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芬战争》(Talvisota, or The Winter War, or Vinterkriget, or Guerre D'hiver,冬季战争、保卫家园,芬兰,1988-1989)
名气不大但却深受好评的二战战争电影经典大片。芬兰导演帕克·帕累克(Pekka Parikka)代表作。1939年至1940年的芬兰东部边境,苏芬战争中芬军机动军步兵排一群年青人的战争经历:缺乏训练加装备落后,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以卵击石的拚杀;饥寒交迫加血肉模糊,在硝烟未散中迎来荣辱参半的和平……以弱胜强,无人慷慨陈词;寡不敌众,只见黯然神伤。短兵相接的阵地战,不讲战术的冲锋与反冲锋。一场双方实力悬殊但却一时难分胜负、最终两败俱伤的战争。影片基调悲凉沉痛,节奏由散步开始、以冲刺结束。死伤画面有点血腥。塔尼里·马科拉(Taneli M?kel?)、维萨·威瑞柯(Vesa Vierikko)、蒂莫·托里卡(Timo Torikka)等主演。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关于苏芬战争的起因,该影片借芬军士兵之口简单解释说,“苏联人说为了保卫列宁格勒,需要芬兰卡累利阿的一半和汉科半岛。”关于苏芬战争中苏联的领土收获,据说曾有一位苏联将军在战后表示,“我们占领的芬兰土地刚够掩埋我们战士的尸体。”影片中苏联红军的装束还是国内战争时期的。其间有一句对白很让在下难以为怀:“我还有腿吗?一条。”该影片IMDb评分为8.2分。
2、《激战伏兵湾》(Rukaj?rven Tie, or Ambusb, or V?gen till Rukaj?rvi, or Embuscade,战争生死线,芬兰,1999)
战争冒险题材经典。芬兰导演奥利·萨瑞拉(Olli Saarela)代表作。根据芬兰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1年“苏芬战争续战”初期,芬兰军越过苏芬边境后,由智勇兼备的俊男上尉领衔的侦察排奉命率先前往苏军撤离地区建立防线的冒险行动:最初是有惊无险,随后是零星交火,最后是激烈厮杀……其间穿插上尉与其作为战时妇女援助组织成员的中等美女未婚妻之间充满激情的爱欲和九死一生的遭遇。二战中芬兰人报复苏联人、说不清是否正义的战争之局部。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表现出色,精彩纷呈。彼得·弗兰曾(Peter Franzén)、埃瑞娜·比约克伦(Irina Bj?rklund)领衔主演。芬兰国家电影奖(Jussi Award)七项大奖。
影片中芬兰军侦察排的交通工具为脚踏车。
3、《血战1944》(Tali-Ihantala 1944,芬兰,2007)
纯战争电影。芬兰人视角中“苏芬战争续战”的最后一役。片名直译为“塔里-伊汉塔拉1944”。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苏联红军从卡累利阿地岬向芬军发起总攻,芬军向西北方向且战且退,到维普里(今俄罗斯维堡)一线重新设防,最终在塔里-伊汉塔拉一带与苏联红军对决,并全线遏制了苏联红军的进攻态势。该影片演绎的即是“芬兰的自由危在旦夕”之际,芬军将士在塔里-伊汉塔拉主战场上顽强抗击苏联红军的全过程。其间芬军将士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风格颇令人印象深刻。风格写实,表现冷静,表演也堪称出色。只是场景都设在战场上,人物都是芬军将士,除了战争本身外,没有故事,没有女人,甚至也没有主角,未免有点干涩。
森林中的战争总是让人有目无全牛、莫名其妙之恨。
4、《诺言》(Lupaus, or L?ftet, or Promise,芬兰,2005)
战争女性题材经典。芬兰导演埃尔卡·凡尼(Ilkka Vanne)代表作。1939年至1944年的芬兰,作为战时妇女援助组织成员的三位姑娘令人心酸的战争人生,不同的际遇,相同的痛苦……全景式折射二战中芬兰的悲剧命运:作为霸道的苏联的敌人,为赢得自由与和平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酷爱马、有志于兽医、美丽且神气十足的第一女主人公尤其惹人爱怜。劳拉·伯恩(Laura Birn)、卡罗丽娜·凡尼(Karoliina Vanne)、汉娜·莱康德(Hanna Lekander)领衔主演。
在下所见D5影碟封面将外文片名误作Luupaus,中文网络上的该影片外文片名多以讹传讹。
5、《战场上的小人球》(?ideist? Parhain, or Mother Of Mine, or Den B?sta av m?drar, or Moje Matki,我的母亲、我的妈妈,芬兰、瑞典,2005)
战争儿童题材经典。克劳斯·哈洛(Klaus H?r?)代表作。根据芬兰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0年至1944年,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失去父亲的芬兰小儿以难民身份被送往瑞典避难后的寄养经历及其后遗症:与两个母亲之间的离合、感情、误会造成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心灵伤痛和人生遗憾。开罗电影节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等三项大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