语中结束,从纯武术的世界进入到一个宗教救赎的世界,胡金铨因此将插科打诨的武侠电影提升到哲学内涵,把武侠片带入艺术、哲学甚至历史的殿堂。
10.十部最有意境的人文武侠片之《卧虎藏龙》
导演:李安
关键词:道家哲学
思想指数:★★★★★
《卧虎藏龙》是一部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让中外观众看到了中国武术之美、中国人对情感爱欲的态度、对“侠”的定义。过往的武侠片总是关于打手的故事,而《卧虎藏龙》则是人的故事,打斗也是为了塑造人性,片中的武打、美术、摄影和音乐都追求一种水墨画的写意效果。武侠世界的存在,本就是为了给中国人在现实的压抑中找到一个出口,其中卧的、藏的怕就是道教口中的“龙虎”,玉娇龙代表着那只被压抑的“藏龙”,罗小虎则是相对自由的“卧虎”。道家是《卧虎藏龙》的精神来源,李慕白开场时的对白和“玄牝剑法”来自《老子》,其思想根源和临终前的对话内容对修炼、生死欲望的看法也植根于他是武当大侠。外阴内阳的玉娇龙,外阳内阴的俞秀莲,她们“阴阳两性”的对应也是电影骨架的一部分。叛逆少年玉娇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抉择,传统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则为了道德,为了群体而活,挣扎在爱情与道义之间。影片传达的道德困境和悲悯情怀,对意境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着重,使得中国武侠片在品质和文化上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