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王别姬》(1993/陈凯歌)
《霸王别姬》能占据头名,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情有可原,理据分明。首先,不论原著还是剧本,都精致磅礴,曲水流觞,蜿蜒数十载的恩怨情仇,到头来不过是做戏一场,却又点点滴滴,诉不殆尽。其次,演员的表演无可挑剔,记得陈凯歌说过那么一段往事,在拍国子监的戏时,三位主演顶着烈日于摄影机前一遍遍地演着。此时恰逢伊莎贝尔·于佩尔游历北京,看到有剧组拍戏,便站在一边,举目观望。三位主演演了一天,于佩尔就看了一天,临走,她来到陈导面前,说:“他们真是太好的演员了。”从这件事便足以看出,本片的阵容不仅星光熠熠,而且都是实打实的“白矮星”,密度之高,能量之大,绝非一般可比。最后,本片最大的能量在于一个字——情。一部电影有情,便能使人常怀于心,继而于人于影,就有了情怀。一部有了情怀的电影,再想让人忘记,便是难上加难。
不过,纵然本片在各个环节都可圈可点,但对于90后们而言,《霸王别姬》荣登王座的原因恐怕另有三条:第一,张国荣;第二,程蝶衣;第三,哥哥。虽说张国荣之于本片,就好比砖石之于金冠,既是锦上添花,又是点睛一笔,被当做本片入神的充分条件,原是理所应当。然而,张国荣在90后心目中特殊的地位,使其意义和价值变得不同凡响。2003年4月1日,哥哥一跃升天,在那之前,恐怕张国荣这个名字对90后而言,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死亡引发的传奇效应迅速席卷了一代人,就像詹姆斯·迪恩、瑞凡·菲尼克斯和柯特·柯本一样,流火永远比太阳耀眼。再加上张国荣在本片中的表现,又实在是……虽有字典厚如辞海,却无恰当词汇来形容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一用再用,却屡试不爽。
当年在片场,除了演对手戏的张丰毅,其他所有人都在摄影机之后,看着监视器里的哥哥,不由地看痴了:曼妙身段,美目巧笑,幽幽倩倩,如魅如神。后来,到了演蝶衣犯烟瘾一幕时,张国荣已然彻底成为“妖孽”,只见拂尘乱扫,碎镜似心,片如雨下,狂风万里。眼看张国荣入戏太深,难以抽身,陈凯歌见势不妙,一阵喊停,可哥哥还是狂哭不止,如丧考妣,工作人员与其他演员们纷纷来劝,却是久劝不止,哭得撕心裂肺,路人闻之变色。陈凯歌一声长叹,频频摇头,末了说了一句,“唉,戏演到这份上,不仅是程蝶衣,连张国荣,你都做到头了。”此话之意,无非就是,“哥哥,你人戏不分,已穷极致。”如今回想,这样演戏,就算不折寿,也难免损耗灵魂。张国荣演戏向来太痴,到最后入了魔障,可悲可叹。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哥哥的存在于影片的底子粘合在一起,构成了完美无缺的《霸王别姬》。虽然陈凯歌不愿将本片视为自己的巅峰之作,但在90后一代的眼里,再没有比本片更酣畅淋漓又肝肠寸断的电影了。对于衣食无忧、缺乏理想的他们而言,也许从来没想到,人的一生居然还可以这样度过。如果说老几辈的人会为《霸王别姬》的真实而触景生情的话,那么90后则是为它的浪漫感受到了“体无完肤”的震撼,如醍醐灌顶,似肝脑涂地。
这是一段属于中国本土的往事情史,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银幕形象,生出一场情戏纠葛的同性孽缘,这就是《霸王别姬》,无法复制的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是属于90后的,更是我们所有人的。
2.《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吕克·贝松)
想来多数90后观众也不可能看过卡萨维茨的《女煞葛洛莉》,但如果将前者“《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翻拍原型”这一名号搬出来的话,恐怕部分90后影迷必将趋之若鹜,一睹为快。但结果也可想而知,必是失望而归。这并不是说卡萨维茨的作品就比吕克·贝松的差了一大截,而是吕克·贝松兼顾叙事好娱乐的习惯,为他赚到了不少便宜。这又是为何卡萨维茨成了“独立之王”,受万人拜服;而“法国胖子”则捞满票房,走红色地毯的缘故。本片受90后追捧的最大原因,也恰是吕克·贝松对剧本所做的最大改动,即将白人大妈与黑人小孩换成了御姐心的萝莉和大叔身的正太。受日本动漫影响深远的90后,对萝莉大叔之类的设置早已烂熟于心。于是,能在三次元目睹一次元化的二次元设定,显然让他们大快朵颐。马蒂尔德与莱昂之间夹杂着父女、师徒、朋友和情人等四种暧昧错综的关系,可谓极大程度上满足了90后们的“宅心”。
3.《盗梦空间》(2010/克里斯托弗·诺兰)
所谓的经典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毋庸置疑,拍出来就屹立不倒,任尔东西南北风;一类较为小众,需要挖掘之眼,再附口耳相传,以致百世流芳;最后一类则名声够大,质量见仁见智,但凭一群自成一派的评论家,对之百般解读,千种解构,经典应运而生。《盗梦空间》显然就属此类“玩出来”的经典,影片本身无非就是“费琢磨”、“看不懂”、可靠着一大帮“事后诸葛亮”的“玩弄”,大家越看越神,最后再不服气的人面对言之凿凿的成堆理论,也只能两手一摊,低下高傲的头颅。《盗梦空间》位列三甲的意义非比寻常,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其本身,更是90后观看电影的一种新方式,即以解读覆盖电影,以文字重新整理影像。
4.《泰坦尼克号》(1998/詹姆斯·卡梅隆)
1997年,当这艘詹姆斯·卡梅隆呕心沥血打造的万吨巨轮驶进中国时,也就意味着一代人的“电影启蒙”就此开始。《泰坦尼克号》的上映在彼时中国算得上一件大事,大街小巷的电影院与音像店里,到处都是杰克和露丝的海报,冰山的碎片撒满每一个街角。90后就是在这样的“盛世”之下,牵着爸妈的手,被领进了电影院,也从此打开了对电影这一形式的全新认知体验。这种体验首先来自于影像本身,磅礴大气的画面让90后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其次,则是唯美的爱情,启蒙从电影引入了情感层面;最后,就是那一辆老爷车里的无限风光了。所以,《泰坦尼克号》撞上的是冰山,打开的却是90后的电影之门。
5.《肖申克的救赎》(1994/弗兰克·德拉邦特)
在“《黑暗骑士》刷票事件”后,IMDB250的第一名宝座虽然成功地从《教父》的屁股底下被抽了出来,却也没有让蝙蝠侠安安稳稳地坐在上头,倒是《肖申克的救赎》坐收渔翁之利,独享头把交椅,至今没有易主。既然能在IMDB上风光无限,那么本片成为90后的经典也是底子够厚,马步够稳。当然,如果将90后与本片结合在一起而论,还是能看出些90后对本片情有独钟的缘由。首当其冲,就是本片的励志题材。每一代人都曾经迷茫过,但似乎90后迷茫得特别厉害,他们眼前的路是别人的两倍,而路上的迷雾也浓厚了两重。因此,励志题材的电影对他们犹如明灯,意义非凡。
6.《千与千寻》(2001/宫崎骏)
说起宫崎骏,谁人不爱,但若论谁爱得最欢,非90后莫属。90后长到能看宫崎骏的年龄时,想必也已是十几岁了。那时候,宫崎骏也恰好拍到了《千与千寻》。于是,奇幻瑰丽的冒险,少女的成长历程,缤纷交织的想象图景,这一切夹在儿童与少年,少年与成年之间的情愫与情怀,纷纷落入了90后们的心坎。最心醉神迷的,恰是那第一眼的难以忘怀。作为第一次见识宫崎骏的90后,《千与千寻》是他们进入吉卜力的敲门砖。他们方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能将动画片拍得如此唯美而盎然的人物。于是乎,多数90后往往借此机会,将宫崎骏先前的作品全都恶补一番。
7.《教父》(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的影史地位和水准成色自是不用多说,90后能将之选入前十,也说明了好电影代代相传的本质。然而,我们想苟求一下的是,对于《教父》这样的电影,只排在第七还是让人有些难以言说的不痛快。看来,“代沟”仍然存在,上一辈眼中的“首屈一指”到了下一代,自然而然就会变作“略逊一筹”黑帮题材向来是每代影迷的“心头肉”,暴力文化拥有其特有的魅力,“恶”的性质加以艺术表达,征服人心,爽快至极。还有阿尔·帕西诺和马龙·白兰度两位神级人物,一个抱猫轻抚,一个冷面皱眉,两代教父共襄盛举,为我们展现了那双黑夜之中黑色的眼睛如何鄙视光明。
8.《海上钢琴师》(1998/朱塞佩·托纳多雷)
在影迷之中,流传着这么一个千古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海上钢琴师》?对此最好的回答就是,“为什么不呢?”一部电影若拥有像1900这样谜一般的人物,怀揣绝世技艺,却不显山露水,埋没于汗青;一部电影若拥有一个特定的空间,游历五湖四海,来往鸿儒白丁;一部电影若存在一段无始无终的爱情,只在一个偷吻、一次注目中省略种种情话,却不失一滴情意;一部电影若有一个瞬间,意义超过了永恒,那悬而不踏的一步究竟被多少人理解或许并不重要,关键是它带给人畅想的味道至今不绝……一部电影若拥有这一切,难道还需要别的令人生爱的理由吗?90后对电影的喜爱,没有那么理智,也没有那个必要。
9.《断背山》(2005/李安)
对于《断背山》,好事之人往往会把片中的同性恋情无限放大,而将本片的节节高升归于“众腐拾柴火焰高”。这样一来,《断背山》也就被泼了一脸粪土,其意义差不多就如比利·海灵顿主演的作品划上了等号。实际上,我们都明白,就算90后中多腐女,也并不意味着《断背山》就是一部被“腐”出来的经典。
相反,《断背山》与“腐”毫不相干,这是一部伟大的爱情电影,伟大到就算那些早先对同性恋嗤之以鼻的人,都会在看到闻衬衫一幕时泪眼朦胧,襟然泪下。李安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将同性恋扩展到了爱情层面,把性别从影片中幽幽剔除,只剩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限怜爱。
10.《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彼得·杰克逊)
三部《指环王》,一个新世界。对于90后而言,《指环王》能获得现如今的地位,并不取决于何种表现形式,而在于其本身的魔幻史诗气质。那么,这种特有的气质又为何能穿入90后的内心呢?原因很简单——游戏。
从《暗黑破坏神》到《魔兽争霸》,90后可以说是真正经历欧美电子游戏冲击的一代。在他们的眼中,部落和联盟成为了另一个世界的信仰和图腾。基于此,《指环王》无论是精灵、矮人、人类的多种族设定,还是术士、骑士的各职业划分,都拥有强烈的游戏即视感。当然,托尔金小说在前,杰克逊改编在后,但对90后而言,要的只是一个感觉。因此,《指环王》成了90后最爱的系列电影,没有之一。
11.《指环王:魔戒再现》(2001/彼得·杰克逊)
如果说第三部《指环王》是传说的终结,那么第一部就是史诗的开端。弗拉多一行从夏尔出发,遇见阿拉贡,伴有甘道夫,组成护戒队,聚散各有定。在情节的设置上,第一部显然无法与后两部相比,没有圣盔谷的绝处逢生,也没有米纳斯提里斯的雷霆万钧。然而,第一部有的后两部也没有,那就是对旅途的期望,以及失去队友时的悲伤。当甘道夫击落炎魔,一声“快跑,傻瓜”后坠入万丈深渊,泪撒沙发。在90后眼里,第一部比第三部低一位的原因,恐怕就是:一切还没有结束。
12.《春光乍泄》(1997/王家卫)
三个男人一台戏,标准的王家卫电影,充满了絮絮叨叨的文艺腔调,纠缠不尽的情感由突然的释怀而告终。只不过这一次,地点搬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搬到了伊瓜苏瀑布。这一切看似寻常的元素,却是90后们欲罢不能的关注点。他们喜欢王家卫墨镜后面那一双深邃的眼睛,喜欢文艺腔中透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独道感悟,喜欢处理情感不痛快的方式,喜欢那种说矫情太重,说忧伤太浅的夜灯漫步。当然,还有哥哥、伟仔和张震,三位男神同台共戏,精彩之余更是秀色可餐。
13.《阿甘正传》(1994/罗伯特·泽米吉斯)
也许所有人在看《阿甘正传》之前,都已经听说了那句关于奇怪的巧克力的台词。而当大家真正看过《阿甘正传》之后,所记得的又何止一句台词。同样,本片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其自身的励志题材。其次,则是泽米基斯的乱入手法,阿甘一路上碰到了肯尼迪、列侬,又启发了“笑脸”、“狗屎”,还催生了水门事件,简直一手左右了历史走向。最后,当然还是温暖人心的羽毛。90后观众喜欢本片,与其他观众喜爱本片的原因无异,一部有趣、有心、有志的电影,谁会不喜欢呢?
14.《低俗小说》(1994/昆汀·塔伦蒂诺)
作为90后影迷们心中的大神,昆汀的“得道”向来剑走偏锋,怪招迭出之下,每每打中观众的燃点。这种莫名的燃,成为了其作品受到交口称赞的关键原因。《低俗小说》,可谓昆汀最怪的作品,不仅形式上依靠弧形叙事,将一尘不变的旧模式三振出局;内容上也是哭笑不得,又是屁股里藏表,又是突然的SM,都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而昆汀这回真是玩了把“万万没想到”。90后就是喜欢擅长制造惊喜的导演,谁能让他们接二连三地想不到,他们就买谁的账。
15.《指环王2:双塔奇兵》(2002/彼得·杰克逊)
当中土世界的故事发展到第二部时,故事的走向由于护戒队的分散而形成两条线。既然片名就叫“双塔奇兵”,显然,双线的叙事模式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但实际上,彼得·杰克逊在第二部中设置了三条叙事线。他将伊森加德一线劈作两半,一半叙述阿拉贡、莱戈拉斯和吉穆利在罗翰国的遭遇,另一半则是梅利和皮平在老林子里遇见恩特们的事件。这样一来,三线共进,圣盔谷、恩特起事和弗拉多的挺进交织在一起,高潮层层叠叠,血脉喷张自是不在话下。
1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李安)
李安拍本片,被称为“将最不能电影化的小说搬上了银幕”。事实上,当我们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意识到此言非虚。90后观众喜爱本片,并不一定是他们对片中关于信仰的论述有多大感悟。这当然不是轻视,而只是平视。他们追捧本片,原因无外乎二,一是炫美的画面,二是事后的分析。没有看过本片IMAX版的观众,实在人生缺憾,旖旎风光与蔚蓝大海在银幕上如同上等丝绸,美轮美奂。第二点,就如同《盗梦空间》、《死亡幻觉》等新经典一样,被反复研究,最终变成了“弗兰肯斯坦”。
17.《搏击俱乐部》(1999/大卫·芬奇)
每一代人都会叛逆,而物质条件更为优越,开放思想犹如潮涌的90后自然站在了叛逆的风口浪尖。将充满叛逆性质的影片捧上亲手建造的神坛,也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反叛宣言。这部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其内容简而言之——反社会。尤其是最后一幕,当一对蛇精爱侣在玻璃窗前看着大厦楼宇纷纷倒塌,社会、秩序以及现代文明土崩瓦解的寓意不言自明。这就让90后们看着大呼过瘾,简直嗨翻了天。除归根结底,本片入榜,在于其助长了90后们叛逆的火焰。
18.《东邪西毒》(1994/王家卫)
没准,只有在一件事上,90后与别的时代的人毫无二致,那就是男生打小爱看武侠。90后男生与70后、80后男孩一样,能将金庸、古龙如数家珍,搞不好还能冒出个梁羽生。当然,90后之中也难免混入些所谓“新武侠”的糟粕,有好有坏,暂且不论。王家卫的这部《东邪西毒》借了金庸《射雕英雄传》的壳子,葫芦里卖的仍旧是他的那点迷魂汤。对于这点,我们早已见怪不怪,而对90后观众来说,他们好的就是这一口入嘴即飘飘然的味道。如此风味,添了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等一群大牌“群魔乱舞”,星上加星,其地位也就可与日月争辉。
19.《蝙蝠侠2:黑暗骑士》(2008/克里斯托弗·诺兰)
小丑,当然是小丑。如果没有小丑,诺兰的三部《蝙蝠侠》什么都不是。好吧,也许只是一点而已。但自从有了小丑,诺兰的《蝙蝠侠》便成了神作。在90后的心目中,小丑的地位是要远超蝙蝠侠本人的,他们觉得这般迷人的恶棍实在赞到不行。而从银幕中扩散至银幕外的,则是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他成了另一个“哥哥”,张国荣与程蝶衣融为一体,并以死亡点燃传奇的火炬,而希斯·莱杰则是接着小丑登峰造极,再以骤然离世宣告一个新神话的诞生。这样的事我们见过许多,毕竟人生如戏。
20.《剪刀手爱德华》(1990/蒂姆·波顿)
一段蒂姆·伯顿的哥特童话,一个约翰尼·德普式的妖异人物。可以说,波顿的一切都是90后所溺爱的,包括他儿子的教父,他的老婆,还有他自个儿。《剪刀手爱德华》的风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点,一是童话的性质。某种意义上而言,所有童话都逃不出“王子与公主携手逃脱邪恶后母,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模式。本片也是如此,爱德华与女孩共谱佳话,就算结局不美满,暖心绰绰有余。第二,就是谁来演王子和公主,在本片中,恰好是德普与赖德,故而一切心知肚明。
21.《七宗罪》(1995/大卫·芬奇)
《七宗罪》开辟了犯罪式的全新模式,以宗教混搭和惨无人道的结局,直击脆弱的人性。90后观众热爱本片,首先就是被“七宗罪”的行凶方式所吸引。90后这一代人或许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却不乏狂热。而约翰·杜的“替天行道”正是以人心中斑驳的狂热为切入点,让他们无信而仰。另外,配合着90后灵魂深处那或多或少的“变态心理”,压抑的结局与可怕的约翰·杜都成为了闪亮的焦点,印入了观众的记忆。总而言之,本片“墨墨黑”的氛围营造勾出了90后们因缺乏理想与目标而囤积的负能量,使之得到畅快的宣泄后,《七宗罪》也就顺理成章被他们认作经典。
22.《楚门的世界》(1998/彼得·威尔)
90后的独生子女经历对他们的人生始终都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孤独的童年。他们自小必须一个人玩耍,自己当自己的朋友。这般伶仃的岁月锻造出了他们敏感的神经,经常会产生受众人监视的错觉。《楚门的世界》虽是借真人秀的主题,行形而上的探讨,但楚门在众目睽睽下成长的人生在无形之中,契合了90后们的心境。因此,楚门乘船捅破蓝天,欲出而不得的痛苦与绝望,以及那种亲戚好友皆是演员的落寞感,才会在90后那里赢得无数共鸣。
23.《V字仇杀队》(2005/詹姆斯·麦克特格)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90后看过乔治·奥威尔,但其实看没看过《1984》都不影响他们从《V字仇杀队》中得到畅快的体验。作为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电影,反抗与压迫的孪生主题从一开始就跃然银幕。V与苏特勒的交战自然是主线,但波特曼饰演的女孩却更为重要,她代表了“V意识”的传承。最终,每一个人都成为了V,集权统治在《1812序曲》中崩塌。本片在90后中的传播,一方面源自口耳相传后镶上去的“光环”;另一方面,当然就是“脑后反骨”隐隐欲作,借片发泄,身心愉悦。
24.《天堂电影院》(1988/朱塞佩·托纳多雷)
托纳托雷的“回家三部曲”以其不尽的乡愁和无限的情意,在90后观众心目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单论三部的质量,可谓伯仲之间。然而,《海上钢琴师》的特殊设置,为其脱颖而出增添了砝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莫妮卡·贝鲁奇坐阵,以此“因人而异”。至于《天堂电影院》,没有1900如此别致的人物,也没有玛莲娜的国色天香,它获得现在的地位,完全靠的是将人生的喜怒哀乐揉进了点点滴滴的影像,再洒于屏幕之上,配合莫里康内催人泪下的音乐,刹那间,看得人唏嘘难安,百感交集。
25.《无间道》(2002/刘伟强/麦兆辉)
《无间道》的诞生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一次“回光返照”,很多年了,我们没有看到如此精良的犯罪电影,没有看到那么港味浓重的黑白交锋。这一短暂的波峰恰好起于90后少壮之时,于是乎,天台上的戏码成了教室里被纷纷模仿的画面。如果说《古惑仔》是80后们黑帮幻想与叛逆脑洞的发源地的话,那么《无间道》之于90后恐怕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正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每一个少年似乎都怀揣过加入帮派的遥想,这是对暴力的追求,对义气的向往。电影的另一种意义就在于,它能替你实现某些你最好还是不要实现的愿望。
2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克里斯·哥伦布)
如果要在虚拟世界挑选一位90后们最好的朋友,候选名单也许不止十几位在列,但最有望夺魁的恐怕还是那个戴副眼镜,额头上劈着道闪电的小巫师。其实,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真正对这个小男孩有所了解的人恐怕并不多,大多数90后是通过电影再去读小说的。结果,影迷成了书迷,书迷又反过来兼任影迷,双迷合璧,对哈利·波特穷追不已。
27.《飞屋环游记》(2009/彼特·道格特)
《飞屋环游记》在皮克斯的诸多作品中算是个异类,虽然有“飞屋”这样的点子,却并没有放大具化,而是有意打压想象力发挥的空间,将着力点放在亲情的描摹上。开场不久,那几十秒的蒙太奇段落,可以说早已成为了一颗“眼泪原子弹”。女生每看一遍梨花带雨,男孩每看一遍鼻子酸酸。尚不太明白“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90后在看过这样的画面之后,对爱情肃然起敬。
28.《花样年华》(2000/王家卫)
“也许,也许,也许”,曲声一响,旗袍内鼓荡着窈窕,行走的曼玉犹如风中的信封,从浅处走向深处。伟仔的双眸在烟雾缭绕间望眼欲穿的,是王家卫得意的笑脸。“墨镜王”的电影对90后有怎样的意义,相信所有人都心里门清,但90后为什么对王家卫的那一套如此执迷不悔,说实话,我们也不很清楚。只能说,王家卫的,就是90后的。
29.《阿飞正传》(1990/王家卫)
这不,又是一部“墨镜王”出品的电影。不过呢,《阿飞正传》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哥哥在其中饰演“无脚鸟”,从开始飞到结尾,最后终于累了,死于落地。这部电影的脱颖而出,似乎还是得仰仗张国荣的个人魅力。此外,还有结尾处梁朝伟神秘的出场段落,在影迷间传为佳话。很多人说这是剪辑失败,在90后心中,这种所谓的“失败”有另外一个叫法——神结尾。
30.《天使爱美丽》(2001/让-皮埃尔·热内)
热内是一个清心不寡欲的导演,他的这部《天使爱美丽》就很好地体现了其特点。蒙太奇段落的使用让影片节奏好似一只快乐的野兔子,蹦跶蹦跶地将人物与情节一一展开。至于女主人公爱美丽,与其说是天使,不如讲像人间精灵。奥黛丽·塔图的娃娃脸长相自然功不可没,如此俏皮可人在90后们看来,绝对是菜。这些之外,就只剩下那浪漫到无以复加的罗曼蒂克。
31.《杀死比尔》(2003/昆汀·塔伦蒂诺)
两卷复仇,战天斗地,白眉乱入,五雷催心。昆汀对邵氏的敬意,90后即使无法察觉,也能看得爽快。
32.《沉默的羔羊》(1991/乔纳森·戴米)
吃人教授往玻璃墙前一站,90后们把持不住,成了汉尼拔的盘中餐。
33.《教父2》(1974/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两代教父行事异同,三个小时黑帮史诗,德尼罗与帕西诺隔空飙戏,凑全了一道可口的暴力佳肴。
34.《罗马假日》(1953/威廉·惠勒)
记者与公主,赫本与派克,“罗马,当然是罗马。”每个时代都必看的经典,在90后这里没有断绝,幸甚。
35.《放牛班的春天》(2004/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天籁般的歌喉,天使样的正太,不论是音是影都打中心灵,入口即化。
36.《猜火车》(1996/丹尼·鲍尔)
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顺应90后们日益膨胀的迷茫,变向励志照样通往大道,小路风景反而别有洞天。
37.《发条橙》(1971/斯坦利·库布里克)
老K的人性解剖,暴力的饕餮大宴。
38.《黑天鹅》(2010/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娜塔莉和米拉活色生香,黑白天鹅双重快感,悬疑与情色交相辉映。
39.《闻香识女人》(1992/马丁·布莱斯)
帕西诺的翩翩风采,那个与“教父”共舞的不知名女郎,还有结尾处演讲的铿锵激昂,“呼哈”。
40.《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0/朱塞佩·托纳多雷)
女神在身旁,人尽可夫也难挡目光。情窦初开的回响,透着西西里的衷肠。
41.《东成西就》(1993/刘镇伟)
刘镇伟借了王家卫的班底,只为嘲弄老友的《东邪西毒》,一不小心倒腾出了又一部经典。香肠嘴、变男变女的南帝都成了90后说不完的回忆。
42.《机器人总动员》(2008/安德鲁·斯坦顿)
看似冰冷的表面,有着多愁的内心,生性敏感,追求浪漫,90后们最向往的爱情在一队机器人间上演。
43.《卧虎藏龙》(2000/李安)
李安对武侠的理解不在招式,而追求神韵至上。青冥剑可以落入河里,玉娇龙却必须弃恶从善。90后纵然看惯了金庸,仍对古龙念念不忘。
44.《大话西游》(1995/刘镇伟)
先一段《月光宝盒》笑破肚肠,再一番《大圣娶亲》哭断肝肠,两部《大话西游》毁尽观众五脏,90后看此片时年纪小小,自是为狂风暴雨折腰。
45.《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只把印度当成开挂奇葩的90后,从没正视过宝莱坞的美妙。原以为唯莺歌燕舞,没想到还能励志搞笑。
46.《返老还童》(2008/大卫·芬奇)
从老到小,人生亦然。90后很喜欢这类虚构的隐性传记片,讲述一个怪人应有尽有的别样人生。
47.《乱世佳人》(1939/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
永恒的爱情史诗,为何《乱世佳人》的经典性从未消减,答案在风中飘。
48.《让子弹飞》(2010/姜文)
姜文在90后心中的地位已由《阳光灿烂的日子》打下了基础,到这部直奔票房而来,内里还拐点弯的《让子弹飞》,则进一步提升姜文的品味。
49.《英雄本色》(1986/吴宇森)
小马哥的传说从70后、80后那里,一路无阻,成功杀入了90后的世界。在所有世代的人心中,江湖义气永远是能打动男儿神经的主旋律。
50.《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姜文)
片中的时代对90后是陌生的,是新奇的。其实,每个时代的少年大同小异,重要的是情怀。90后接收到了姜文的情怀,因此看得阳光灿烂。
51.《阿凡达》(2009/詹姆斯·卡梅隆)
蓝色星球上保家卫国的故事,因为卡梅隆的鬼斧神工,得以长存。
52.《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2012/克里斯托弗·诺兰)
没了小丑,还有诺兰的金字招牌。
53.《末代皇帝》(1987/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再没有比溥仪更戏剧化的人生了,此外,这也是对90后的历史教育。
54.《倩女幽魂》(1987/程小东)
宁采臣与聂小倩,人鬼殊途,情比金坚。本片托出的不仅是张国荣和王祖贤一对璧人,更是对是非善恶的重新讨论。
55.《飞越疯人院》(1975/米洛斯·福尔曼)
说是励志,全是疯子;说是喜剧,成了傻子;说不清楚,看着入迷。
56.《地心引力》(2013/阿方索·卡隆)
正当90后们以为《阿凡达》已经突破了视效的临界点时,卡隆的《地心引力》又将临界值提高了一个层次。
57.《穆赫兰道》(2001/大卫·林奇)
梦里不知身是客,看完电影读影评。既然《穆赫兰道》讲的是梦,那怎么解释都不会有错。正因于此,说得越扯看得越多。
58.《摩登时代》(1936/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就像披头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开到1990年代,至今还没凋败。一部《摩登时代》,笑里仍有深思存在。
59.《纵横四海》(1991/吴宇森)
江湖儿女在吴宇森手下调得浓稠淡雅,周润发、张国荣与钟楚红绝代三人形成了90后心中最和谐的共鸣。这次,儿女情长没让英雄气短。
60.《美国往事》(1984/赛尔乔·莱翁内)
面条抽着大烟,苦熬着他的人生,太多片段能让《美国往事》成为永恒。
61.《黑客帝国》(1999/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在90后心中,《黑客帝国》对年少的他们不啻为一次冲击,哲学加暴力,记忆犹新。
62.《侏罗纪公园》(199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爸爸借来一张印着怪兽的VCD,打开一看,才知道那是《侏罗纪公园》,这就是90后与本片相遇的经历。
63.《无耻混蛋》(2009/昆汀·塔伦蒂诺)
《无耻混蛋》也许是昆汀最认真的一次发力,犹如电影院里的一把火。
64.《胭脂扣》(1988/关锦鹏)
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当年联袂人鬼虐恋,怎料如今归去多年。这两位死后在90后心中升神的演员,就是本片屹立于今的关键。
65.《记忆碎片》(2000/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式的花活,俄罗斯套娃的设置,隐藏着连编剧本人都不知道的谜底。可既然有诺兰,一切都好办。
66.《2001太空漫游》(1968/斯坦利·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虚得有实有形,赢得双倍赞叹。
67.《午夜巴黎》(2011/伍迪·艾伦)
小资加文艺,巴黎必须去,而且还是那个骚客云集的香榭丽,自然成为了标榜格调的90后们的必去之地。
68.《社交网络》(2010/大卫·芬奇)
对于社交网络,90后们显然是用得最早也是用得最“好”的一代人。
69.《死亡诗社》(1989/彼得·威尔)
学生们登上塔台,“船长,我的船长”,多少90后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70.《E.T.外星人》(1982/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谁都幻想过类似的奇遇,唯独斯皮尔伯格做到了。孤独的90后更需要这样的朋友,他们在电影中找到了。
71.《怦然心动》(2010/罗伯·莱纳)
莱纳的小清新早已司空见惯,没想到隔了这么久,依旧不减风采,算是让90后见识了一番美国纯爱。
72.《美丽人生》(1997/罗伯托·贝尼尼)
这样一个父亲,这样一场比赛,这样一部电影。
73.《致命魔术》(2006/克里斯托弗·诺兰)
又见诺兰,又见贝尔,还有凯恩大爷酱油打得无比自在。
74.《拯救大兵瑞恩》(1998/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一个与七个的问题到了90后这代,仍旧没能得出答案。
75.《爱在黎明破晓前》(1995/理查德·林克莱特)
浪漫,啰嗦,闲谈,盎然,90后的味蕾就是这般。
76.《出租车司机》(1976/马丁·斯科塞斯)
逞凶稀奇古怪,斗狠时不我待,莫西干也能如此萌呆。
77.《两杆大烟枪》(1998/盖·里奇)
仓啷啷一声响,好个盖·里奇眼花缭乱修罗场,引90后都来捧场。
78.《香水》(2006/汤姆·提克威)
为何《香水》会大受追捧,究竟是瞎鼻子杀少女很过瘾,还是本·卫肖实在销魂,只能说,唯有90后自己明白。
79.《狮子王》(1994/罗杰·阿勒斯/罗伯·明可夫)
小时候,爸妈带我去电影院看动画片,有几只狮子,一头野猪和一个怪松鼠,好看极了。
80.《加勒比海盗》(2003/戈尔·维宾斯基)
若非德普演,90后很难成全本片。
81.《龙猫》(1988/宫崎骏)
90后敏感的心灵最容易被清澈的童真打动,如果要评选实际上最纯净的电影,《龙猫》必入三甲。于是乎,隔壁家的多多洛就成了一代经典。
82.《老无所依》(2007/伊桑·科恩/乔尔·科恩)
科恩兄弟从来就是绵里藏针,巴登一亮“气菇头”,亮瞎多少90眸。
8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8/丹尼·鲍尔/洛芙琳·坦丹)
一场回忆连发的问答比赛,一部精心编排的励志电影,这都是为了迎合90后们的口味。
84.《入殓师》(2008/泷田洋二郎)
在东方文化里,做“死人生意”永远都带着不洁的性质,更何况是替遗体化妆的入殓师。不过,“干一行,爱一行”,况且入殓本乃净化之业。
85.《大鱼》(2003/蒂姆·波顿)
伯顿难得烹调温馨晚餐,黄水仙满溢之下,我们见识了爱情与亲情的可贵。温暖的哥特,深得90之心。
86.《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莱塞·霍尔斯道姆)
爱宠物是90后们的一大特征,于是,因萌生怜,由忠起敬。
87.《青蛇》(1993/徐克)
90后在电视上,看到张曼玉和王祖贤扭着蛇腰摇曳,看得他们都成了痴人许仙。虽然结局不够美好,却也无奈“法海,你不懂爱”
88.《情书》(1995/岩井俊二)
两个藤井树留下朝着雪山的呼唤,一个烧玻璃的彰显等候的荣光。岩井的纯爱融化90后的坚冰,借书卡背面的画像承载太多的惆怅。
89.《怪兽电力公司》(2001/彼特·道格特/大卫·斯沃曼/李·昂克里奇)
皮克斯创意无限,笑声总比惊吓有用,90后独爱无边的想象。
90.《复仇者联盟》(2012/乔斯·韦登)
漫威英雄同台登场,连轴转加万花筒,酣畅的打斗只属于漫迷的一代,谁说爆米花电影不能如此澎湃。
91.《惊魂记》(1960/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90后没有忘本,希区柯克臃肿的身影还是在榜单上留下了珍贵的一瞥。浴室杀人和分裂变态,不赖。
92.《国王的演讲》(2010/汤姆·霍珀)
结巴的国王也只是一介凡人,若无责任在心,如何冲破心理障碍。地位与性格的反差恰好满足好奇的一代。
93.《钢琴家》(2002/罗曼·波兰斯基)
苦难由亲身经历者娓娓道来,才有充沛的情感。波兰斯基,一生磕绊。
94.《饮食男女》(1994/李安)
李安在成为“万宝路”之前,曾是风味地道的东方水烟。色香味俱全的美餐加上风流老父和多事女儿,一部电影添一桌好菜,朵颐大快。
95.《当幸福来敲门》(2006/加布里尔·穆奇诺)
本片的父子档实为其次,首要仍是励志,把情煽上天的励志。
96.《音乐之声》(1965/罗伯特·怀斯)
儿时的记忆永存心间,若记忆幻化为音符,更是春雨绵绵。
97.《教父3》(199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科波拉拍第三部只为赚钱,没想到不存抱负,反而来了个一步登天。
98.《爱在日落黄昏时》(2004/理查德·林克莱特)
九年后再续前缘,时间推移,话题更迭,唯有浪漫不变。
99.《美丽心灵》(2001/朗·霍华德)
本来是一部典型的传记电影,偏偏悬念丛生,引人入胜。90后们就喜欢这般交杂的口感,酸酸复甜甜,回味无穷。
100.《朗读者》(2008/史蒂芬·戴德利)
当爱情与良知间架起一座桥梁,矫情的戴德利竟也变得不惹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