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8.0分(5071人评价)
导演: 大卫·里恩
主演: 朱迪·戴维斯 / 维克多·班纳杰 /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类型: 冒险 /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美国
年份: 198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4年,大卫·里恩编导,朱迪·戴维斯、维克多·班纳杰等导演,故事讲的是1928年英国少女阿黛拉来到印度探望未婚夫,结果孑然一身回到伦敦的印度之行。影片以严肃的态度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突出表现殖民地印度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无法沟通。影片寓意深刻、含蓄,叙事紧张,表演松弛,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影片通过一趟文学叙事中常用的异国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神秘和人生的不可思议。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7.6分(4064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厄拉·亚科布松 / 伊娃·达尔贝克 / 哈里特·安德森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5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5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这是伯格曼一部早期的爱情喜剧,亦也许是伯格曼唯一一部带有轻喜剧风格、有着圆满结局的影片。本片拍摄手法比较轻松,但处理还不圆熟,笑料的经营亦不算成功。整个风格与其日后作品的深涩大相径庭。本片曾获戛纳电影节特别奖。这个时期的伯格曼,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变成一位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所谓的现代派叙事大师。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能够较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伯格曼电影中那些极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7.5分(1116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安尼塔·布耶尔克 / 伊娃·达尔贝克 / 玛伊-布里特·尼尔松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5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2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这是英格玛·伯格曼又一部凸现女性主义色彩的影片,讲述一个夏天午后,在等待丈夫回家休假的过程中,四人女人分别述说各自婚姻状况的故事。伯格曼用室内剧的形式将女人们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然而影片也强调这并不能减轻她们的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分享带来的只是苦难的交流和更难言的秘密。片中一首美丽的求爱曲也显示了伯格曼捕捉生活乐趣的本领同捕捉人们的精神焦虑一样出众。
夏日插曲 Sommarlek
7.7分(3745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玛伊-布里特·尼尔松 / 比耶·马尔姆斯滕 / 阿尔夫·切森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5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1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影片是伯格曼少有的拍得较抒情唯美的电影,节奏舒缓,单纯而青春的初恋回忆是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处理得柔情细腻。这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题材,好莱坞在60年代曾风行一时,有些还是经典名作,如《往事如烟》。另外,导演把绝大部分内容都放在了女主角对快乐的恋爱时期的回忆,可是被压缩的现在的痛苦却能够和回忆的部分平衡于天平的两端。
安德烈·卢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9.0分(18089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 尼古拉·格林科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编导,本片是已故苏联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描写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圣像画家卢布耶夫漂泊浪荡的一生。其所处的不仅是一个诸侯王公之间的相互残杀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饱受鞑靼人劫掠蹂躏和其他不幸灾难的悲惨时代。故事情节的发展延续了二十四年之久,电影包含了八个事件插曲,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独立的标题和时间,第一段落题为“艺人”,事件发生的年代是1400年,最后一段“钟”则在1423年。
基督最后的诱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7.8分(8106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威廉·达福 / 哈威·凯特尔 / Paul Greco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美国
年份: 198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8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保罗·施拉德编剧,威廉·达福、哈威·凯特尔等主演,斯科西斯几经周折终于将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斯基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影片对耶稣、犹大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做了大胆地修改,赋予了耶稣更多的人性特征,使他像普通人一样矛盾、迷茫,也会被错误所诱惑。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让耶稣变得更加真实,但宗教界人士认定为亵渎圣典,而引发轩然大波,本片在几个欧洲国家依然被禁。
金钱本色 The Color of Money
7.3分(5711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保罗·纽曼 / 汤姆·克鲁斯 / 玛丽·伊丽莎白·马斯特兰托尼奥
类型: 剧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8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6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理查德·普莱斯编剧,保罗·纽曼、汤姆·克鲁斯等主演,影片叙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江湖浪子》的续集,保罗·纽曼的角色就叫艾迪·菲尔森,还有一句很沧桑的台词“我已经25年没打球了。”就是从1961年《江湖浪子》上映,到1986年的《金钱本色》,刚好25年。
逍遥骑士 Easy Rider
8.3分(26230人评价)
导演: 丹尼斯·霍珀
主演: 彼得·方达 / 丹尼斯·霍珀 / 杰克·尼科尔森
类型: 剧情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9年,丹尼斯·霍珀导演,彼得·方达、丹尼斯·霍珀 、杰克·尼科尔森等主演,这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本片的成功和影响表现了电影同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互动作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面对越战失利和政治丑闻,对国家失去信心,很多人依靠吸食大麻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垮掉派”文学、迷幻摇滚等艺术形式应运而生,本片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毕业生 The Graduate
8.0分(189927人评价)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
主演: 安妮·班克罗夫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凯瑟琳·罗斯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7年,迈克·尼克尔斯导演,达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罗夫特、凯瑟琳·罗斯等主演,影片体现了青年人的成长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它以一鸣惊人的姿势出现,成为“新好莱坞电影”里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本片的基调是喜剧的,但是主题却是沉重且严肃的,正是在这种“严肃的搞笑”下,影片体现了一种辛辣的讽刺感,让这种讽刺力度得到了增加。
纳什维尔 Nashville
8.2分(4268人评价)
导演: 罗伯特·奥特曼
主演: 大卫·阿金 / 芭芭拉·巴斯里 / 尼德·巴蒂
类型: 剧情 / 喜剧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7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5年,罗伯特·奥特曼导演,本片通过24个人物在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的零星活动,呈现了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时代的缩影。擅长处理群戏的罗伯特•奥尔特曼以其出色的调度与控制力,在“喋喋不休”的对白与“混乱无序”的场景中,精确地描绘了越战阴影下美国芸芸众生的人情性态,并深刻揭示出普世欢腾气氛下的美国社会精神危机。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与最佳导演等提名,堪称美国70年代电影代表佳作。
野帮伙 The Wild Angels
7.3分(138人评价)
导演: 罗杰·科曼
主演: 彼得·方达 / 南茜·辛纳特拉 / 布鲁斯·邓恩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罗杰·科曼导演,查尔斯·B·格里菲斯、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编剧,彼得·方达、南茜·辛纳特拉、布鲁斯·邓恩等主演。
迷墙 Pink Floyd The Wall
8.7分(51002人评价)
导演: 艾伦·帕克
主演: 鲍勃·吉尔道夫 / Christine Hargreaves / 詹姆斯·劳伦森
类型: 剧情 / 动画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8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2年,艾伦·帕克导演,本片是“迷幻摇滚”的掌门乐队“平克·弗洛伊德”1982年自编自演的音乐巨片,由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组合而成,迷幻色彩浓厚,叙事手法前卫大胆、超越传统,被视为是当今MTV的开山鼻祖,而其中深刻的哲学理念更是在现在都为乐迷所津津乐道,更被和平主义者们视为圭臬。本片由著名英国导演阿伦·帕克执导,他的影片向来以题材敏感、尖锐著称,在本片中,他对场景的支配和调动出神入化,令本片成为音乐片中的经典之作。
石榴的颜色 Նռան գույնը
8.7分(24475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主演: 索菲柯·齐阿乌列里 / 米尔克·阿尔克桑亚 / 维勒·加尔斯特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8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编导,这部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重、宗教感仪式感极其强烈的影片,是前苏联“最后一位天才导演”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杰作之一。影片描述的是亚美尼亚一位十八世纪游吟诗人的故事,这不是一部传记影片,而是一首关于这位诗人的精神影像的诗歌。篇中运用大量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十八世纪亚美尼亚民族风貌和这位诗人的心路历程。欣赏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朝圣,一次对诗意精神的膜拜之旅。
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Тіні забутих предків
8.4分(3930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主演: Ivan Mikolajchuk / Larisa Kadochnikova / Tatyana Bestayeva
类型: 剧情 / 历史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4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导演,本片是典型的诗电影,以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民族探索生存道路的景象,窥探了民族内在意识的活动和变化。影片以出神入化的方式混合细腻的纪录场面和巴洛克华丽的视觉效果。透过主角情感的引导,漩涡式的叙事方式,穿梭于奇幻真实之间。摄影机像是着魔似地,将观众带进他们神秘的梦境。影片上映后曾遭禁演,但在压力下,随即解禁。影片改编自柯秋宾斯基的同名抒情小说。
放大 Blow-Up
8.5分(54572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莎拉·米尔斯 / 戴维·海明斯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意大利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编导,影片对现代生活元素的表现、简洁畅快的镜头语言,以及充满悬念的叙事,使得本片成为他作品中最为卖座的一部。影片的中心主题放在了创作自发性与艺术真实之间的问题和艺术家在技术大发展的社会中的作用问题,这种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显然并不属于安东尼奥尼一贯的揭示现代社会个人精神世界的主题范围之内,但影片在风格上仍然体现出他作品的很多特征,成为他的又一部代表作品。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人与人间不可交流的疏离主题的一贯探索,以及对中产阶级中不处在的孤独状态的描述。
女朋友 Le amiche
7.4分(2295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埃莱奥若拉·罗西·德拉哥 Eleonora Rossi Drago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5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5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编导,该片是安东尼奥尼最早期的作品,带有新现实主义的明显风格,也从此让安东尼奥尼开始成名,并为他赢得威尼斯影展的银狮奖。本片成功之处在于,安东在处理影片中八个不同人物角色时,显得十分得心应手而且成熟干练。故事情节顺其自然进展下去,全部人物悉数登场,而没有采用生硬的人物介绍。安东惯以聚众徒旅来网织人与人的亲疏冷暖,此片亦是其典型;且群戏的张弛亦带着虚空之美,全无人满为患的尴尬。
小巷之爱 L'amore in città
7.5分(1241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费德里科·费里尼 / 阿尔贝托·拉图瓦达 / 卡洛·利扎尼 / 弗朗西斯科·马塞利 / 迪诺·里西 / 切萨雷·扎瓦蒂尼
主演: Rita Josa / Rosanna Carta / Enrico Pelliccia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5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3年,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导演。讲述了城市中的爱情面貌,特别是以女性为主体所讲述和展示的都市百态。片中的演员都是普通的城市居民,讲述的也都是真实的故事,说它是一部电影,更象是一个调查,一种视角,一种事实的呈现。爱情的三个元素:预料、鼓励、再见。
青年特尔勒斯 Der junge Törless
7.9分(1773人评价)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 马修·加里瑞 / Marian Seidowsky / Bernd Tischer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西德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沃尔克·施隆多夫编导,改编自罗伯特·穆西尔小说原著,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事件的回忆,以德国少年托莱斯的眼光来看待人性丑恶,讲述了痛苦的自我发现和恶少间的争斗。
昨日女孩 Abschied von gestern
7.5分(1013人评价)
导演: 亚历山大·克鲁格
主演: 亚历山大·克鲁格 / Günter Mack / 伊娃·玛丽亚·梅内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德国亚历山大·克鲁格导演,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开山作。导演以一个犹太女孩作为60年代青年的缩影,表现出西德经济飞速发展,但在社会道德、政治意识上却有很多问题。影片将矛头直指当时的资产主义社会,有浓重的政治宣传色彩,但在电影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打破单线叙事和因果相连的传统戏剧格式,采用跳跃剧情,片段之间用字幕和话外音维系,开放式的结局,大量的纪实镜头,非职业演员等手段,加深了影片的真实感和戏剧张力。本片根据同名小说《阿妮塔·G》拍成,获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狐狸禁猎期 Schonzeit für Füchse
分暂无评分
导演: 彼得·沙莫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西德彼得·沙莫尼导演。
大地 Земля
7.9分(1272人评价)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Stepan Shkurat / Semyon Svashenko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0年,亚历山大·杜甫仁科导演,是为苏联早期电影时代的经典杰作,由出身于乌克兰的导演杜甫仁科根据其自身生活感受拍摄而成。这部默片的故事很简单,但全片胜在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优美自然风光的描述,从而带出对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的热爱。本片展现乌克兰第一批集体农庄的建立和阶级斗争的状况,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影片里所刻意展现的抒情韵味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对生命与死亡进行反思的哲学道理,诗意盎然的视觉表现手法使它比有声片更富有神采。
沉默 Tystnaden
8.3分(7467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英格丽·图林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 约根·林德斯特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是为伯格曼“信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是《犹在镜中》和《冬之光》),依然用强烈的象征性来探索肉体和精神的抗争,也是当年瑞典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一说两姐妹代表了感情与理性的两位一体。全片气氛沉郁低调,令人有孤独无助感。本片对白不多,而由一连串剧中人所遇到的零碎事件组合而成,其中安娜在戏院目睹邻座有一对男女苟合的场面处理得颇为大胆。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8.2分(7802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英格丽·图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讲述艾利克森牧师在瑞典一小镇宣扬基督的爱,认为爱是上帝存在的证明,但围绕着他身边发生的事却弥漫着世界末日的气息,他与人全无沟通。影片以冷静有力的手法探讨人际沟通,人与上帝的关系,题旨具浓厚的哲学气息。演员的文学式台词处理和严谨而富有层次的剧本则是本片的另一特色。伯格曼回忆到这部影片时,曾经这样说过:“从这一部电影开始起,我尝试着放弃讨好观众的想法,完全照我自己的思路去拍电影。因为,我害怕那种失去控制的感觉,而且在一次妥协之后,肯定会有更多更不能接受的妥协。“
豺狼时刻 Vargtimmen
8.0分(4017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马克斯·冯·叙多夫 / 丽芙·乌尔曼 / 耶特鲁德·弗里德
类型: 剧情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6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8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影片将惊悚片和超现实的元素相结合,表现艺术创造和疯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伯格曼导演的惟一恐怖片。两位主角以精湛的表演,展现了心理扭曲的痛苦,极具震撼力。
犹在镜中 Såsom i en spegel
8.3分(13953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马克斯·冯·叙多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6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1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哈里特·安德森等主演,伯格曼采用三一律的严谨格式,主题反映出伯格曼对自己宗教传统的怀疑,强调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同样的主题在他日后的《冬之光》和《沉默》续有讨论,与本片合并成为“信仰三部曲”。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柏林影展天主教协会奖。
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8.3分(22836人评价)
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主演: 强·沃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西尔维娅·迈尔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9年,约翰·施莱辛格导演,瓦尔度·绍特编剧,达斯汀·霍夫曼、强·沃特等主演,根据詹姆斯·莱奥·赫利西的小说改编,是为“新好莱坞电影”代表作。影片描述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西部牛仔恪守旧俗、贸然闯入现代都市后的悲剧,象征着牛仔代表的传统美国精神的破灭。由于片中涉及过多同性恋和性爱场面,因此成为美国第一部实行“X”级分级制片的影片。影片采用纪实手法,并加入意识流的长镜头、大色块和俯仰镜头,凸现牛仔来到大都市时眼花缭乱的主观感受。被媒体称为“纽约街头生活的风俗画”和“垃圾箱里的浪漫主义”。
梦幻世界 O Dreamland
7.8分(154人评价)
导演: 林赛·安德森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5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3年,林赛·安德森导演,纪录短片,关于一个幸灾乐祸的喜剧。
日瓦戈医生 Doctor Zhivago
8.5分(21167人评价)
导演: 大卫·里恩
主演: 奥马尔·沙里夫 / 朱莉·克里斯蒂 / 杰拉丁·卓别林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意大利/英国
年份: 196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5年,大卫·里恩导演,罗伯特·鲍特编剧,奥马尔·沙里夫、朱莉·克里斯蒂、罗德·斯泰格尔等主演,改编自帕斯捷尔纳克同名小说,史诗般地呈现了俄国革命前后的宏伟场景,以气势磅礴的场景和摄影忠实地再现了原著小说的意境。影片描写了理想主义者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娜拉之间的爱情故事,剧情曲折,壮丽的北国风光和动荡的革命背景亦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故事的核心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作家在小说中以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为依托,把对众多问题的思考统统熔铸在了命运遭际之中。小说是诗人那个善感的心灵在新的历史
夜 La notte
8.7分(16950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让娜·莫罗 / 莫妮卡·维蒂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1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编导,让娜·莫罗、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莫尼卡·维蒂、伯哈特·维奇等主演,是为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之一,是故事性最弱而气氛最低迷的作品,为他带来柏林影展金熊奖。影片采取散文结构的方式,借助两个事业有成、感情却疏离空白的上流社会在一个夜晚的细琐生活,塑造了现代文明背后人与人的不能沟通,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贫乏,系真实的“冷酷仙境”。整部电影弥漫着抑郁死寂的迷惘气息,传神地表现了内心难以解开的苦闷和抑郁。
苏拉姆城堡的传说 ამბავი სურამის ციხისა
8.3分(964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 多多·阿巴希泽
主演: 韦丽科·安贾帕里泽 / Tamari Tsitsishvili / Dudukhana Tserodze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8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4年,苏俄多多·阿伯西兹和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导演,根据著名俄罗斯民间传说改编。整部电影像是回忆的片段,充满了回忆者赋予事件的意义与感情,也因此脱离坚实的叙述而多有精神的浓烈。自然舞台构成的固定场景,纯粹深远的音乐,构成美学的盛宴,影片完美的传达民间传说的原始意境,太过独特的异域风景,描写了心灵的美丽和痛苦。
蚀 L'eclisse
8.4分(23311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阿兰·德龙 / 莫妮卡·维蒂 /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导演,阿兰·德龙、莫尼卡·维蒂等主演,影片依然是导演要传达的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感情发生疏离的母题。影片上映时获得极大好评,但现在很多人觉得片中的象征手法其实充满俗套,如建筑工地、早晨和暮色等等。但对于当时意大利社会正处于经济奇迹时期,背后所带来的人文道德危机和精神空虚有深刻的揭示。影片获得戛纳影展的评审团特别奖。
大路 La strada
8.9分(48647人评价)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安东尼·奎恩 / 朱丽叶塔·马西纳 / 理查德·贝斯哈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5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4年,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导,安东尼·奎恩、茱莉艾塔·玛西娜、理查德·贝斯哈特等主演,本片是为意大利名导演费里尼首部扬威国际影坛的代表作,也是他从新现实主义开始蜕变为新现代主义派的转型作,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全片写情真挚细腻,道尽弱女子的痴情辛酸,演员十分出色。看费里尼晚期电影而觉得他难以亲近的观众,不妨看看他这部早期杰作。
春香传 춘향뎐
6.8分(3436人评价)
导演: 林权泽
主演: 曹承佑 / 李孝贞 / 金圣女
类型: 剧情 / 歌舞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份: 2000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0年,林权泽导演,曹承佑、李孝贞、金圣女等主演,本片堪称韩国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历史剧。影片以韩国传统说唱戏剧贯穿始终,成为影片最闪亮的灵魂。导演对光影流转的深刻把握,使得每一个镜头都晕染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无论是人或景都透露出东方特有的空灵美和飘扬感。导演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将民间流传的故事配之以传统的说唱形式,也正因为其这种坚持才令得本片在戛纳获得了足够尊重。在东西方文华交战日益激烈的当今,林权泽导演可贵的坚持也是亚洲人保护东方文华的楷模。
不毛地带 不毛地帯
7.8分(578人评价)
导演: 山本萨夫
主演: 仲代达矢 / 秋吉久美子 / 藤村志保
类型: 犯罪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7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6年,山本萨夫导演,山田信夫编剧,仲代达矢等主演,根据山崎丰子描写日本政界真实事件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1970年代轰动日本的洛克菲德公司行贿案为素材,深刻地揭露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深层的竞争黑幕,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山本萨夫的勇气和胆识。当然,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好玩的东西。曾获1976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四名。
大曾根家的早晨 大曽根家の朝
6.2分(136人评价)
导演: 木下惠介
主演: 杉村春子 / 三浦光子 / 小泽荣太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6年,木下惠介导演,久板栄二郎编剧,杉村春子、三浦光子等主演,这是日本电影战后第一部描写有关战争的影片。此时的日本影片在拍摄和上映上,都要事先经过美国占领军审查。按照作者原有的构思,很多作品都不可能被允许拍摄的。本片剧作家久板荣二郎巧妙地选择了以能通过审查的题材来进行创作,写了这个由于军人的蛮横而破坏了一个和平家庭的故事。久板荣二郎是日本战前崛起的话剧作家,在战争期间开始转向写电影剧本。导演木下惠介很欣赏久板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木下战后的作品受久板荣二郎的影响很大。本片被列为1946年十大
宝莱坞生死恋 Devdas
8.2分(13962人评价)
导演: 桑杰·里拉·彭萨里
主演: 沙鲁克·汗 / 艾西瓦娅·雷 / 玛杜丽·迪克西特
类型: 歌舞 / 爱情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年份: 2002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1年,印度桑杰·里拉·布汗萨里导演,是为由名著改编而成的歌舞片,藉由一对年轻貌美的男女的爱情故事控诉种姓制度,汇集华丽、激情、悲剧于一身。本片走的虽然是通俗爱情悲剧路线,在内容精神上传承了男女爱情忠贞而悲情的固有程式,但导演德夫达斯的重新诠释却显得气派非凡,尤其在整体的声光呈现上显得更为多元。舞蹈场景既吸收了国外歌舞片的舞台艺术设计,同时也继承了传统印度电影歌舞360度全景机位的视觉呈现方式。这种舞台歌舞和全景机位的艺术结合不能不归功于宝莱坞对于改善歌舞场景的不断探索。
近松物语 近松物語
8.3分(5840人评价)
导演: 沟口健二
主演: 长谷川一夫 / 香川京子 / 进藤英太郎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4年,沟口健二导演,长谷川一夫、香川京子主演,改编自近松门左卫门原著。影片描绘了一对被误认私通的男女,反而以此为契机激发出相互之间深切的爱意,视死如归的传奇故事。沟口导演令本片充满了美感,画面犹如水墨画一般优美怡人,同时,整部作品所散发出的淡淡的哀愁气息也透出一种悲剧的美感,片中两位主人公之间浓烈的情爱更是灿烂夺目。影片在摄影、表演、配乐等各方面都堪称是上佳制作,是沟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
爱情狂奔 L'amour en fuite
8.0分(6480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 克洛德·雅德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9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是为“安托万系列”最后一部,特吕弗有选择地插放了李奥的一路成长点滴。非常细腻真实的作品,也很动人地反映了人到中年时面对艺术、生活、爱情的困扰和失落。多位情人的出场将安托万的故事基本做个完结,但他并没有收获真正的爱情。特吕弗用此系列作为他个人自传的20年后,终于以无奈的口气让他的主角落幕,但跟随着安托万成长的观众,却不禁发觉自己的心态与特吕弗的毫无二致,都在人生的秋天里失落着。
婚姻生活 Domicile conjugal
8.1分(8462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克洛德·雅德 / 芭芭拉勒琪
类型: 喜剧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7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0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是为“安托万系列”第四部,内容开始涉及安托万的婚姻和成年生活。本片继承了特吕弗对于该系列的一贯主题:对人生目标的迷失,对爱情和婚姻的迷惘,对家庭和幸福的错失。但对安托万日常生活琐事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升华成为一种生活状况的缩影,显示出导演的不凡功力。
偷吻 Baisers volés
7.9分(9567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德菲因·塞里格 / 克洛德·雅德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8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是为“安托万系列”的第三部。本片是导演自我的一种回忆加工,将平凡化做神奇,借日常生活来展开对自我迷失和自我寻觅命题的讨论。安托万接受了现实的妥协,选择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美好的理想爱情终究被无奈的现实湮没。这是导演从《夏日之恋》开始一直重复的主题思想。片中的法式音乐甚为醉人,特别是主题曲《爱的祝福》(I wish you love)已成为经典浪漫情歌。
二十岁之恋 L'amour à vingt ans
7.7分(1723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 安杰伊·瓦伊达 / 石原慎太郎 / 马塞尔·奥菲尔斯 / 伦佐·罗西里尼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 克里斯蒂娜·加约尼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前西德/波兰/日本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由弗朗索瓦·特吕弗、安杰依·瓦依达、石原慎太郎、马塞尔·奥菲尔斯、伦佐·罗西里尼等导演。是为特吕弗的“安托万自传系列”的第二部,是特吕弗与其他数位导演合作拍成的关于20岁少年生存状态的集锦电影。故事紧接上集,在经历了痛苦而不堪回首的童年时代后,安托万开始了人生的必经阶段:初恋。影片人物形象延续了《四百击》中小男孩的感性又带有羞涩的性格特点。对于他在青春期的躁动和寻找家庭温暖的希望,特吕弗用一种关怀的目光来审视。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8.4分(14756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杰奎琳·比塞特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达尼
类型: 喜剧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7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3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杰奎琳·比塞特、瓦伦蒂娜·格特斯等主演,特吕弗将影片的剧情与演员们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起来,企图打破演员固有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境界。影片表现出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棘手的难题,演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经费带来的压力以及拍摄时间的紧迫。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一部被西方影迷奉为“影迷必看的首选电影”。电影采用“戏中戏”的方法叙事,使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命运交相辉映,令观众感到阵阵内心的悸动。
仆人 The Servant
8.2分(4029人评价)
导演: 约瑟夫·罗西
主演: 德克·博加德 / 詹姆斯·福克斯 / 莎拉·米尔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英国约瑟夫·罗西导演,哈罗德·品特编剧,通过主仆之间的角色互换,深刻探讨了英国的阶级关系。影片讲述了一个强势的佣人如何通过连环计让无能的富家公子屈服于他,探讨了主仆关系抽离出来的人际关系中的荒诞离谱,深刻揭示了富家公子跟佣人的心理防线和道德界限,对人物性格剖析之露骨令人咬牙切齿。剧本摆脱了寻常的伦理善恶,而是对人心的主客关系进行不可思议的分析,财富权力不再是占据主导的一方,正印证了古人的这句“劳心者治人”,尽管这佣人之心实在叵测。
十字街头 Crossroads
8.4分(1767人评价)
导演: 沃尔特·希尔
主演: 拉尔夫·马基奥 / 乔·塞内卡 / 杰米·格尔兹
类型: 剧情 / 音乐 / 悬疑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8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6年,美国沃尔特·希尔导演,本片可以说是两个吉他手的决斗:Eugene 和Jack Butler (Steve Vai)。一部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关于蓝调音乐的电影,演员和音乐都相当出色。片中可以欣赏到Ry Cooder富有魔力的音乐。本片的电影原声相当受欢迎。
疯狂的一页 狂った一頁
7.8分(1468人评价)
导演: 衣笠贞之助
主演: 井上正大 / 中川芳江 / 飯島綾子
类型: 剧情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2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6年,衣笠贞之助导演,川端康成编剧,是日本电影史上新感觉派电影里程碑式的名作。影片呈现了一种纯粹的视觉革命和现代情绪。不同于无声映画期的绝大多数作品,它避开了标题解释故事的套数,在场面上营造出日本演剧中老式的新派场面,而且在电影技术方面也近于疯狂——动态倒叙、快节奏剪切、推进相机运动甚至是光学效应和象征主义。本片曾被收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26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四名。
杂耍班 Varieté
7.9分(394人评价)
导演: E·A·杜邦
主演: 埃米尔·雅宁斯 / 梅丽· 戴尔沙夫特 Maly Delschaft / 利亚·德·普提 Lya De Putti
类型: 犯罪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2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5年,本片是德国名演员爱米尔·简宁斯步入影坛后主演的第一部名作,也是德国最早期影评人出身的导演埃瓦邦编导的第二部作品。当年的德国电影大多受民族情绪影响,不断在电影形式和心理分析的问题上打转,以至影片的风格呈现出沉重的压力。埃瓦尔杜邦在本片却重新回到戏剧性的高潮和活泼流畅的摄影机运动上做文章,使整部影片充沛地发挥出正剧应有的角色生命力和感动观众的人情味。当然,菲利克斯霍廉代尔的原著小说故事感人也功不可没。
我毕业了,但…… 大学は出たけれど
7.3分(543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高田稔 / 斋藤达雄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2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小津安二郎导演,荒牧芳郎编剧,是小津安二郎第十部作品。本片原本是松竹另一位导演清水宏的自传式作品,并且预订是要由他本人执导,后来改由小津导演。当时社会环境的情况是毕业生增加,找工作也十分困难,又遇上华尔街股市狂跌,一度造成全球经济大恐慌。这部电影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形,而片名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语。小津拍摄小市民电影,本片是其第一作。1929年作品,黑白默片,原片长七十分钟,现在残本仅剩十二分钟。
流浪者 Awaara
8.4分(5369人评价)
导演: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 / 纳尔吉丝 / 普利特维拉·卡浦尔
类型: 剧情 / 歌舞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年份: 195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1年,印度拉兹·卡普尔导演,被称为印度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宝莱坞电影的里程碑,曾荣获第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是首部在海外打开知名度的宝莱坞电影。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情节曲折离奇,通过一个复杂的故事昭示了一个极富哲理的社会问题,从开始的人伦亲情悲剧到社会写实,再转成黑色电影和卓别林式喜剧,中段又变成浪漫到极点的爱情剧,然后又是悲喜交集的恩怨纠葛,加上不时点缀的动听歌曲和华丽歌舞,充分发挥宝莱坞电影特有的大杂烩风格。
祇园姊妹 祇園の姉妹
8.0分(2985人评价)
导演: 沟口健二
主演: 山田五十铃 / 梅村蓉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3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6年,沟口健二导演,山田五十铃等主演,这是一部日本战前的代表作,也是电影巨匠沟口健二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将过去日本电影不曾有过的具有特异性格的女性搬上银幕,对她不加任何修饰,她既是女子学校的毕业生又是艺妓,既是女人又只盯着钱毫无人情,她既自私又为社会为艺妓的不公而呐喊。此片曾以日本电影的新现代主义、首创的风俗社会片而载入日本电影史册,在日本有声电影创始仅五年后,完成了一次日本电影史上的飞跃。
女神 Devi
7.7分(332人评价)
导演: 萨蒂亚吉特·雷伊
主演: Chhabi Biswas / 松米特拉·查特吉 / 莎米拉·泰戈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萨蒂亚吉特·雷伊编导,改编自Prabhat Kumar Mukherjee的同名小说。Doyamoyee的丈夫在外地念书,而她那位高权重的公公深信她是印度Kali女神的转世,坚持媳妇必须受到敬仰。当她丈夫知道后返回家中,他尝试让父亲理解,但父亲却无动于衷,对他来说,那些奇迹痊愈的人,在在证明他所深信的是真的,但真相又是什么?
大树之歌 অপুর সংসার
8.7分(5455人评价)
导演: 萨蒂亚吉特·雷伊
主演: 松米特拉·查特吉 / 莎米拉·泰戈尔 / 阿洛克·查克拉瓦蒂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年份: 195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9年,萨蒂亚吉特·雷伊编导,此片是“阿普三部曲”最后一部,雷伊根据原小说进一步发展了情节,增加了悲剧意蕴。少年的阿普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男子,在经历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爱情后又饱偿了中年丧妻的悲痛。全片最突出的地方,是以一位不满十岁的少年的视线界来观赏人类与大自然生活的共通性。凭着自己的三部曲系列,雷伊改写了西方人眼中对印度电影只是艳歌丽舞与廉价道德剧的同义词的普遍看法,将印度电影真正提高到国际水平和艺术水平。此外,他大大推进了印度电影的写实主义传统,突破了歌舞片的局限。
姿三四郎
7.5分(12840人评价)
导演: 黑泽明
主演: 大河内传次郎 / 藤田进 / 轰夕起子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3年,黑泽明编导,本片是日本著名电影巨匠黑泽明的第一部作品,主题是讲柔道与柔道哲学,但他又不是在阐述什么是柔道,而是运用一种电影的节奏,有松有弛,在特别精彩的地方定格,利用风、云、草来衬托格斗的激烈气氛,真正地宣传演示柔道。它完全有别于日本旧式的武打片,为日本电影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也给日本电影带来了一种新鲜感。黑泽明也因此片令电影界同人刮目相看。最让人吃惊的还是贯穿全片的终极关怀和哲学思想,整个是形而上的,而这在中国功夫片中也是非常稀缺的。
父亲在世时 父ありき
8.0分(4680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笠智众 / 水户光子 / 佐野周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2年,小津安二郎编导,笠智众等主演,本片是小津早期作品《独生子》的变奏。影片着力讲述了一对父子间的感情纠葛,没有浓重笔墨,节奏舒缓平稳,却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导演小津安二郎采用的是低角度固定摄影,不改变拍摄位置和焦距,不用叠印、淡入、淡出等手段。同时他十分讲究画面构图和剪接,镜头的长短是固定的,其独特的手法运用在不同影片中,对于刻划人物、揭示剧情起到重要作用。本作品曾入选日本名片200部,获第三届日本电影杂志协会十佳奖第2名,第一届日本电影奖、教育推荐观摩影片。
户田家兄妹 戸田家の兄妹
7.7分(1627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三宅邦子 / 葛城文子 / 藤野秀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1年,小津安二郎编导,本片可以说是《我们要爱母亲》的变奏。家庭的凝聚力随着父亲的猝死而逐渐瓦解,母女最后被迫躲到海边破屋,感到无限的唏嘘与孤寂。片末的苍凉处境,跟片首造成强烈对比,三代同堂场面处理细致动人,尽显了小津强烈而成熟的个人风格。父位缺席+人情冷暖。这一次,小津竭力把“次子”引到台前,欲扬先抑式地予以塑形;而兄妹们分崩离析的心,却终于无力扎紧。收尾仓惶而生动,是为小津最值得玩味的一次戛然。小津犹然呈现着一种淡淡的厌弃,甚而比《东京物语》更显得无奈苍凉。
我对青春无悔 わが青春に悔なし
7.3分(2330人评价)
导演: 黑泽明
主演: 原节子 / 藤田进 / 大河内传次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6年,黑泽明导演,原节子等主演,这是黑泽明战后的第一部作品,他以当时社会影响极大的京都帝国大学的泷川事件和佐尔坎国际间谍事件为背影,写出一位觉醒了的、找到了自我并按照自己意志坚强活下去的新女性形象,这是黑泽明创造的第一个女性形象。影片心理描写很多,用暴雨与宁静对比,用明郎色调与阴郁色调对比,对幸枝面部表情采取长镜头特写。影片的黑泽明味道强烈,也是黑泽明第一部想说点什么的作品,意义重大。此片曾入选日本名片200部,并获当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二名。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L'histoire d'Adèle H.
7.9分(21940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 布鲁斯·罗宾逊 / 西尔维·玛丽奥特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5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伊莎贝尔·阿佳妮主演,影片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特吕弗在执导这一部爱情悲剧时,成功塑造了女主角痴情和执迷不悔的个性,阿佳妮也将主人翁的神经质表现得生动传神。本片可以说是阿佳妮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在英法两国拍摄的外景,将时代气氛烘托得颇为逼真。影片技法上表现出人为的纪录性,摄影机隐于后面,流畅、从容不迫地移动,演员的个性支配场面调度,对探索爱情关系可能性的关心,剪辑避免重点或视点的任何突然转换,等等。
鬼婆
8.1分(6326人评价)
导演: 新藤兼人
主演: 乙羽信子 / 宇野重吉 / 佐藤庆
类型: 剧情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4年,新藤兼人编导,乙羽信子等主演,影片讲诉一对因战争的荒芜而做起了“盗尸”的营生,而最终自食其野蛮人性恶果的婆媳俩的故事。其间人物原始野蛮的生存状态粗鄙得让人观而生厌,但它又实实在在的描绘了人类内心深处生存的本能和欲望的冲动,真实得让人发指。影片中每一个人的眼神充满着凶意,仿佛草原上的髭狗一样毫无善意。这种贪婪尤其讲是为了本能的生存,不如讲是人性恶理论的影像化。
裸岛 裸の島
8.5分(3709人评价)
导演: 新藤兼人
主演: 乙羽信子 / 殿山泰司 / 田中伸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新藤兼人编导,乙羽信子、殿山寿司等主演,影片曾在世界影坛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誉为60年代新浪潮的先驱。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无对白,充分利用了电影语言表现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摄影上追求构图美,导演新藤兼人这一创作,为日本电影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本片获莫斯科电影节金奖,在世界上64个国家上映,取得了票房佳绩。这是日本电影史上独立制片的不朽名作,是60年代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被列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60年年度旬报十佳奖第六名。
马克斯我的爱 Max mon amour
6.9分(2340人评价)
导演: 大岛渚
主演: 夏洛特·兰普林 / 安东尼·希金斯 / 维多利亚·阿夫里尔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美国
年份: 198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6年,大岛渚编导,影片在剧作上延续了《白日美人》、《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等布努埃尔影片对法国上层社会家庭的刻画,以黑猩猩取代丈夫的设想显然印上了强烈的嘲讽色彩。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玛格丽特与马克斯导演的这段奇情异欲更象是对是世俗观念与传统禁忌的挑战,而玛格丽特恣意的爱欲取向和泰然自若的表白也无不折射出人类向往性爱自由的内心渴求。反感-疑虑-矛盾-接受,影片巧妙地利用了男主人公对猩猩马克斯的态度,显现出一个普通人逐步摆脱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活的心灵历程。
少年
8.0分(3110人评价)
导演: 大岛渚
主演: 渡边文雄 / 小山明子 / 阿部哲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9年,大岛渚导演,田村孟编剧,改编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讲述以故意撞车来敲诈司机获取不义之财的故事。影片社会现实感很强,既表现了对于弱者的同情,也隐含着对社会现状的一些不满。导演大岛渚喜欢拍摄雪的镜头,在这部影片中的雪的场面尤其鲜明。年轻的少女被车撞死前后雪景的镜头,特别是少女掉落在雪地中的那只醒目的红色鞋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备受人们称颂的有名镜头。影片曾获当年的日本电影十大佳片第三名。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 Les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7.6分(1699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基卡·马卡姆 / Stacey Tendeter
类型: 爱情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1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本片改编自法国作家亨利-皮耶尔·侯谢原著,与另一部同样改编自侯谢的佳作《祖与占》相比,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两部电影都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结局都带有无可奈何的悲情。但两片亦存在差异,虽然同样是三人关系的爱情表述,本片却是一男配二女,以男性为三角关系的中心和牵引点。本片中他成功地将文学气息与电影表现结合起来,使全片散发出清新抒情的古典气质,影像上采用的自然光效更给人优雅的观感,尤其是三人在野外骑单车追逐的场景,极富生活气息,是著名的经典段落。
祖与占 Jules et Jim
8.4分(57608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娜·莫罗 / 奥斯卡·威内尔 / 亨利·赛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让娜·莫罗、奥斯卡·威内尔、亨利·赛尔等主演,改编自昂利-皮埃尔·洛齐的自传体同名小说。本片是特吕弗作品中最具新浪潮风格又最细腻动人的一部,整部电影弥漫着一股舞动青春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凉绝望气息。在表现形式方面,本片的处理深具神采,前半段的气氛轻快欢乐,特吕弗借助闪回、跳切、定格等手段,匠心独具;后半段气氛急转直下,变得沉重抑郁,表明爱情理想的逐渐幻灭。对婚姻制度的质疑和自由爱情理想的追求,是特吕弗在他许多影片中一直强调的母题。本片对三角关系的精彩描述和刻画,成
零用钱 L'argent de poche
8.2分(4600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
主演: 让-弗朗索瓦·斯泰弗南 / 维尔日妮·泰弗内 / 伊瓦·特吕弗特
类型: 喜剧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6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影片基本没有叙事的主线,也没有偏重那一个小孩,但有新浪潮的写实风格和特吕弗特有的自传味道,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并没有将儿童的生活美化,也并没有让孩子们故意扮得天真可爱,而完完全全地纪录着孩子们的普通生活细节,有喜有悲,也有孩子们的奇怪想法。一群古灵精怪的孩子都演得生动逗趣,如果你还没有失去童心,这部电影会让你感怀不已的。
野孩子 L'enfant sauvage
7.7分(2218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卡戈尔 / 弗朗索瓦丝·塞涅 / 弗朗索瓦·特吕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0年,特吕弗自编自导自演,是为特吕弗自导自演的代表作之一,根据18世纪法国的一宗真人真事改编。本片用最基本的电影技巧平实交代故事,将镜头焦点完全集中在医生与野孩子之间的互动过程,看来有点平淡,但流露出浓厚的人文色彩,对人类学感兴趣的观众尤其不可错过。视听上音画平行,风格挺布列松,探讨的问题则有点福柯。
顽皮鬼 Les mistons
7.9分(1964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热拉尔·布兰 / 贝纳德特·拉封 / 米歇尔·弗朗索瓦
类型: 短片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弗朗索瓦1特吕弗编导,是为特吕弗刚出道时拍摄的第二部短片,描述夏日假期里一群衣着邋遢的未成年人在巴黎街道上的日常琐事,他们游戏、争辩、向大人们宣泄心中怒火,也得到各种各样的性启蒙体验。影片与特吕弗后来在《四百击》中关注的儿童和青少年问题一脉相承,用涌动的青春气质和纪实性的笔触来对巴黎无根少年的生存现状和郁闷思潮做了一次立体展现和素描。
黑衣新娘 La mariée était en noir
7.1分(1350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娜·莫罗 / 米歇尔·布凯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6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8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让娜·莫罗、米歇尔·布盖等主演,影片描写一名刚结婚的丈夫在步出教堂时就遭五名醉汉在嬉戏中误杀,含恨的新娘化悲愤为力量,逐一追查出五名凶手,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把他们杀死。特吕弗在这部充满黑色惊悚的作品中没有深究新娘报仇所应负的道德责任和报复行为的合理性,而全神贯注地将重点铺陈于新娘如何周详地策划谋杀行动和行动过程本身,让观众伴随着新娘一起参与每一场的复仇谋杀案,使得观众竟然对本来的凶手产生同情,从而转移了罪恶。这种安排深具娱乐性,也增强了悬念色彩。
华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7.5分(4551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朱莉·克里斯蒂 / 奥斯卡·威内尔 / 西里尔·库萨克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6年,特吕弗编导,改编自美国作家雷·布烈伯里的科幻小说原著。这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电影,是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宣言书,是为法国导演特吕弗第一部英文片,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片,在营造社会压抑氛围方面取得令人沉思的效果。片中烧毁的都是世界名著,最终男女主角参与的“地下组织”以每人背诵一本书的奇特方式,保卫人类文明的流传。克丽斯蒂一人分饰二角,同时扮演老师和男主角那接受社会规范的妻子。华氏451度,也就是令纸张燃烧的温度,而影片中描写的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以消灭书籍作为发展停滞代表性作为的社会。
射杀钢琴师 Tirez sur le pianiste
7.8分(7999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查尔·阿兹纳弗 / 玛丽·杜布瓦 / 妮科尔·贝尔热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特吕弗刻意模仿他钟情的好莱坞B级黑帮片,将法国式的浪漫加入美国式的通俗剧中,时有神来之笔,通篇则以制造氛围见长,人物刻画也颇见功力,是特吕弗的第二部作品。相对于《四百击》的沉重悲愤气氛,特吕弗在本片中玩弄好莱坞电影的类型传统,加入反讽与戏仿,以及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机运动、构图,展露他异于当时严肃重批判的法国社会,个人幽默诙谐的一面。本片男主角查尔斯安纳佛以一种低调的表演方式诠释为过去记忆所苦的忧郁钢琴师,搭配不断出现的新角色以及接踵而来的紧张事件,让影片保持活跃
表兄弟 Les cousins
7.6分(1808人评价)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 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朱丽叶特·麦涅勒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5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9年,克劳德·夏布洛尔编导,是为新浪潮导演夏布洛尔一鸣惊人的成名作,为他带来柏林影展金熊奖的荣誉,本片也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呈现出当时法国青年混乱的精神状态和糜烂的生活方式,充满现实主义的风格。导演非常冷静,不加任何批判地看待这个伦常悲剧,如实表现出其时社会上空虚迷惘的道德观念。片中的表兄弟形象非常具有批判性,在当时风靡一时。影片初步建立了导演自己的风格,有谎言的编织、有谋杀的情节、有对中产阶级生活的爱与恨、还有运动的特写镜头等等。
漂亮的塞尔吉 Le beau Serge
7.4分(1875人评价)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 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米谢勒·梅里茨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5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8年,克劳德·夏布洛尔编导,影片触及了法国当时落后的村镇生活和社会性问题——酗酒。本片的场景斗士真实的,场面处理,演员表演具有自然朴实的风格。导演夏布洛尔一度主张“真诚的主题,富有现实感的画面形象。”该片是50年代法国电影节出现所谓“新浪潮”运动时,最早摄制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法国电影喜欢的长镜头和叙述欲望依旧是这个时期影片的特点,因为资金限制的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的选用、长镜头的运用让影片有着新现实主义的特征,而音乐上却是希区柯克式的的焦虑让观众产生联想和期待感。
拾穗者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1分(10642人评价)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主演: / 博登·利特南斯基 / 阿涅斯·瓦尔达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2000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0年,阿涅斯·瓦尔达编导,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有感于消费社会的种种浪费现象,瓦尔达说“这是一部关于浪费的影片”,拾荒者们的存在使浪费现象得以减少。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8.3分(25429人评价)
导演: 阿伦·雷乃
主演: 德菲因·塞里格 / 乔治·阿尔贝塔齐 / 萨夏·皮托埃夫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6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1年,阿伦·雷乃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导,本片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未知,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叙事和时间关系的实验。同时影片在摄影、美术上的成就,令它在剧情之外单是视觉上的愉悦已经足以登上经典电影的位置。记忆成了影片的主角,从一开始一个男子在欧洲的一个风景胜地回忆一段关于过去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回忆让我们觉得即使不可能的又是必需的。影片中的角色甚至没名字,只有A、M、X等代号,没有时间、与地点的确定性,走进对怀疑的思考,他在封闭的时空内打转,加上和画面并不相应的画外音。
卡宾枪手 Les carabiniers
7.4分(1038人评价)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马里诺·梅瑟 / Patrice Moullet / Geneviève Galéa
类型: 喜剧 /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让-吕克·戈达尔编导,是为戈达尔最尖锐的反战电影。这是戈达尔讽刺人性的史诗,这是我的观点;因为那个时代里的一切标志性元素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欲望,权利,战争,阴影,共产主义,对立,愚弄,还有虚无和荒谬;当我们把这一大包的词汇卷集到一起,触摸到的荆棘多得惊人。戈达尔用明信片式的风光拼贴和巴黎郊区荒凉破旧气氛,刻意宣扬导演的反战主题,制造反讽效果。影片尖锐地把批判矛头直指片中的“国王”,暗喻当时的统治阶级以及他们所制造的战争谎言。戈达尔用大量笔墨来描述主角的军旅生涯,带有舞台剧的特
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
7.7分(11324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让·普瓦雷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8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0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凯瑟琳·德纳芙、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本片是舞台版的《日以继夜》,以戏中戏的方式描写战争、人性、爱情,戏剧性丰富,演员的表现也有吸引力。虽然不是导演的最佳作品,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获十项法国凯撒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双层对应构成了这部影片的鲜明特色——它不仅止于“戏中戏”的基本套路,而是延伸到了剧院内外,地上地下,台上台下,戏剧与电影,虚构与纪实,象征与叙事……特吕弗甚至将他笔下的每个女性也都定位成“身上有两个女人”的双重性格。
三兄弟 Tre fratelli
8.4分(224人评价)
导演: 弗朗西斯科·罗西
主演: 菲利普·努瓦雷 / 米凯莱·普拉奇多 / 维托里奥·梅佐焦尔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8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1年,弗朗西斯科·罗西编导,影片在叙述结构上可以看成是三个独立发展的片断。从内涵上分析,影片集中有力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不同阶层人们所关心的普遍问题,向观众展现了生活中可望可及的真实故事。影片的基调是灰色的,通过老人三个儿子来折射意大利的社会矛盾,画面透出一种后现代的荒凉。作为现实主义导演罗西十分注重对于世象的描绘,拉法埃莱和妻子的对话揭示着意大利司法制度环境的恶劣,小儿子尼古拉去奔丧途中和自己女儿的对话则反映着这个国家的老龄问题,导演以音乐凸现出老人默默和狗戏耍场景里深深的寂寞。
鸭羹 Duck Soup
7.1分(3201人评价)
导演: 莱奥·麦卡雷
主演: 格劳乔·马克斯 / 哈勃·马克斯 / 奇科·马克斯
类型: 喜剧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3年,莱奥·麦卡雷导演,亚瑟·谢尔曼编剧,本片是一部滑稽的喜剧作品,这部疯狂喜剧的主角是一个国家的独裁者和他所雇佣的两个间谍。导演用一连串无休止的插科打诨,把马克斯兄弟最精彩,最纯粹和最粗野无礼的一面表现出来,也是本片终于得以重新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这是马克斯兄弟对30年代大萧条时期社会和政治的嘲讽。导演用一连串无休止的插科打诨,把马克斯兄弟最精彩,最纯粹和最粗野无礼的一面表现出来。最经典的一场戏:某国独裁者错把他人当作自己的镜中投影。很多后世的哑剧小品出自本片。
城市上空的手 Le mani sulla città
7.6分(567人评价)
导演: 弗朗西斯科·罗西
主演: 罗德·斯泰格尔 / 萨尔沃·兰多内 / 圭多·阿尔贝蒂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3年,弗朗西斯科·罗西导演,本片为导演罗西赢得国际声誉,并开启了意大利写实主义政治电影的新类型,对六七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电影运动有启蒙作用。罗西抨击了政界和商界互相庇护,为个别人谋利益。这种有财有势的特权人物的嘴脸,在影片中以风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人物刻画方面丰满立体,但对于左派的描写似乎有点公式化和单一化。不过整部电影以其尖锐的批判性见长,对于现代中国的观众颇有启迪。施泰格尔的表演也功力毕现。
黑与白 Noir et blanc
分暂无评分
导演: Claire Devers
主演: 伊萨赫·德·班克尔 / Francis Frappat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8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6年,Claire Devers编导,田纳西·威廉斯参与编剧,这是一部极其古怪的电影。影片根据田纳西·威廉斯的故事改编,描写了两个人(一黑一白)陷入了一种暧昧、暴力、隐秘的同性恋关系中,然而又不能说完全是一种“同性恋”,因为它包含着强烈的虐恋和痛楚瘾的成分,我们只能称它作一种人性间疯狂、幽深、黑色的禁忌激情。影片拍得温柔、晦涩、宛转,简省的叙述风格充分体现了影片黑暗、神秘和非理性的调子。
风烛泪 Umberto D.
8.6分(7910人评价)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主演: 卡洛·巴蒂斯蒂 / 玛丽亚-皮娅·卡西利奥 / 丽娜·甄纳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5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2年,维托里奥·德·西卡编导,影片讲述了老公务员退休后因退休金极少而被房东赶了出来的苦难历程,想自杀的他最终在小狗的感召下重拾希望。本片是意大利影史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亦是为德西卡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非常简洁明了的叙事,对底层社会无限的同情心,毫不做作的自然表演(主角系大学教授,非职业演员),让人泪流满面后沉思社会的不公。一部关于绝望的电影,投注了极大的激情,但又温柔得润物细无声。影片被某些政治人物贬为抹黑意大利的负面作品。
沉沦 Ossessione
7.6分(1641人评价)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主演: 克拉拉·卡拉马伊 / 马西莫·吉洛蒂 / Dhia Cristiani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4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3年,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编剧,初执导演筒的维斯康提,在片中已经展现他后期作品中最大的特色:对人物不克自拔情欲心理的细腻描画,在饮食间两性对对方身体的凝视中,维斯康提把艰困的物质生活和不受拘束的内心肉欲作了明确的并列,弥补了通奸过程的简略。维斯康提在这部处女作里,展现了新现实主义对普通人生活及其细节的关注。本片曾因为道德内容遭到了教会和卫道人士的反对,在意大利法西斯当政时期遭到禁演。在美国禁演是因为他没有购买原著的拍摄权,故属于侵犯知识版权。
罗马11时 Roma ore 11
9.1分(5762人评价)
导演: 朱塞佩·德桑蒂斯
主演: 伊娃·瓦尼切克 / 卡拉·德尔波娇 / 马西莫·吉洛蒂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5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2年,朱塞佩·德·桑蒂斯导演,这部新现实主义作品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每个姑娘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又彼此交织,令人对她们的遭遇既表同情,但又对当时时政的混乱不公提出质疑和抨击。影片借一群落难的妇女,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时期的社会现状,揭露出当时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是具有社会批判力度的一部杰作。本片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演员表演,到对社会,人性的刻画揭露,无不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和艺术水准,其成就足以使它超越《偷自行车的人》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德意志零年 Germania anno zero
8.4分(8246人评价)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埃德蒙·默施克 / 恩斯特·皮茨肖 / 英格特劳德·欣策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德国
年份: 194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8年,意大利罗伯托·罗西里尼导演,影片主要讲述战争给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争不仅使人民陷入饥饿贫困,还是儿童的心理产生畸形。影片控诉战争,不仅使人民陷入饥饿贫困,还令儿童的心理产生扭曲。开场的长镜头展现了1945年纳粹垮台之前的柏林废墟全貌,既是写实的,又仿佛是迷幻的旅程。影片表面上把这个儿童产生杀父和自杀的心理归咎于一个老师的教育错误,实际上则是在揭露德国的纳粹主义,认为他们才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本片与《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并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名导演罗塞里尼的“战后三部曲”。影
列宁在巴黎 Ленин в Париже
分暂无评分
导演: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
主演: 尤里·卡尤罗夫 / Valentina Svetlova / 克洛德·雅德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81
评语:世影史:谢尔盖·尤特凯维奇导演,影片讲述了列宁在巴黎进行秘密工作期间的一些故事。列宁在巴黎接待了年轻的特罗菲莫夫,热情帮带他参观博物馆并向他讲了很多革命的往事与道理,但特罗菲莫夫认为列宁是个逃避斗争的懦夫。后来,特罗菲莫夫参加了列宁举办的党校,思想也渐渐发生了改变。本片是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列宁四部曲”的第四部,无论从形式和内容来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它所要表现的不是剧情,也不是历史画卷,而是思想活动的过程。它运用了多角度的表现方法,从不同侧面去阐释列宁的真实形象,还原了一个伟大领袖的闪光思想。
四万万人民 The 400 Million
8.4分(3228人评价)
导演: 约翰·费恩豪特 / 尤里斯·伊文思
主演: 弗雷德里克·马奇 / 莫里斯·卡诺夫斯基 / 西德尼·吕美特
类型: 历史 / 战争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尤利斯·伊文思编导,本片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
操行零分 Zéro de conduite: Jeunes diables au collège
8.1分(8513人评价)
导演: 让·维戈
主演: 让·达斯特 / Robert le Flon / Du Verron
类型: 喜剧 / 短片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3年,让·维果编导,本片系儿童题材最经典的作品,直接影响到特吕弗的《四百击》和林塞·安德森的《假如》。影片从儿童的视角,审视一场寄宿学校的儿童“造反”事件。演员基本上是非职业的,故有些表演参差不齐。这是维果的第三部作品,表现出构图、剪辑、用光方面的天才。羽毛如雨下的场景已成为经典。初映时因其反社会意识遭禁,直到1945年才获准放映。从视听上说,让维果基本只用俯仰两种机位,俯拍更多。升格镜头很有形式美感。还有小津式的跳轴。本片尽一切法国寄宿学校。本片的一度被禁和让维果的早逝使得本片成为一代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8.7分(12924人评价)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主演: 安德烈·马尔蒂诺夫 / 伊琳娜·多尔加诺娃 / 伊莲娜·德罗佩科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7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2年,斯·罗斯托茨基导演,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
雁南飞 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
8.8分(20517人评价)
导演: 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主演: 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 阿列克谢·巴塔洛夫 / 瓦西里·梅尔库里耶夫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导演,影片拍摄于50年代末苏联文艺环境宽松期间,片中没有丝毫政治说教色彩。在拍摄中采用大量升降镜头,远镜极为高超,黎明前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恋爱戏极为回肠荡气。影片获戛纳影展金棕榈奖。在电影技术和故事的设置上,本片使苏联电影上了一个艺术与民众双重接受的新台阶。电影中无论是画面还是光线的运用,都可以看出摄影的匠心独运,大雁南飞的双重隐喻给电影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位与艺术品格。而导演对电影独有语言的把握,更是使剧中场景在整个电影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第四十一 Сорок первый
8.0分(2848人评价)
导演: 格利高利·丘赫莱依
主演: 伊佐尔达·伊兹维茨卡娅 / 奥列格·斯特里仁诺夫 / 尼古拉·克留奇科夫
类型: 战争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5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6年,格利高利·丘赫莱依导演,影片根据鲍·拉甫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细腻地展现了玛留特卡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人性与阶级意识在她身上的尖锐冲突。影片的摄影十分精彩,画面上的自然景物传达出了人物感情的汹涌波涛和矛盾冲突的紧张尖锐。影片在当年属于苏联新浪潮式作品,由于它突破了长久以来类似电影强调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深入到战争中的人性以及人性受到环境制约的问题,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性与阶级性的分别描写得细腻动人。摄影表现相当优秀,将自然风光与人物的心理作出对比……
恰巴耶夫 Чапаев
7.7分(2079人评价)
导演: 格奥尔基·瓦西里耶夫 / 谢尔盖·瓦西里耶夫
主演: Boris Babochkin / Leonid Kmit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4年,瓦西里兄弟导演,根据富尔曼诺夫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1934年出品。片中塑造了夏伯阳这位苏联国内战争中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该片是苏联电影史上的杰作,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片中“精神战”一场,堪称场面蒙太奇的典范。而这样一个高大全的革命军人形象,大无畏的英雄色彩、崇高的革命思想、以及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战斗画面都是本片的特色。尽管当时艺术乃政治宣传的工具,但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年中的九天 Девять дней одного года
7.6分(651人评价)
导演: 米哈伊尔·罗姆
主演: 阿列克谢·巴塔洛夫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塔季亚娜·拉夫罗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米哈伊尔·罗姆编导,在导演罗姆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不断发展的剧情是他创作的动力,而在本片中,不断发展的思想成了影片的动力。正因为要表现思想,罗姆设法在影片中破坏事件进展的外在逻辑,削弱人为的情节连结。新的剧作结构要求探索新的处理手法。罗姆过去的影片常常运用平稳的、逻辑性很强的蒙太奇手法。结果证明:直接的对话也是银幕上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法。以往的影片中的科学实验往往都是以成功告终,但这部影片却强调科学家在失败中不折不挠地进行探索,为造福人类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
未寄出的信 Неотправленное письмо
7.7分(1731人评价)
导演: 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主演: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 瓦西里·利瓦诺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导演,改编自瓦·奥西波夫的同名短篇小说。这部影片在题材方面在当时的苏联算是小小突破,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反映人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要付出惨痛代价,并不是经常能人定胜天。肯定这部影片的评论则认为影片创作者营造出了真实的自然环境,保持了展开悲剧的严峻性和纪实性。影片精湛的摄影艺术是对电影艺术美学的一大贡献。影片展示了萨莫伊洛娃气质禀赋的另一面: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力量,坚忍不拔的意志,激昂的热情。
天色破晓 Le jour se lève
7.7分(986人评价)
导演: 马塞尔·卡尔内
主演: 让·迦本 / 朱尔·贝里 / 阿莱蒂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马塞尔·卡尔内导演,雅克·普莱维尔编剧,本片是公认的诗意现实主义的经典,是游移于平民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的悲剧,在无法正面直接涉及社会问题的年代,旁敲侧击地表达了对时代的愤懑情绪。影片中有弗朗索瓦回忆自己的爱情生活的场景,对人物的悲观心理描写很细腻传神,在当时较为罕见。本片属于影史经典之作,但在首映时曾遭到法国政府禁映。
雾码头 Le quai des brumes
7.8分(2741人评价)
导演: 马塞尔·卡尔内
主演: 让·迦本 / 米歇尔·西蒙 / 米歇尔·摩根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8年,马塞尔·卡尔内导演,雅克·普莱维尔编剧,本片充满灰暗压抑的情绪和氛围,用以映衬二战前法国社会的消沉颓唐,高明的人物关系处理提升了这个通俗剧故事的格调,堪称是早期法国诗意电影的杰作,获法国梅里爱奖、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特别荣誉奖、法国路易·德吕克奖。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科学院于1979年评本片为“法国十大佳片”第9名。片名“雾码头”显然是一种极其文学化的隐喻,是一次在法国古典文学中延伸出来的影像式的表达,其构建的是一套诗意的符码。在影片中,几乎所有角色的说话都带有文学性的亦或是戏剧性的腔调
兰基先生的罪行 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7.3分(627人评价)
导演: 让·雷诺阿
主演: 瑞奈·列费夫尔 / 弗洛雷勒 / 朱尔·贝里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6年,让·雷诺阿导演,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之所以受到影评界的推崇,关键在于将普通工人的正面形象搬上银幕,一反其时法国影坛崇尚资产阶级浮华生活的做法,所以社会意义大于表现技巧。今天看来,故事框架和情节多少有些老套沉闷,但其积极进步的主题意识在影史依然不可磨灭。结尾处兰基打死老板有明显向资产阶级宣战的意味。
我们等待自由 À nous la liberté
7.9分(927人评价)
导演: 雷内·克莱尔
主演: 亨利·马尔尚 / 雷蒙·科尔迪 / 罗拉·弗朗斯
类型: 喜剧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1年,雷内·克莱尔编导,克莱尔移民好莱坞之前的社会讽刺剧,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对工人机械式的控制和盘剥,带有轻喜剧风格,是一部早期经典。影片讲两个流浪汉在工业化和自动化浪潮中的不同遭遇,一个成了富翁,另一个只迷恋大自然。主角从监狱逃跑后,建了一座唱片厂(对百代公司的影射),流水线生产使得整个气氛跟监狱相差无几。用一个轻松的故事来阐释工业化现实下个体的生存困境和存在缺失以及争取自由这一母题,颇有风趣。本片是卓别林《摩登时代》的灵感源泉,其犀利的思想性不亚于卓别林的那部。
巴黎屋檐下 Sous les toits de Paris
7.4分(1236人评价)
导演: 雷内·克莱尔
主演: Albert Préjean / Pola Illéry / Edmond T. Gréville
类型: 喜剧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0年,雷内·克莱尔编导,本片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克莱尔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片。他早期的许多作品都尽力展现30年代初的巴黎城市及风土人情,本片几乎让这种表现全部覆盖了情节本身,所以观众对故事印象不深,反而对片中的歌舞、布景和视觉表现赞不绝口。导演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长镜头直接对准巴黎的郊区,展现出下层人民的生活图景,如小客店、嬉戏的街童、叫喝的小贩、暴躁的看更、游荡的青年、欢快的歌声等,给人真实亲切的观感。歌曲是电影另一亮点,许多情节的铺开都通过歌声取代对白,在当时是创造性的手法。主题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ölker
8.9分(4135人评价)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主演: David Albritton
类型: 纪录片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3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8年,莱妮·里芬斯塔尔导演,这部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是第一部纪录夏季奥运会的电影。导演想将奥林匹克表达成古代文化的化身,她把运动员表现成为艺术家——运动艺术的实践者。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运动之美,竞争的刺激以及理想主义的颠峰。影片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让人叹为观止,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影片的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人体的礼赞。片头的两段蒙太奇尤为出色,作为艺术,比赛场景仍显冗长。市面上流传不同长度的压缩版,有些剪掉了原版的希特勒镜头。
意志的胜利 Triumph des Willens
8.5分(18351人评价)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主演: 马克斯·阿曼 / 马丁·鲍曼
类型: 纪录片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3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5年,莱妮·里芬斯塔尔导演,阿道夫·希特勒主演,由纳粹构思,为纳粹拍摄,内容也是关于纳粹。电影记录了纽伦堡第十六届党代会期间的一些事件。电影实际上向历史学家显示了纳粹政府是如何通过宣传而发展壮大的,还有希特勒如何运用他无与伦比又令人恐惧的语言能力煽动群众,并向他们灌输他的思想的。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形式与内容反差最大的作品——极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和最反动的表现内容。但这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纪录片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的惊人艺术性,把游行、集会、呐喊、举手等处理成恢宏的史诗,仿佛希特勒成了摩西,深邃的
群鸟 The Birds
8.1分(80549人评价)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 罗德·泰勒 / 杰西卡·坦迪 / 苏珊娜·普莱舍特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本片可以称为动物灾难片的先驱,是希区柯克试图超越《惊魂记》的作品。编导并没有说明鸟群向人类发动挑战的原因,暗示着自然之力对人类的威慑。动物所制造的灾难的恐怖场面和人鸟大战的惨烈和惊心动魄,都体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导演的匠心独具。整场鸟灾拍得惊心动魄,多次利用鸟的主观镜头和节奏利落的剪接手法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悬疑。本片中的紧张气氛一反常态没有借助音乐。1994年的电视片续集完全不配当作希区柯克作品的子孙。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7.6分(595人评价)
导演: 文森特·明奈利
主演: 珍妮弗·琼斯 / 詹姆斯·梅森 / 凡·赫夫林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9年,文森特·明奈利导演,改编自法国文豪福楼拜的写实主义杰作。此书在十九世纪中叶推出时被人控告它的内容不道德,福楼拜在法庭上挺身为自己辩护。作品客观冷静地道出农夫的女儿艾玛的情感心路历程。导演以平实手法拍出浪漫幻想对一个敏感女子的影响,珍妮弗·琼斯亦细腻动人地诠释了艾玛一角,在片中风情万种欺世盗名,她的表演一直都是收敛而不张扬。詹姆斯梅森则在片中出演了福楼拜,电影从他写这部小说,被检察官指控犯了公共道德罪,判上法庭,福楼拜为自己辩护,讲述这部小说开始,到艾玛死后,镜头切换至法庭结束。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
7.8分(39611人评价)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 罗伯特·多纳特 / 玛德琳·卡洛 / 露西·曼海姆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3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5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本片是为希区柯克早期在英国拍摄的最著名间谍片,根据约翰·巴肯同名经典间谍小说改编,虚构了一出平民卷入间谍战的精彩情节。影片利用观众的好奇心,悬念迭出、扑朔迷离,体现着英国人深沉的幽默与冷静。影片中悬念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依靠影片内在的张力,和浓郁的人情味道,使得本片充满着深厚的英国本土文化的气息。整部影片虽然全在摄影棚中拍摄,却能以假乱真,制造出丰富景观变化,音效和视觉技巧也有著天衣无缝的搭配。台词机智幽默,节奏的处理也相当紧凑逼人。
迷魂记 Vertigo
8.7分(147615人评价)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金·诺瓦克 / 芭芭拉·贝尔·戈迪斯
类型: 爱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5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8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这是五十年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亦是希区柯克最好的作品之一,是他的“控制艺术”中最坦率和最具忏悔性的作品。片中将种种难以名状的边缘心理疾病和仪式化的行为完美地整合到故事情节之中。全片充满神秘、灵异、爱情和谋杀的气氛。在这部心理剧里,希区柯克用不无苦涩的情感和扭曲的动机替代了纯粹的悬念;而幽默的缺席使得斯考蒂无情的宿命更加黑暗和痛心。希区柯克将具普遍性的情感,比如恐惧、内疚置放到普通人的身上,并将他们提炼成胜过语言的经典形象。
告密者 The Informer
7.5分(702人评价)
导演: 约翰·福特
主演: 维克托·麦克拉格伦 / 希瑟·安吉尔 / 普雷斯顿·福斯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5年,约翰·福特导演,这部影片在3周之内就拍成了,花费了仅仅20万美元、,但导演和编剧却对这个主题酝酿了好几年。影片拍成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第8届奥斯卡上却获得4项大奖,从而声名大振,并被评论家公认为战前的杰作。扮演基波·诺兰的英国演员维克多·麦克拉伦以出色的演技刻画出告密者矛盾、痛苦、恐惧和忏悔的心理,感人至深。而最佳音乐奖的获得者、奥地利作曲家麦克斯·斯坦纳则是好莱坞最可信赖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9.2分(63142人评价)
导演: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马克·斯旺 / 汤姆·默里
类型: 喜剧 / 爱情 / 西部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2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5年,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本片的故事情节取材自唐纳尔派幕的短篇小说。本片充分表现出卓别林的典型风格,尤其是他处理视觉形象和哑剧的超凡功力,像经典的“煮食皮靴”场面,以及“小包面舞”、“带狗跳舞”、“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悬崖木屋险象横生”等,都成为后世参考模仿的对象。本片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抒情韵味三者作巧妙的平衡结合,使它成为别林作品中成熟期代表作。往后的作品增加了不少社会批判色彩,反不如本片直接关注小人物来得那么单纯和乐观。
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9.2分(85738人评价)
导演: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宝莲·高黛 / 杰克·奥克
类型: 喜剧 /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0年,查理·卓别林编导兼主演,这是卓别林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由他自导自演,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刻画了残酷迫害犹太人的大独裁者亨克尔,这个企图统治世界的亨克尔暗喻纳粹头子希特勒,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模仿希特勒,并巧妙地通过个人演说对他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鞭挞。卓别林在影片中非常精彩地扮演了理发师查理和大独裁者亨克尔两个角色。影片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表现手法,对待理发师查理采用幽默诙谐,富于诗意的描写,对待独裁者采用了极端的丑化和辛辣的讽刺。
将军号 The General
9.1分(31850人评价)
导演: 巴斯特·基顿 / 克莱德·布鲁克曼
主演: 巴斯特·基顿 / 玛丽昂·马克 / 格伦·卡文德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作 / 战争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26
评语:世影史:世影史:摄于1926年,巴斯特·基顿编导兼主演,是为公认的默片时代最杰出的喜剧片之一。影片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为喜剧视觉“包袱”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未来的动作喜剧奠定了基础。成龙曾承认他的很多桥段以基顿作品作为灵感源泉。该片曾于1956年重拍,改名为《火车大劫案》。火车疾驶的过程被拍得极为丰满,景别角度多而不乱冗而不杂;及至人数众多的战争场面,亦显得气态自然张弛有度。人物构图上,我则挚爱基顿的蒙克式留白,以其坐景为主。
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8.5分(12321人评价)
导演: 约翰·福特
主演: 亨利·方达 / 简·达威尔 / 约翰·卡拉丁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0年,约翰·福特导演,约翰·斯坦贝克编剧,亨利·方达、简·达威尔等主演,影片以深刻写实的镜头,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对人性的表现自然鲜活,其间的配乐《红河谷》带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影片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揭露,堪称是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有力抨击。但该片当年在苏联没有通过审查,原因是苏联的审查官无法理解为什么美国最贫穷的家庭会拥有一辆卡车,他们认为这有美化资本主义的嫌疑。
橡皮头 L'homme à la tête en caoutchouc
8.5分(2710人评价)
导演: 乔治·梅里爱
主演: 乔治·梅里爱
类型: 短片 / 喜剧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0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01年,乔治·梅里爱导演,影片如同舞台上的“独幕剧”,主要是用于尝试特技的表现方式,此片用了移动摄影。此类影片以出人意外的机智,反理性的幽默吸引了当时的观众。甚至,现在的人看上去,也同样会为他在世纪初所创造出来奇异绝技感到惊叹不已,另有如《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魔窟》(迭印法)、《多头人》(遮盖法)、《音乐狂》(多次曝光)、《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等等。
灰姑娘 Cendrillon
8.1分(1291人评价)
导演: 乔治·梅里爱
主演: Barral / Bleuette Bernon / Carmely
类型: 剧情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899
评语:世影史:摄于1899年,乔治·梅里爱导演,影片一片共分12个镜头,每一个镜头相当于舞台上的一幕,梅里爱借用戏剧舞台的叙事方式,创造了银幕上的“多幕剧”。影片情节发展也是按照舞台演出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将灰姑娘从厨房里出来和灰姑娘走进舞厅的动作连接起来,梅里爱称它为“场面的转换”。而《灰姑娘》原作中仙女的出现、老鼠变成马、南瓜变成马车、灰姑娘变换服装等等叙事方式,在梅里爱这里又以“调换的特技摄影”的形式出现。童话故事所具有的独特的叙事特征,的确最为适合梅里爱浪漫、恢谐的表现风格,适合与体现海里爱的“银幕戏剧”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9.3分(731330人评价)
导演: 维克多·弗莱明 / 乔治·库克 / 山姆·伍德
主演: 费雯·丽 / 克拉克·盖博 / 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类型: 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克拉克·盖博、费雯·丽等主演,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原著《飘》,本片在壮丽的时代画卷上演绎出一个极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开创了以真实而辽阔的历史背景加虚构人物故事的爱情史诗片先河。这部早期的彩色片保持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原著的韵味和深度,既有色彩浑厚的大场面(如女主角跨过遍地伤员的镜头),又有对人物命运的细致刻画(如黑人女仆的性格)。无论你认为素材像莎翁名剧还是像庸俗肥皂剧,影片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和商业成就。
中国教会被袭记 Attack on a China Mission
6.9分(1592人评价)
导演: 詹姆斯·威廉森
主演: Mr. James / Mr. Lepard / Florence Williamson
类型: 短片 /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0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00年,詹姆斯·威廉逊导演,布莱顿学派代表作。
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8.1分(3318人评价)
导演: 埃德温·鲍特
主演: Vivian Vaughan / Arthur White / 詹姆斯·H.怀特
类型: 短片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03
评语:无源,复习。世影史:摄于1903年,埃德温·鲍特编导,影片内容描述救火员在火灾现场救出一对母子的故事。连续性剪辑,俗称透明技法。其目的是为了构成叙事的连贯与不露痕迹,使观众在无提放的心理状态下观看电影,观众更容易接受电影叙事所给予的时空状态,认同荧幕的运动方向。
三只小猪 Three Little Pigs
7.9分(17856人评价)
导演: 伯特·吉列特
主演: 比利·布莱彻 / 品托·考维格 / Dorothy Compton
类型: 动画 / 歌舞 / 家庭 / 喜剧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3年,Burt Gillett导演,这是一部非常有趣非常出色的动画片,值得强烈推荐。在这部影片中,角色的行为动机并不明显,但是角色动作的表现却极为有趣,算得上所有动画电影中的经典鼻祖。这部动画片也是三十年代电影极为少有的直接指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曲“谁害怕大灰狼”充分表达了大萧条时期人们没有工作失去家庭的悲苦和哀愁。这部电影后来重拍过许多次,甚至在《怪物史莱克》之类的当代动画片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部电影也表明了迪斯尼公司初期的追求与想法以及强大的实力。
花与树 Flowers and Trees
8.1分(7478人评价)
导演: Burt Gillett
类型: 动画 / 短片 / 喜剧 / 家庭 / 歌舞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2年,Burt Gillett导演,作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很好的讲述了一个赞扬美好,抨击丑恶的小故事。借助动植物所表现的许多细节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部作品已经穿越了78年的光阴。其中,音乐音效和动画形象的每一个动作的完美配合、森林里的花草树木的创意变化——牵牛花的蔓藤变成了竖琴,蒲公英白色的花瓣变成了粉底,鸟儿把云朵穿出个窟窿就下起了及时大雨,等等。
消防队员 Pompiers à Lyon
7.3分(750人评价)
导演: 路易斯·卢米埃尔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896
评语:世影史:摄于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导演,这部由《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每部一分钟》4个片段组成。受当时的放映设备、胶片长度的限制,只得将作品分切开来。而后再将作品重新连接起来,结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里昂街头消防队员救火、救人的动人情景,却形成了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工厂大门 La sortie de l'usine Lumière à Lyon
9.0分(15030人评价)
导演: 路易斯·卢米埃尔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895
评语:世影史:摄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导演,本片不仅引起了当时观众的震惊,赞叹,而且在本世纪70年代由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苏联,西班牙,瑞士和西德的19名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组成的评委委员会上,被评定为“有史以来世界一百部最佳影片”的第45名。它还被列为世界各国大学电影艺术研究生的必看片目之首。本片是卢米埃尔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片中表现出鲜明的创作意图。卢米埃尔用放工的工人队伍的浩大场面,去展现他的工厂的宏大规模,传达出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自豪。这种感情在当时的巴黎社会中是很能引起共鸣的,而且至今仍充溢着简
水浇园丁 L'arroseur arrosé
9.1分(13273人评价)
导演: 路易斯·卢米埃尔
主演: François Clerc / Benoît Duval
类型: 喜剧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895
评语:世影史:摄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导演,影片的背景显得杂乱无章,演员的演技极为简单,动作过于迅速,但它堪称当时最成功的影片。第一,它不是原始而消极的摄录生活,而是用电影表现了一段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或者可能发生的喜剧性片断;第二,本片首次运用了戏剧式手法——由演员表演故事,因而本片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电影演员,尽管都是非职业性演员。如片中园丁的扮演者克莱克,虽说其身份就是拍摄现场——里昂·卢米埃尔家的园丁,但同时在本片中他的身份却是一个叙述性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火车进站 L'arrivée d'un train à La Ciotat
9.4分(31149人评价)
导演: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 路易斯·卢米埃尔
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896
评语:世影史:本片是路易·卢米埃尔在1895年秋冬之交时在巴黎萧达车站月台上拍摄的,只有17米长。用当时的手摇放映机减低了速度,可以放映1分钟左右。路易·卢米埃尔发明了 “活动电影机”,并拍摄了50多部短片,表现了1900年以前资产阶级的生活,娱乐和闲情逸致。本片和其他短片一样,也是这位发明家兼摄影师在一个洗脸盆里冲洗出来的。影片在当时之所以“给人极大震动”,最主要的原因是火车头从景远处驶出,仿佛向观众冲来使观众大吃一惊。本片的贡献还在于:它不但同其他卢米埃尔早期的影片一起宣告了电影艺术的诞生,而且显示了电影艺
中国 Chung Kuo - Cina
8.7分(25088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朱塞佩·里纳尔迪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7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7年,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编导,这部纪录片是安东尼奥尼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中国拍摄,但因拍摄出来的影片不符合中国官方对内容的要求而受到全中国至上而下的批判。安东尼奥尼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说,“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于是在大量的限制之外,安东尼奥尼的摄影机朝向了日常之间的缝隙,他以摄影机的目光对上他所感兴趣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目光,有时甚至是侵略性地“瞄准”直到对方躲开。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Trois couleurs: Bleu
8.5分(144676人评价)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 / 贝努特·里格恩特 / 弗罗伦斯·派梅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波兰/瑞士
年份: 199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3年,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编导,朱丽叶·比诺什主演,影片是为“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一部,片名取自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蓝色象征自由,影片相应地把视角转入到对自由涵义的探寻中。影片的大量信息都是靠女主角的脸部表情传递的,对展现演技非常有利。影片中采用了多主题音乐的形式,音乐根据剧情的改变而改变。音乐在整部影片中还起着转折的作用。协奏曲分割着两个不同的朱莉——不自由的朱莉和自由的朱莉。每一次转折既代表不自由的终结,也代表自由的开始,同时也自然地分隔出影片的情节段落。
后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8.3分(529894人评价)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主演: 丹尼斯·奎德 / 杰克·吉伦哈尔 / 埃米·罗森
类型: 科幻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04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4年,罗兰·艾默里奇编导,是为美国科幻电影,描述了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所带来的灾难。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全片汇集了大量顶尖特效,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将被冻成冰柱,场面极为壮观。当然除了铺天盖地的自然威胁之外,也将细密交织父子及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动人情感。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灾难画面。
这个杀手不太冷 Léon
9.4分(2397036人评价)
导演: 吕克·贝松
主演: 让·雷诺 / 娜塔莉·波特曼 / 加里·奥德曼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美国
年份: 199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4年,吕克·贝松编导,让·雷诺、娜塔丽·波曼、加里·奥德曼等主演,本片是吕克·贝松在好莱坞执导的第一部作品,非同一般的剧情、人物的精彩演出及出色的配乐使其成为九十年代动作片的经典之作。尽管影片遵守着主流好莱坞商业片的制片标准和价值尺度,但非同一般的剧情、人物的精彩演出(特别是加里·奥德曼杀人的场景,在音乐的配合下气氛渲染得很突出)及出色的配乐使得其又富有法国艺术片的一面,成为九十年代动作片的经典之作,也影响了后来不少作品。本片也是好莱坞玉女娜塔丽·波特曼的银幕处女作。
正午 High Noon
8.4分(26202人评价)
导演: 弗雷德·金尼曼
主演: 加里·库珀 / 格蕾丝·凯利 / 托马斯·米切尔
类型: 剧情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5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2年,弗雷德·金尼曼导演,加里·库柏等主演,本片是影史上的经典西部片之一,描写一名小镇警长在无法寻得助手之下,双身对抗四个前来报仇的恶徒。这是一部以孤独的正义对付邪恶的影片,剧情简单,却具有象征意义,表明有时正义在少数人手中。影片中的时间与真实世界中的时间步调一致。而主题歌《亲爱的,别抛弃我》穿插在影片中,则起到明显的点题作用。银幕英雄加里·库柏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观众,并继1941年《约克军曹》后,二度荣膺奥斯卡影帝。
广岛之恋 Hiroshima mon amour
7.9分(46395人评价)
导演: 阿伦·雷乃
主演: 埃玛妞·丽娃 / 冈田英次 / 贝尔纳·弗雷松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日本
年份: 195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9年,阿伦·雷乃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本片是西方电影史上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影片剧本由法国著名的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所写,而导演阿伦·雷乃本身也酷爱在电影与文学之间穿梭游荡,因此影片既有创作者的独特的风格,又以严密的结构方式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也正是因为如此,使他在叙事模式上的创新更加凸现。他把剧情片、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声音和画面的界限完全消解与打破了,他的电影使一种形式交错成为可能。整部影片突破了线性的叙事和时空……
卡比利亚之夜 Le notti di Cabiria
9.1分(44968人评价)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朱丽叶塔·马西纳 / 弗朗索瓦·佩里埃 / 弗兰卡·马尔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导,茱莉艾塔·玛西娜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天真地梦想爱情与生活的妓女卡比利亚的故事,是费里尼现实主义阶段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他早期电影的最高成就。本片与54年的《大路》、55年的《骗子》合称为“孤寂三部曲”。费里尼成功地赋予影片以悲剧的张力与严谨,真正从心理角度来对男人与现实的刻画和剖析,摒弃了与他的世界不相容的手法。影片结构随意,用一段段小故事编织而成,但每一段都让人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如一个住豪宅的大明星、一个给她催眠的魔术师、一个追求她的年轻人等等。
甜蜜的生活 La dolce vita
8.6分(34426人评价)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安妮塔·艾克伯格 / 阿努克·艾梅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等主演,影片以一种罕见的冷峻、辛辣的笔触,以男主人公玛尔切洛的个人感情经历和记者生涯为线索,揭示了潜藏在这种社会状态背后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并通过巧妙的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细致剖析了玛尔切洛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结构层次,挖掘出人物的精神魂灵,并由此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影片采用一种形散而神聚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将12个松散的片段连缀成一体,在这种“流动的展览馆”式的结构方式中,将罗马上流社会光怪陆离的各个侧面以及形形
盗信情缘 ポストマン・ブルース
8.4分(5471人评价)
导演: 萨布
主演: 堤真一 / 远山景织子 / 堀部圭亮
类型: 犯罪 / 剧情 / 动作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9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7年,萨布编导,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都市中的小人物,机械的劳动令他了无生趣,然而由于机缘巧合,他找到了爱情和友情,由此燃起了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然而最后却以悲剧告终。影片的前半部分不乏滑稽荒诞之处,带有轻喜剧的味道,比如全国杀手大赛、奇异的骑自行车方式等场面都让人忍俊不禁,然而主人公突然无辜被杀未能实践诺言的结局却一下子用无比的沉重和悲凉压倒了观众。本片揭示出工作和理想的矛盾,生活的乐趣和无奈,是一部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佳作。
贝壳与僧侣 La coquille et le clergyman
7.9分(3879人评价)
导演: 谢尔曼·杜拉克
主演: 亚历克斯·阿林 / 吉妮卡·阿萨纳修 / Lucien Bataille
类型: 奇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8年,谢尔曼·杜拉克导演,影片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
百万法郎 Le million
7.4分(900人评价)
导演: 雷内·克莱尔
主演: 安娜贝拉 / 瑞奈·列费夫尔 / Jean-Louis Allibert
类型: 歌舞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1年,雷内·克莱尔编导,根据乔治·贝尔和基勒马尔的同名戏剧改编。雷内·克莱尔的这部音乐歌舞片极其感人且具有创意,由一张百万彩票带出了金钱背后的人性扭曲和尔虞我诈,不仅对马克斯三史弟和查理·卓别林等带来了影响,也对二十世纪美国音乐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演把这个世俗喜剧处理成歌舞剧样式,拍出流畅幽默的效果,高潮迭起;在主题上对拜金主义进行了批判,但更多是同情贫苦人们和颂扬好心好报的道德风尚。在有声电影诞生初期,本片所采用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了电影的叙事手段。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Austerlitz
8.1分(1205人评价)
导演: 阿贝尔·冈斯
主演: 皮埃尔·蒙迪 / 玛蒂妮·卡洛 / 克劳迪娅·卡汀娜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列支敦士登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阿贝尔·冈斯导演,奥逊·威尔斯、德·西卡等主演,本片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如同谢晋拍《鸦片战争》,本片汇集了国际大牌明星,场面壮观,但艺术上已经毫无当年的激情。影片后来被剪成123和73分钟的版本。曾经在无声片时代拍过经典的《拿破仑》传记片的冈斯在晚年重操旧业,拍摄了拿破仑最伟大的战役,讲他在奥斯特利茨跟沙皇俄国和奥地利的鏖战,最后取得胜利。本片是一部弘扬一代伟帝拿破仑的壮丽史诗,讲述了拿破仑以坚毅、果敢的指挥艺术树立了闻名于世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愚公移山 Comment Yukong déplaça les montagnes
8.8分(1477人评价)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7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2-1976年,尤里斯·伊文思导演,这是伊文思于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历时5年完成的长达12小时的12集的大型纪录片,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伊文思走遍了中国的土地,他先后到大庆、上海、南京、青岛、新疆等地。全片共由12个部分组成,放映长度为12小时,其中最长的《上海电机厂》为131分钟,最短的《秦教授》为12分钟。伊文思天生就是一个平等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参与者。他坚信纪录片是由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共同创造的世界。他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精神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和拍摄,也将这种平等和亲切感传达给了世界。
雨 Regen
8.5分(9395人评价)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 曼努斯·弗兰肯
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年份: 192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尤里斯·伊文思导演,影片表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这座美丽城市在雨中的风貌,充满了深蕴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影片记录了雨前到雨后的情景,雨本身是镜头不易捕捉的,可是却可以通过迹象让我们看见,于是,镜头中出现了人,动物,街道,水洼等。虽然是默片,却让人仿佛听见雨声。整部片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非常温暖。 本片与伊文思的另一部影片《桥》被人们公认为欧洲先锋派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
桥 De Brug
7.5分(1413人评价)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年份: 192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8年,尤里斯·伊文思导演,伊文思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这部十分钟的纪录片。影片以诗意化的手法,充分调动电影的画面,表现了荷兰鹿特丹市玛斯河上一座铁路升降桥的运动情况。《桥》和《雨》以其深邃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被公认为欧洲先锋电影的代表作,是这个时期实验电影中最具持久生命力的纪录片。
最卑贱的人 Der letzte Mann
8.7分(8671人评价)
导演: F·W·茂瑙
主演: 埃米尔·雅宁斯 / 梅丽· 戴尔沙夫特 / 赫尔曼·瓦伦丁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2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4年,F·W·茂瑙导演,卡尔·梅育编剧,改编自果戈里小说《外套》,以喜剧的手法和结尾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是为默片经典,不用银幕解说词,完全靠镜头讲故事。本片对人物的自卑心态有极深入的刻画,当虚假的“社会地位”一旦被收回时,真是生不如死。这部拍摄于1922年的电影因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和美学追求,在德国和美国电影界影响巨大,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乔治·萨杜尔曾在《世界电影史》中写道:《最卑贱的人》到处都被赞誉为一部杰作;这部影片是“室内剧”发展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它的终点。
黑海盗 The Black Pirate
分暂无评分
导演: 艾伯特·帕克
主演: 小道格拉斯·范朋克 / 比莉·多夫 / 坦普·皮戈特
类型: 冒险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26
评语:无源,复习。世影史:摄于1926年,Albert Parker导演,该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两色彩色染印法工艺的故事片,是为海盗片鼻祖,你甚至可以看到现在大热的影片加勒比海盗的一些雏形。
八部半 8½
8.6分(66548人评价)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克劳迪娅·卡汀娜 / 阿努克·艾梅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导,这部电影是费里尼之前所有电影的集中,也是他之后所有电影的源头,它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危机和生活危机。这些危机便是费里尼的电影的动机,这一次动机并没有演变成一部电影,而是直接成为了影片本身。闪回、幻想和梦呓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人物的内心状态直接地呈现在银幕上。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影片在剪辑上的时空跳跃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被人们称作“意识流”的风格。
对她说 Hable con ella
8.5分(90319人评价)
导演: 佩德罗·阿莫多瓦
主演: 哈维尔·卡马拉 / 达里奥·格兰迪内蒂 / 蕾欧诺·瓦特林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年份: 2002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2年,佩德罗·阿莫多瓦编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寂寞,生存和谈话的故事,与所有的阿式影片一样,这个故事又是从女人展开的,所不同的是,这次讲述的不是女人自己而是两个男人如何爱女人,如何因为他们而最终成就一段珍贵友谊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都是男性,故事也以男性为主题,这在阿式电影中的确很难见到。然而无论如何创新,这仍然是一部具有纯正阿式味道的作品。适时的西班牙式幽默贯穿始终,时不时地让人们摆脱厚重感,给人一些调味料,却丝毫不会破坏完整的气氛。
情迷高跟鞋 Tacones lejanos
7.8分(11783人评价)
导演: 佩德罗·阿莫多瓦
主演: 维多利亚·阿夫里尔 / 玛丽萨·帕雷德斯 / 米格尔·波塞
类型: 喜剧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法国
年份: 199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1年,佩德罗·阿莫多瓦编导,本片是为阿尔莫多瓦发挥拉丁激情的作品,故事曲折离奇,娱乐性甚高。把情感纠缠于悬疑和谋杀,把泪水掩盖于纯正艳丽的温暖色块之下,把高跟鞋混合于手枪,影片借用“高跟鞋”这一形象的女性符号,将母女二人间纠缠多年的复杂关系揭露无遗,全片惟一缺陷在于结尾处的母女和解、互相救赎有点儿一厢情愿。男女主角在片中有一场十分大胆的做爱戏。影片制造出真实与谎言的完美和谐,即一种适当的坦诚,保持一定距离的爱,人们彼此相爱,但既不过分依附,也不相互孤立。
欲望法则 La ley del deseo
8.2分(11108人评价)
导演: 佩德罗·阿莫多瓦
主演: 欧塞维奥·庞塞拉 / 卡门·毛拉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年份: 198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7年,佩德罗·阿莫多瓦编导,是一部在国际上大出风头的异色电影,内容涉及变性、乱伦、同性恋、男性裸体自渎等场面,引起很多议论。若就片论片,编导表现的技巧相当高明,将一个男性的三角恋刻画得颇为细致动人,后段的谋杀情节亦具有很高的戏剧张力。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越界的黑色故事。生性放荡的导演帕布罗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因为爱上自己的父亲而变性的蒂娜的神秘身世,由于疯狂迷恋帕布罗而不择手段杀死胡安的安东尼奥,几条主线相互缠绕。而最终每个让人自己欲望恣生的人都因为破坏了欲望的规条而得到了惩罚。
醉画仙 취화선
7.5分(8726人评价)
导演: 林权泽
主演: 崔岷植 / 安圣基 / 孙艺珍
类型: 传记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份: 2002
评语:世影史:摄于2002年,林权泽编导,崔岷植、安圣基等主演,全片秉承林权泽一贯的电影传统,细腻而大气,林权泽又一次运用影像神奇展现韩国文化独特魅力。本片为林权泽赢来了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一尊荣誉,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全片画面极美,空灵飘逸。不仅仅因为影片讲述的是朝鲜王朝时期大画家张敬业的一生的缘故,而与林权泽对画面刻意求工的美学追求有着紧密联系。影片虽然极显林权泽的电影魅力,但更多的还是他丰富的电影积淀所致,而无更鲜活更跳跃的影像律动。张敬业坎坷而传奇的一生虽壮美而疏阔。
西便制 서편제
8.0分(2424人评价)
导演: 林权泽
主演: 金明坤 / 吴侦孩 / 金圭铁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份: 199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3年,林权泽导演,本片在当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夺取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两项桂冠,为中国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表达了导演对于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不断走向没落的无奈,谱写了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的挽歌。裕凤作为一个热爱并一心想把“潘索里”说唱艺术传承下去的艺人,在影片中的形象非常饱满,真实可信,令人肃然起敬。松华与东户彼此思念却互不相认,苦苦寻觅又悄然分手,令人扼腕叹息。影片中的人物与环境十分协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曼陀罗 만다라
8.0分(546人评价)
导演: 林权泽
主演: 全茂松 / 安圣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份: 198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1年,林权泽导演,金成东编剧,电影中呈现了韩国电影史上最美丽的一幕长镜头:两个人走在黄土与白雪相互掩映的林荫道上,如同一幅静谧的水墨画。这条路象征了所有的烦恼和领悟、生存与死亡、轮回与解脱。尽管在影片开始,智山的形象一如法云所言是在效仿过去的高僧,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智山的真实感逐渐浮出水面。电影的叙事部分也在智山身上注入生命力和强烈的情感。直白的台词和人物的表现完全融入自然,在摄像的效果中形成某种微妙的对比。出色的表演和镜头的运用使这部影片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是为林权泽“佛学三部曲”之一。
天堂的颜色 رنگ خدا
8.7分(13843人评价)
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主演: 侯赛因·马哈古 / Mohsen Ramezani / Salameh Feyzi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年份: 199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9年,马基德·马基迪编导,这是一个关于盲童发现大自然与世界万物的故事。本片在视听语言上有颇多煞费心思的精致之处,尤其是对盲童的手的再三表现以及他对天籁之声的敏感直觉,都倾注了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虽然看不见世界,但相信它是天堂般的世界,这就是故事中盲童的坚定信念。马吉德·马吉迪把满腔热血倾注在儿童身上,并深深为此痴迷。庸俗和滥情的情节剧结尾永远是马吉德所唾弃的,父亲最终失去了儿子的生命,在失去的时候才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爱。被极力淡化的情节结构与戏剧冲突,细腻地展现了弱势群体生存的状态。
小鞋子 بچه های آسمان
9.2分(433883人评价)
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主演: 默罕默德·阿米尔·纳吉 / 法拉赫阿米尔·哈什米安 / 巴哈丽·西迪奇
类型: 剧情 / 儿童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年份: 199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7年,马基德·马基迪编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之所以它让人难以忘怀,是作品中所弥漫的浓浓温情,孩子百折不挠的追求以及导演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忽略了略显粗糙的影像,从而被影片最核心的部分击中。结尾金鱼亲吻孩子双脚的画面,以其美感和创意备受推崇。
手足情深 بدوک
6.8分(194人评价)
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主演: Norahmad Barahoi / Hossein Hajian / Mohammad Kaseb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年份: 199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2年,马基德·马基迪编导,是为马基迪处女作,拍片冲动来源于导演亲眼见到的事实,在目睹了边境省份的人们为最基本生存铤而走险之后,他认为自己应该把这些表现出来。作为第一次执导,马吉德.马吉迪在电影技法的运用上有些稚嫩,镜头以及高潮段落的营造都有欠缺,显示了“导”方面功力的不足。但是,作品高水平的编剧弥补了许多缺陷,以兄妹割舍不断的亲情作为戏核,取得了成功,获得伊朗法吉影展最佳编剧奖作品。此外,本片也显示了新导演的勇气,他冒着审查不通过的风险,以兄妹情深的故事框架,附带引出人口贩卖等话题。
樱桃的滋味 طعم گیلاس
8.1分(42469人评价)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赫玛永·厄沙迪 /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亚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伊朗
年份: 199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7年,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编导,影片表现了寻找死亡时发现生命的奇妙历程,探讨了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中”对生死的看法,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摘取了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影片即将结束时,是一个固定机位的镜头,长时间地对着躺在坟墓里百感交集的主人公的脸,随着电闪雷鸣,主人公隐约的泪光在黑暗中断续闪现,淅沥的雨声调节着万籁无声的画面,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随后,出现了长时间黑画面,让人思考:他会愿意放弃如樱桃般的生活吗?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哲学思考与美丽樱桃凝成一体。
橄榄树下的情人 زير درختان زيتون
8.4分(21093人评价)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兹 / 法德哈·基德曼 / Zarifeh Shiv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法国
年份: 1994
评语:世影史:是为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深情之作,名震世界影圈之作。影片有着复杂的套层结构,可称之为“片中片”。这样一个简单、乏味的故事,是什么使它变得生动有趣呢?是形式。这又是一个用真实与虚构混淆的典范,“不通过虚构,我们永远无法接近真实。”(阿巴斯语)“青蛙与天鹅”的故事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形式,便变得非常有意味。“片中片”的构思发挥了点石成金的魅力,尽管观众到最后男女主人公是否有戏都无法得知,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为此片鼓掌。
生生长流 زندگی و دیگر هیچ
8.8分(19290人评价)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法德哈·基德曼 / 布巴·巴尤尔· / 奥西纳·法赫
类型: 剧情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年份: 199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1年,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编导,这是阿巴斯于1990年伊朗西北部大地震后5个月着手拍摄的电影。故事以一位导演寻找家住地震中心的小演员的经历为蓝本,描写沿途所见到的居民的生活,由此引发的思索和领悟。看这部片子,有一种做梦的感觉,对人生的感悟从寻找的足迹一层层剥离出来,彷佛跟阿巴斯一起进行了一次远行,时间随着形形色色的风景在平静中不易觉察地缓慢流逝,蛮有意思。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称阿巴斯的作品“无与伦比”。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خانه دوست کجاست؟
9.0分(37834人评价)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巴比·艾哈迈德·波 / 艾哈迈德·艾哈迈德·波 / 科达·巴和·迪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年份: 198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7年,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编导,故事没有惊世骇俗的情节,却让人难以忘怀。孩童世界第一次如此引人注目地展现在成人面前,伊朗儿童片由此发轫。孩子的纯真,过滤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这不是一时取巧,在伊朗森严的电影审查制度以及宗教管制下,政治以及妇女都是属于敏感话题,许多导演纷纷转向比较不容易“触规”的儿童片领域。可以说,这是阿巴斯“带着镣铐跳舞”、探寻儿童世界多年产生的结晶。非职业演员,质朴记录片式的朴质,成功的表述,预示着阿巴斯个人的电影风格开始成型。
坏孩子的天空 キッズ・リターン
8.6分(109004人评价)
导演: 北野武
主演: 金子贤 / 安藤政信 / 森本治行
类型: 剧情 / 犯罪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9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6年,这是一部北野武亲自编撰剧本、承担导演以及剪辑的半自传电影。虽然号称青春电影,却并没有常见的励志题材和明快气息,反而基调灰暗,带着悲剧色彩。影片聚焦的是两个边缘少年,描述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成长历程,展现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羁,以及美好梦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撞击。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遭遇反映出了社会的普遍情况——少年时所怀有的志向无非是缥缈的幻想,迟早会被现实击碎。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现实主义电影。北野武凭借此片获得了当年度日本电影专业大奖的最佳导演奖。
花火 HANA-BI
8.6分(129505人评价)
导演: 北野武
主演: 北野武 / 岸本加世子 / 大杉涟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9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7年,北野武编导,本片通过描绘一个硬派刑警在一连串打击下变得极端走上绝路的过程,刻画出生存的沉痛与美好,死亡的轻易与艰难,以及生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生与死的问题。本片是北野武的代表作,一举夺得了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与片名一样,影片的内容也可以做多层次地挖掘,具有深刻丰富的意义。日文中“花火”是焰火之意,象征着主人公的人生,而将两字拆开后,“花”象征着生,而有开枪之意的“火”则象征着死。
感官世界 愛のコリーダ
7.0分(97014人评价)
导演: 大岛渚
主演: 藤龙也 / 松田英子 / 松井康子
类型: 爱情 / 惊悚 / 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日本
年份: 197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6年,大岛渚编导,影片描写的是二战时期日本偏远山村一个女佣和男主人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本片触目惊心的结尾,可以说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想象之外。该片赤裸裸地描述了一对男女沉浸在淫乱生活的整个过程,或为了商业或为了艺术将社会道德进行了各种破坏,做为早期的重量级限制级电影,它为日本接下来的现代A级片发展树立模型,也为一些私下里为谋求刺激的道德败坏行为标榜正型。
日本的夜与雾 日本の夜と霧
7.4分(1231人评价)
导演: 大岛渚
主演: 津川雅彦 / 桑野美雪 / 渡边文雄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大岛渚导演,影片根据导演自身经历改编而成,提出了自身参加学生运动的疑问和体验。本片多角度讲述了日本60年代至70年代转折时期中,在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掀起的“造反”狂飙及“反体制”运动受到的痛击。大岛渚的艺术生命是和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同生存共命运的。本片在日本国内被称为关于60年代安保斗争的一篇“思想论文”,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年度旬报十佳奖第十名。大岛渚还是不能忘记自己学生时代的历史教训,并利用这种经验,着重寻找指出学生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青春残酷物语 青春残酷物語
7.4分(10023人评价)
导演: 大岛渚
主演: 桑野美雪 / 川津祐介 / 久我美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大岛渚导演,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被欲望,冲动冲击着的当代青年人的行为及他们的悲惨结局,突出了他们的奋斗与挣扎。影片的中心主题是关于人的异化,在青年男女可悲的青春后面的现代社会的非人性和颓废。其表现手法及深刻见解得到了广大青年观众的赞同,认为这部影片“第一次抓住了青年身上最深层的东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装作被害者的实际上是加害别人者,而自愿当加害别人者的却是真正的被害者”,所以被公认为是一部手法新颖的杰作。本片被收入日本名片200部。片中多使用手持摄影和舒缓的长镜头。
秋刀鱼之味 秋刀魚の味
8.7分(47961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笠智众 / 岩下志麻 / 冈田茉莉子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小津安二郎导演,笠智众、岩下志麻等主演,本片展示的是人到晚年时心理状态的影片。片中在表现心理状态是十分细致和成功的,富有悲剧色彩,但又不乏独特的幽默情调。这部影片是小津安二郎最后一部作品,从对人生的理解来看,是小津安二郎把自身的体会全部融汇其中的一部作品,把苍凉的微笑永远留给了观众。本片被列入1962年十佳片的第八位,并选入名片200部。
晚春 晩春
8.6分(27247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笠智众 / 原节子 / 月丘梦路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4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9年,小津安二郎导演,笠智众、原节子等主演,该片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津的作品一贯格调淡雅隽永,看后使人感到回味无穷。而小津最具代表性的低位摄影法、黄金分割置景法、超现实主义的黑白对比等独特的艺术特征都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出来。该片主题仍是以小津一直所关注的写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为主线,影片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他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写,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善良本性。此片被列为当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
东京物语 東京物語
9.1分(145896人评价)
导演: 小津安二郎
主演: 笠智众 / 原节子 / 杉村春子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3年,小津安二郎导演,笠智众、原节子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中两代人的故事,亲情与疏离,挚爱与义务,死亡与孤独,在一桩桩观众再也熟悉不过的平常小事中缓缓铺展开来。小津欲藉一家族来反映日本传统亲子关系,家庭制度在这股时代潮流中逐渐崩溃的情状,淡淡地联结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巧妙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生活姿态,其手法之优雅流畅,可说是部真正具日本风味的电影。这也是小津电影风格的绝佳范本——低视角,180度越轴剪辑,固定机位,还有相似性的镜头组接。
雨月物语 雨月物語
8.6分(29463人评价)
导演: 沟口健二
主演: 京町子 / 水户光子 / 田中绢代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3年,沟口健二导演,田中绢代等主演,这是一部正面提出了战争与性,现实与梦幻的作品,片中许多摄影和景深构图拍摄的段落都具有丰富的视听内涵。影片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日本战国时代近乎神话的故事。描写了幽灵、鬼怪,同时又真实地表现了战乱中士兵、瓷工的悲惨生活。影片平行地表现了两个故事、两种个性:男人的野蛮、傲慢与盲目;女人的谦卑、痴情和清醒。两者之间的道德关系又被神秘的气氛笼罩着。在影片中,导演使用大量的远景表现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被这个世界所主宰,显得那样渺小,任命运摆布。
西鹤一代女 西鶴一代女
8.3分(8295人评价)
导演: 沟口健二
主演: 田中绢代 / 山根寿子 / 三船敏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2年,沟口健二编导,田中绢代主演,影片根据井原西鹤长篇小说《好色一代女》改编而成。书是从一老尼姑的讲述开始的,从她十一岁在贵族家当女佣,一直到六十五岁流浪街头,靠卖淫度日为止。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在女主人公阿春的性格和细节方面却大不相同,原作的阿春是个放荡女子,影片中的阿春则更应该说是一个蔑视女性的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本片导演是日本电影巨匠沟口健二,他的影片始终以女性的立场为出发点,对专横的男性的封建社会进行批判。此片获1952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奖,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浪华悲歌 浪華悲歌
7.3分(1421人评价)
导演: 沟口健二
主演: Seiichi Takegawa / 大仓千代子 / 浅香新八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3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6年,沟口健二编导,此片是日本电影巨匠沟口健二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作品,影片开创了日本现实电影的先例,获得巨大成功,与《青楼姐妹》一起被誉为日本现代电影的璀璨的金字塔。对于女人公的遭遇,导演和编剧抱着既不同情也不袒护的态度,只是写她刚强的性格,向前而决不退后的顽强,她并不美,甚至会让人感到憎恶,但这正是那些不得不靠卖艺来生存的那些并不可爱的少女出生成长的真实写照。此片被收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36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二名。
乱
8.9分(96528人评价)
导演: 黑泽明
主演: 仲代达矢 / 寺尾聪 / 根津甚八
类型: 剧情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法国
年份: 198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5年,黑泽明编导,该片取材于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毛利元的故事,并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情节融合进去,构成了文字家的故事。它力图从天的观点来看待人世的“业”(佛家语),揭示人世的真谛,从而体现创作者的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舞台剧的风格与魅力,影片的场景大部分采用中景和远景拍摄,很少给演员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影片虽然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但色彩的基调是鲜艳明亮的,画面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颜色,各种颜色的对比也是十分强烈。
七武士 七人の侍
9.3分(211850人评价)
导演: 黑泽明
主演: 三船敏郎 / 志村乔 / 津岛惠子
类型: 动作 / 冒险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4年,黑泽明导演,本片可说是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他虽然意图将这部片子拍成彻底的娱乐动作片,但事实上,整部作品仍充分流露著黑泽明式的人道精神。影片构造了一个包含着深刻隐喻的寓言,揭示了日本武士阶层的特殊生存状态与必然消亡的历史趋势。武士们自从出生就开始了自我毁灭的命运,他们的一生不但要承受随时可能横死沙场的命运,更要承受的是一步步向死而生的无奈与苦痛。
罗生门 羅生門
8.8分(334033人评价)
导演: 黑泽明
主演: 三船敏郎 / 京町子 / 森雅之
类型: 剧情 / 犯罪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年份: 195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0年,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千秋实等主演,该片是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是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该片上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又在美国掀起“黑泽明热”,黑泽明也因而被誉为“世界的黑泽明”。
黄金时代 L'âge d'or
7.5分(4182人评价)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加斯东·莫多 / 莱雅·赖斯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0年,路易斯·布努埃尔编导,达利参与编剧,这是布努艾尔继《一条安达鲁狗》大获成功之后,创作的第一部超现实主义故事长片。其主题仍然是前一部电影的美学延伸。影片描写了一个男人与一个侯爵的女儿之间疯狂的爱情,遭到现实中警察、上流社会等多方面的磨难,尤其是教会的“棒打鸳鸯”,对现存体制和上流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同时还对性、压抑、死亡等命题作了反思。贯穿全片多是违反一般常规的视觉形象,而自由的程度也大得惊人。虽然片中依然充斥了大量超现实镜头和象征隐喻的段落,但导演的主题意图还是鲜明地展现出来。
夜邮 Night Mail
7.9分(1141人评价)
导演: 哈利·瓦特 / 巴兹尔·赖特
主演: John Grierson / Stuart Legg
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3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6年,是为世界纪录片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由约翰·格里尔逊制片,W.H·奥登撰写解说词。影片讲述从一驾从伦敦开往苏格兰的火车如何在夜间收发信件,它用完美的结构如实地反应当时的情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之所以堪称杰作,当中富有艺术韵味的解说词功不可没,部分解说词细腻地阐释了孤独和安慰这一永恒主题。影片展现了一个像乌托邦一样的世界,快乐的无产阶级工人在静谧的夜晚收发信件,每一道工序都如此古老:蒸汽火车、手推邮车和人工分信,一袋袋的信件被扔到铁路的一边等待收取,充满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
锡兰之歌 Song of Ceylon
7.6分(204人评价)
导演: Basil Wright
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3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4年,巴锡尔·瑞特导演,影片分为四个部份,导演赋予每一个段落一个篇名,篇名里谕示了一个导演的切入点,也揭开了阅读增加罗人的方式。不同于以往所见到的关于异国风情的影片,本片在内容上,结构出了一幅传统信仰生活与经济生活改变的面貌。许多的评论者,对于这部结构略显复杂的影片,仅仅给予“浪漫”及“诗意”的表面评价,我想未免失之公允。事实上,从这部片子的结构方式,便窥见些许导演关注的焦点。若将第一段视为铺陈的开端,第三段作为整部片子的转折点,此时,第二段与第四段的并置……
北方的纳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
8.5分(18571人评价)
导演: 罗伯特·弗拉哈迪
主演: Allakariallak / Nyla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2年,罗伯特·弗拉哈迪导演,是为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他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性、谎言和录像带 Sex, Lies, and Videotape
7.7分(44333人评价)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安迪·麦克道威尔 / 詹姆斯·斯派德 / 彼得·盖勒
类型: 剧情 / 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8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9年,史蒂文·索德伯格编导,导演用冷静而富创意的手法剖析现代人脆弱的心理。影片对白很多,风格颇似侯麦。性与谎言的主题已在其他文艺作品中反复运用,录像带则是本片的最大创造,对影像的反思也成为这部作品独到创新之所在。四个主要人物,七、八个场景变化,构成了全片的发展与思索,整部作品洋溢着简约质朴的美感,演员们真实细腻的表演和精彩丰富的对白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据说影片夹杂着索德伯格本人的亲身经历,因此显得格外流畅自然。两周完成剧本,一周结束拍摄,从下笔到剪辑完成,整部作品只用了不到五十天的时间。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7.4分(29483人评价)
导演: 大卫·林奇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 / 劳拉·邓恩 / 威廉·达福
类型: 犯罪 / 爱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0年,大卫·林奇编导,尼古拉斯·凯奇等主演,这是一部暴露美国阴暗面的公路电影,内容充满色情、暴力、血腥各精神错乱的幻想,映象处理天马行空,极尽狂野之感,体现了林奇诡异的导演风格。喜欢非主流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观赏本片是一件很爽的事,主流观众则会觉得有点伤脑筋。本片着重的是一个狂乱的心灵如何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火焰也是本片最常出现的主题。片中虽然没有使用断裂和快速变化的影像,但它加入了许多诡异而与本身主题较不相干的影像元素,再加爵士乐、重金属摇滚和猫王的情歌穿插交织。
低俗小说 Pulp Fiction
8.9分(888726人评价)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 约翰·特拉沃尔塔 / 乌玛·瑟曼 / 阿曼达·普拉莫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编导,乌玛·瑟曼、塞缪尔·杰克逊 、约翰·特拉沃塔等主演,影片以独特的审美观反映暴力,采用独具一格的散点拍摄手法。这部风格鲜明的黑色电影把社会边缘的人物以及导演推到公众视线之中。影片由6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所构成,6个故事都各自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事件,但他们却都有着共同的戏剧属性将它们紧密相连。一个拳击手,两个打手,黑帮老大以及鸳鸯大盗这些人物的命运在短短的两天中交集在一起,演绎出了这部黑色幽默的犯罪群戏。
教父 The Godfather
9.3分(1025725人评价)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阿尔·帕西诺 / 詹姆斯·肯恩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7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2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教父唐·科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尔如何成为新教父的故事,把小说中虚构的纽约黑手党塑造成一个实现美国梦的家族奋斗史。本片从警匪故事升格成一部关于追寻权利和使用权力的史诗,正式开启了奥斯卡的“新好莱坞”时代,更而拓展了黑帮犯罪片的类型,对之后的许多经典黑帮片影响甚远。由于原著作者以及科波拉的意裔美国人的背景,本片也无形中勾勒出一段“移民发家史”,或者说是“美国发家史”。
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8.6分(228524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朱迪·福斯特 / 斯碧尔·谢波德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7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罗伯特·德尼罗等主演,本片是斯科西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影片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和深刻思想足以被列为世界百年电影中的极品。故事发生在越战结束后的纽约,这是美国上下颇为尴尬迷茫的时期,越战的失利使得很多普通人开始对国家政治和"美国精神"产生怀疑。人们无法彼此信任,社会的隔膜逐渐明显。而在纽约这座以繁华著称的大都市里,孤独和空虚更显著地笼罩着以“现代”标明的每一个个体。斯科西斯通过黑暗的影调构筑了纽约繁华却冷漠的气氛,多次对特拉维斯的眼部特写更突出了城市人的孤寂。
穷街陋巷 Mean Streets
7.6分(11879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哈威·凯特尔 / 大卫·普罗瓦尔
类型: 犯罪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7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3年,马丁·斯科塞斯编导,这片描写黑社会的冷酷和下层阶级的生活动态。虽然影片的气氛沉闷,但是导演巧妙地融入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镜头和对白,表现了导演的独特艺术风格。这是斯科西斯正式亮相影坛的杰作,运镜、剪辑、配乐在同类作品中无出其右,对后来者具有深远影响。这亦是当年马丁和德尼罗的第一次合作,纪念意义非常大。这部片子拍出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德尼罗刻画出了美国街头玩世不恭混混的典型,贯穿全剧的老摇滚乐,非常地道。
雌雄大盗 Bonnie and Clyde
8.2分(52127人评价)
导演: 阿瑟·佩恩
主演: 沃伦·比蒂 / 费·唐纳薇 / 迈克尔·波拉德
类型: 动作 / 传记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7年,阿瑟·佩恩导演,影片融合了公路片和强盗片的类型电影,宣告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的来临,为导演赢得了“后古典好莱坞导演”和“新好莱坞导演”的双重美誉。从人物的设置和事情发展的线索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公路片的强盗类型影片。强盗片作为美国电影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电影类型,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发迹、犯罪历程以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在不同时期的强盗片中,导演们都赋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道德准则和形象的反面程度。
骗子 Il bidone
8.0分(8266人评价)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 / 朱丽叶塔·马西纳 / 理查德·贝斯哈特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5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5年,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导,这是一部充满辛酸的社会写实剧,导演试图通过说明骗子们的行骗虽然伎俩高超且惹人憎恨,但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他们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和浅层的幸福愿望。影片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人物为求生存而行骗的辛酸故事,整个影片看起来比较轻松,人物的表演也很到位。费里尼用新现实主义的风格和故事,展现了战后意大利贫苦的现实。与《大路》和《卡比里亚之夜》并称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但成就比不上那两部。
如此运动生涯 This Sporting Life
7.9分(824人评价)
导演: 林赛·安德森
主演: 理查德·哈里斯 / 瑞秋·罗伯茨 / 艾兰·巴德尔
类型: 剧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林赛·安德森导演,影片是为60年代英国的一部极具自由精神的愤青片,描写一名矿区青年以实现球星梦来摆脱了贫困境地,但在跟一名寡妇(房东太太)的交往中难以突破肉体的吸引,从而对世俗的成功产生怀疑。影片毫无矫饰,演员非常卖力。影片男主角理查德·哈尔斯获得第16届戛纳电影节男演员奖,并得到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引得世界注目。影片改编于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斯托里同名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他的作品把阶级差别引起的紧张关系与人们在肉体上、情感上和文化上的不协调需求紧紧相连。
长跑者的寂寞 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
8.1分(1425人评价)
导演: 托尼·理查德森
主演: 汤姆·康特奈 / 迈克尔·雷德格瑞夫 / 阿维丝·班内奇
类型: 剧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英国托尼·理查德森导演,作为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热心分子,理查德森以意识流手法探讨年轻人的叛逆心理,本片可算是英国“愤怒派”代表性名作之一。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描绘了英国无产阶级聚居的郊区环境,在于演员的表演与情节背景融为一体,还在于影片指出了社会异化与寻衅闹事、苦闷失望之间的因果关系。理查德森用了大量闪回镜头,特别在科林长跑的过程中,格外突出地把长跑在影片中的隐喻作用显现出来,导演对科林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面对少管所长的“教育”却保持着复杂的批判立场。
蜜的滋味 A Taste of Honey
7.6分(594人评价)
导演: 托尼·理查德森
主演: 朵拉·布莱恩 / 罗伯特·斯蒂芬斯 / 丽塔·塔欣厄姆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1年,英国托尼·理查德森导演,改编自英国女剧作家谢赖·德莱尼原著,本片是为英国新浪潮健将理查德森既残酷又甜美的影像诗,堪称英国版《四百击》加《珍爱人生》。影片所涉足的题材,在当时较保守的社会非常震撼,例如婚前性行为、黑人与白人产子、男同性恋等等。不过导演并没有刻意渲染这些大胆的社会性题材,而是拍得简朴而直接,更近似于纪录片。但不幸地是,亦由于电影牢牢地植根于当时六十年代英国的社会实况,四十多年后的今天翻看,其价值观和社会情况已有点不合时宜。
少妇怨 Look Back in Anger
7.3分(515人评价)
导演: 托尼·理查德森
主演: 克莱尔·布鲁姆 / 理查德·伯顿 / 玛丽·乌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5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9年,英国托尼·理查德森导演,这部电影版是公认的第一部战后英国愤青影片,影片非常写实,台词和表演都充满火爆的愤青味。舞台剧版1956年上演时,曾轰动了整个剧坛。它以其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得情绪以及对机构的特权的有力攻击,赢得了英国戏剧史上重要的一席。它的问世,使英国戏剧从描写上层社会的客厅,转向反映忧郁自怜的青年一代,反映生活在中下层的普通人们,从而掀起了戏剧改革的浪潮。
维洛妮卡·佛丝 Die Sehnsucht der Veronika Voss
7.7分(2668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罗泽尔·泽希 / Hilmar Thate / 科奈莉亚·弗洛波伊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8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2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编导,是为法斯宾德“德国女性电影三部曲”之一。据说有某些真实事件的影子,但影片最出色的是它的黑色风格,有明显模仿《日落大道》的痕迹,而《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则受到道格拉斯·瑟克的影响,重用色彩。影片的批判色彩并不浓烈,浓烈的只是冷漠和冷峻。非常态仰拍的大量使用,使本已神经质的福斯更显得病态,脆弱的不堪一击。法斯宾德在维罗妮卡身上,宣泄了他对人类的爱以及对人类的恨,高影调黑白画面把这两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照射在每个人的脸上。
罗拉 Lola
7.7分(2841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芭芭拉·苏科瓦 / 阿明·缪勒-斯塔尔 / 马里奥·阿多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8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1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编导,影片暗示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是对经济高度发展的一种反衬。故事并不新颖,跟早年的《蓝天使》相仿,有趣的是法斯宾德故意采用俗气的大红大绿,类似拍歌舞片,造成奇特的映像效果,跟土财主进金碧辉煌但毫无格调的娱乐场所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本片可以看出法氏亲情剧的迷人魅力。
莉莉玛莲 Lili Marleen
7.8分(4924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汉娜·许古拉 /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 梅尔·费勒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8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1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编导,影片中维莉的命运经历了悲—喜—悲的变化,从与罗伯特两地分离之苦,到意外的成为当红歌星,再到战后被爱人离弃,她的命运紧贴时代变迁,也折射出战争对人生、对爱情的摧毁。尤其是战争结束,原本和平降临、万物复苏的时刻,维莉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喜”与“悲”的反差重合再一次证明大时代对个人的巨大作用,给人深深的震撼。结局的悲情是这部通俗剧与好莱坞大团圆结局的制作最大的不同,法斯宾德用华丽的布景和波澜起伏的剧情,来描述一个苦难与背叛的爱情故事。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Die Ehe der Maria Braun
8.3分(8695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汉娜·许古拉 / 克劳斯·洛维奇 / 伊凡·德斯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7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9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导演,汉娜·许古拉等主演, 是为法斯宾德“德国女性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法斯宾德通过这部爱情悲剧片,借由玛丽亚坎坷的婚姻悲剧和她短暂一生流离失所的命运,折射出战争给德国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状况以及艰辛的身体、精神历程,并形象地隐喻了德国战后社会的兴衰与进退。影片充满了浓烈的好莱坞情节剧色彩,描画出一个女性传奇般跌宕起伏的命运,同时,法斯宾德又用无限同情及间离的手法将这个人物的命运纳入了社会时代的变化中。
雾港水手 Querelle
7.3分(6859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布拉德·戴维斯 / 弗兰科·内罗 / 让娜·莫罗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西德
年份: 198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2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编导,法斯宾德的绝唱,时而乏味无比,时而引人入胜,但连他的拥戴者都不能接受。布景偏程式化,有点色情意味,灯光昏黄,气氛暧昧,但叙事较游离,台词笨重无比,像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怪梦。诺诺的扮演者为法斯宾德的前情人,法斯宾德在剪辑本片时因吸毒过量而死。本片获金草莓最烂插曲奖。场景设计有意无意间出现阳具造形等建筑及图案,把这舞台感的场景渗出强烈的刚阳及崇拜男性的味道,而且用色以暗绿红黃为主,带出一阵阵妖邪、淫荡的迷幻。
柏林苍穹下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8.6分(51301人评价)
导演: 维姆·文德斯
主演: 布鲁诺·冈茨 /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 奥托·山德尔
类型: 奇幻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法国
年份: 198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7年,维姆·文德斯导演,这是文德斯闯荡美国多年后重回德国开拍的幻想式文艺片,用抒情代替叙事,是最接近诗歌的电影作品,歌颂的对象是柏林。擅拍公路电影的文德斯这一次把空间换成时间之旅,让两个天使从一个故事走到另一个故事藉以反映在大时代变革中的德国面貌,爱情部分的处理则温柔而深情,丹密尔听玛丽昂对镜自诉心事一幕令人想起《德州巴黎》夫妻相会的压轴高潮。本片摄影有杰出表现,前面大段的黑白处理充满失落的感伤,后段的彩色转变也相当柔和协调。
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8.5分(75144人评价)
导演: 维姆·文德斯
主演: 哈利·戴恩·斯坦通 / 萨姆·贝瑞 / 伯恩哈德·维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法国/英国/美国
年份: 198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4年,维姆·文德斯导演,这是一部由欧洲人的视角来拍摄美国人的生活的影片,从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望发生在邻国美国这块热土上的故事,颇具深意。从叙事风格来看,本片继承了文德斯在《公路之王》中宁静而近乎抒情的笔调,我们可以看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语言被文德斯运用的张弛有力,舒缓、内敛和几乎杜绝使用蒙太奇剪辑成为文德斯公路电影的鲜明标记。现代人游走和不断迁徙在文德斯的镜头下呈现出一种荒芜冷漠的状态,汽车与公路这两种冰冷的“机器”成了隔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绝缘体,迁徙、迷航与旅行成为不绝于耳的嗡鸣。
爱比死更冷 Liebe ist kälter als der Tod
7.2分(9744人评价)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 尤利·隆美尔 / 汉娜·许古拉 / Ursula Strätz
类型: 喜剧 / 犯罪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年份: 196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9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编导,这是法斯宾德的第一部故事片,开创了他拍摄低成本、高效率的情节剧电影历程。法斯宾德希望通过影片唤起观众对社会的愤怒。这部一小时二十四分的黑白电影,不算冗长但确实沉闷无比,画面的跳动,情节的干枯,和舞台剧般的布景和人物表演,却仍在柏林电影节一鸣惊人。其中,二十四岁的法斯宾德穿着他最喜欢的黑皮衣,亲自在电影中扮演男主角。他眼睛眯缝,表情冷漠,双手插在裤兜里晃晃荡荡。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8.3分(59407人评价)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 大卫·本奈特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波兰/法国/南斯拉夫
年份: 197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9年,沃尔克·施隆多夫编导,本片是为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影片气势恢弘,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以一个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颠簸遭遇和奇特视角来揭示整个德国民族的历史和纳粹的丑恶。这是一部寓意电影,用儿童的视角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和丑陋,尤其是纳粹的罪恶和荒唐行径。有一场戏中,他躲在台子下,而鼓点声声入耳,搅乱了一场纳粹会议。影片充满黑色幽默,对纳粹的兴起作了独到而尖锐的抨击。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陆上行舟 Fitzcarraldo
8.7分(14156人评价)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克劳斯·金斯基 / 若泽·卢戈伊 / 米格尔·安赫尔·富恩特斯
类型: 剧情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秘鲁
年份: 198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2年,沃纳·赫尔佐格编导,克劳斯·金斯基等主演,赫尔佐格从他的第一部影片以来,过去和现在总是遭受各种非议和干扰,那些人对他非凡特殊的梦想视为反常和疯狂。几乎还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这样有本事将风景从视觉上变得这么有说服力和富于艺术布局。在本片中,原始森林有天堂般的风光,在这风光中一切都安插得十分和谐。这从根本上确定了这是一部极美的,充满柔情的影片,用许多爱情和漫长的时间来发展影片的故事,因此影片精练异常。影片的成功,同样也归功于金斯基的表演。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8.3分(10189人评价)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克劳斯·金斯基 / 彼得·贝尔林 / 海伦娜·罗霍
类型: 冒险 / 传记 /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墨西哥
年份: 197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2年,沃纳·赫尔佐格编导,克劳斯·金斯基等主演,是为赫尔佐格最出色的作品,影片有一种梦幻的魔力,充分表现了意志力过于强大造成的病态恒心(一般认为影射希特勒)。男主角将这种可怕到迷人的人格作了完美的诠释,丛林冒险的部份也极具气氛。影片在评论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并很快受到世界邪典电影迷的追捧,一些评论家声称这部电影是一部不朽杰作,更被《时代周刊》选入“有史以来最优秀的100部电影”。影片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手法强烈影响了弗朗西斯·科波拉1979年的电影《现代启示录》。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8.8分(78716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 毕比·安德松 / 英格丽·图林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本片是伯格曼达到艺术巅峰的标志,影片通过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老人对人生的探戈,将生存、死亡、爱情、冷酷、过去、现在等等元素结合,透过回忆、幻觉和梦境,将不断出现而又消失在接近死亡的老人脑海里的孤独,描写得非常冷酷而彻底,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也是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代表作。影片用埃萨克教授的一天照应他的一生,使他在黄昏和晚年虔诚的皈依上帝,达到自我审判和忏悔,从而宽容别人和被别人宽容。
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8.5分(57952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本特·埃切罗特 / 尼尔斯·波普
类型: 剧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影片探索了死亡及宗教的奥秘,由下棋延伸到对宗教和上帝的讨论,并巧妙地折射出一个个的不同社会层面。影片透过理想主义的骑士布罗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欧洲大陆上的漂泊生涯,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同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同时又通过演员约瑟夫一家的生活来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满了晦涩的隐喻和象征主义的构图,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风格的一部影片。
奇遇 L'avventura
8.2分(17852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 莫妮卡·维蒂 / 蕾雅·马萨利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编导,加比利艾尔·费泽蒂、莫尼卡·维蒂等主演,影片是为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之首,他开始探讨现代人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下,情感和精神上却发生危机和隔阂的主题。影片上映时受到很多责难,因为没有按常理交代失踪者的下落,却在桑德罗和克劳迪娅身上大做文章,但这也是本片的最大特色。安东尼奥尼不是要营造一个侦破悬念故事,而主要在于细腻呈现中产阶级对于情欲和道德的迷惘选择和不安定性,人物心理描写尤为出色,镜头运用更是一绝,多处表现中产阶级的众生相和空镜头的适当配合。
红色沙漠 Il deserto rosso
8.0分(23943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莫妮卡·维蒂 / 理查德·哈里斯 / Carlo Chionett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
年份: 196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4年,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编导,莫尼卡·维蒂等主演,是为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对色彩的使用极为大胆。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最杰出的作品,也有一派认为本片叙事模糊,乏味至极。导演用色彩非常明显的对比来强调现代工业产品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所谓红色沙漠如同一个淌满血的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女主角维蒂的表演招徕两极化的评价,但毋庸质疑,她是该神经质少妇的最佳代言人。影片为导演带来威尼斯影展的金狮奖。这部电音可能是安东尼奥尼最美妙,最迷人,最质朴的一部电影。
浪子春潮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7.2分(1051人评价)
导演: 卡雷尔·赖兹
主演: 阿尔伯特·芬尼 / 雪莉·安妮·菲尔德 / 瑞秋·罗伯茨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卡雷尔·赖兹导演,是为英国愤青的早期代表作,也是英国新浪潮的佳作之一。影片描写一个23岁青年,靠酗酒、同时追几个女人、寻欢作乐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的开场白是:“我只是想享受一下,其他一切都是宣传之词。”影片锐利而又不乏喜剧色彩。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也是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导演运用主观镜头,把生活在英国下层社会中的浪子形象真实地表现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某种爱的纪录 Cronaca di un amore
7.2分(1957人评价)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露西娅·波塞 / 马西莫·吉洛蒂 / 费迪南多·萨尔米
类型: 犯罪 /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5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0年,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编导,作为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土壤中成长出来的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中实践了这一点,在这部混合着罗曼史和谋杀的城市电影中,安东尼奥尼把目光投向了人物的内心。60年代的战后经济复兴所掩盖的是人们的历史中所留下的伤痕。两位主人公过去的创痛并未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愈合。日后成为安东尼奥尼标识的对空间位置的判断已经凸现出来。在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中,每一段落的镜头调度除了表面的叙事的需要外,已经承载了大量的心理表意的功能。
东风 Le Vent d'est
7.3分(660人评价)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小组 /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吉安·马里亚·沃隆特 /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Paolo Pozzes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西德
年份: 1970
评语:无源,复习。世影史:摄于1970年,让-吕克·戈达尔、吉加·维尔托夫导演,戈达尔与高林组成的“维尔托夫导演小组”旨在宣传苏联蒙太奇大师维尔托夫的表现技法,本片系致敬之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电影观”来阐述其政治立场,是戈达尔最晦涩最难理解的政治电影之一。戈达尔通过新的视觉、听觉形象和回避戏剧性的手法,对现行电影霸权提出抗议,并提出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表现压制而本身又不显得太过压抑?表现革命性题材必须采用革命性语汇吗?代表现行制度的艺术在政治上一定是错误的吗?电影打着西部片的类型外套,实质却是教化普通群众。
蔑视 Le mépris
7.7分(12639人评价)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科利 / 杰克·帕兰斯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年份: 196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3年,让-吕克·戈达尔编导,碧姬·芭铎、米歇尔·皮寇利等主演,芭铎与戈达尔的合作本来就令人难以置信,但本片在戈达尔的操控下拍出了浓烈的思辩味道,同时也让芭铎的个人魅力得以展现。本片是以电影界为题材,描写现代人的心理冲突,却把戏中戏(片中的美国制片正在拍摄《荷马史诗》中的一部)与现实间几人的感情冲突互相穿插,以西方古文明来对照现实的爱情世界和现代人的心理矛盾,蔑视现实的爱情虚伪,更对以金钱至上为准则构建的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嘲弄和批判,突出了戈达尔一贯的主题,当然,本片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局外人 Lo straniero
7.0分(775人评价)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安娜·卡里娜 / 贝尔纳·布里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阿尔及利亚
年份: 196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7年,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安娜·卡里娜等主演,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原著改编,维斯康蒂曾向加缪夫人保证,他将忠于原著,为了做到“忠实”,他让人重新搭建起阿尔及利亚城市中基本已经荡然无存的景物,然而,他所搭建的布景也只是小说中重要的描写部分,这种忠实总的来说只是针对内容的忠实,似乎并没有考虑一个画面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完全忠实于文字。影片上映后惨遭滑铁卢,不但恶评如潮,导演自己也不满意。影片主题很鲜明,有冲击力,非常忠实原著,但显得笨拙、拖沓。
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7.5分(8347人评价)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让-皮埃尔·利奥德 / 朱丽叶·贝尔托
类型: 喜剧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7年,让-吕克·戈达尔导演,本片系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代表作。影片用各种视觉和听觉手段,将标语口号混合为一体,形成一部半嘲讽的政治喜剧,反映了60年代末西方某个群体把文革转化成迷幻的通俗艺术的趋势。戈达尔醉心于宣扬毛泽东主义,他的这部机敏的讽刺作品激怒了循规蹈矩的批评家。戈达尔当时的妻子Anne Wiazemsky在片中饰演一个哲学系学生,她对校园里的四个毛主义小组成员很同情。他们的目标老是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招贴海报,红宝书,教条化的颂歌等,似乎总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义。
精疲力尽 À bout de souffle
8.4分(76965人评价)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珍·茜宝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达尼埃尔·布朗热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是为60年代风涌潮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不但让戈达尔一举成名,同时也捧红了法国一代巨星贝尔蒙多。这是戈达尔第一部故事片,从40年代美国黑帮片中吸取灵感,后又以其新浪潮的风格反过来影响美国60年代的电影。影片采用了跳接、异常角度、简略剪辑,让观众感受角色生活的“瞬间”,为电影制作开启了更自由、更个人化的空间。这种毫无规律可言的剪接方式和极端随意的拍摄方式,打破了美国电影中惯有的叙事模式和陈套的情节。关于这部电影,最重要的革命在于它肆无忌惮前进的步伐、超然脱俗和藐视权威的个性,以及它那些自我迷恋
四百击 Les quatre cents coups
8.9分(127636人评价)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克莱尔·莫里耶 / 阿尔贝·雷米
类型: 犯罪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5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9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也是安托万系列的第一部。是二十世纪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获戛纳最佳导演奖殊荣,是艺术电影史上一座丰碑。其叙事手法简单、直接,有一种穿透心扉的力量。这种简洁、朴实的电影手法在“新浪潮”初期甚至是一种必需的标记。片名在法语中是“奋力抗议”的意思,指主人公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他经历的少年痛苦乃非常典型的人生历程,没有丝毫矫饰和夸大,因此能引起广泛共鸣。
漂网渔船 Drifters
7.9分(1819人评价)
导演: 约翰·格里尔逊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年份: 192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约翰·格里尔逊导演,大英帝国投资格里尔逊拍摄《漂网渔船》的最初目的,是对外为帝国的渔业作宣传,格里尔逊最终将本片拍成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渗透、作用的佳作,帝国的目的倒也达到了,因为影片获得普遍的欢迎。影片中所展现的刚毅不懈的艰巨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感觉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规定了影片的背景,精心描绘的额外细节给整部影片增添了亮丽色彩。格里尔逊将纯粹镜头前的经验升华到对事物的整体观察,在这部早期的记录片中已经得到了展现。这也是记录片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伟大之处。
最后华尔兹 The Last Waltz
8.5分(2338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The Band / Rick Danko / 列翁·赫尔姆
类型: 纪录片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7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8年,马丁·斯科塞斯编导,本片是美国摇滚乐队“THE BAND”在三藩市作告别演出音乐会的纪录片,既是时代的记载,亦是光影技艺的优秀体现。马丁·斯科塞斯的导演手法出色,在把握节奏.色彩运用方面掌握得非常有尺度,鲍里斯·李文的摄影技术也是炉火纯青,使得本片成为摇滚乐纪录片的代表作之一。
初选 Primary
7.4分(437人评价)
导演: 罗伯特·德鲁
主演: 罗伯特·德鲁 / 休伯特·汉弗莱 / Muriel Buck Humphrey
类型: 历史 / 纪录片 /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0
评语:无源,复习。世影史:摄于1960年,罗伯特·德鲁导演,本片记录了汉弗莱与肯尼迪在威斯康辛州竞选的实况,包括他们在路上、亲民游说、街头拉票、微笑签字、投票准备等竞选活动,重点覆盖了汉弗莱在威斯康辛北部对农民的游说和肯尼迪在麦迪逊的城市演说,以及肯尼迪妻子杰奎琳•肯尼迪的简短讲话。威斯康辛州竞选是肯尼迪总统竞选活动的转折点,从此肯尼迪正式进入媒体中心,改写了美国历史。本片是写实主义纪录片的代表作之一,纪录片导演罗伯特•朱及同事通过镜头角度安排与后期剪辑成功表现出他们对肯尼迪的支持。
悲哀和怜悯 Le chagrin et la pitié
8.1分(312人评价)
导演: 马塞尔·奥菲尔斯
主演: 乔治·皮杜尔 / Matthäus Bleibinger / Charles Braun
类型: 纪录片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瑞士/西德
年份: 1969
评语:无源,复习。世影史:摄于1969年,法国马塞尔·奥菲尔斯导演,这部四个半钟头的纪录片记载了从1940年到1944年,德国纳粹占领时期的法国,尤其是克莱蒙—弗朗镇,是一部法国城市被纳粹占领的历史,再现了当时在德军占领下法国的真实面貌,并且勇于发觉和揭示那些向纳粹低头的法国人的心理状态。影片分为两个部分,《崩溃》和《选择》。影片大量内容是采访当事人,包括抵抗者、合作者、政客、普通百姓、英国特工等,堪称心理全景戏,对于当时向纳粹低头的法国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在法国引起震动。
夏日纪事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8.1分(4086人评价)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主演: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玛丽卢·帕罗利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1年,让·鲁什、埃德加·莫林导演,影片实验性地把纪录片与某种故事片因素结合起来,力图使电影成为人们真实生活的纪录。他们向每一个被采访者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你是否幸福”,观众可从片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反应,对此,导演不做任何的控制和判断,使其“表演”自然。本片作为真实电影初期的代表作品,对在法、美,以及加拿大等国兴起的词类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此片并非绝对的自然记录,其中有些片断是经过了选择和删减的。更重要的是,鲁什和莫林打破了格里尔逊传统,进一步采取了“创造”情境的方法。
偷自行车的人 Ladri di biciclette
9.1分(112525人评价)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主演: 兰贝托·马乔拉尼 / 恩佐·斯泰奥拉 / 莉安拉·卡雷尔
类型: 犯罪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4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8年,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是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导演德西卡享誉最高的一部电影,充满对下层社会的人文关怀,感人而不煽情。全片故事简单,但拍得有笑有泪,将战后罗马的社会面貌鲜活地反映出来。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它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工人的悲凉遭遇,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影片情节简练,笔触细腻,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对当时及后世的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火 Paisà
8.2分(3961人评价)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卡米拉萨齐奥 / 罗伯托范隆 / Benjamin Emanuel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4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6年,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导,费里尼参与编导,是为大师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后一部是《德意志零年》。本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意大利登陆的美军攻破德军防线为背景,导演以令人感动的场面把美军从南部攻到北部期间所引发的一些意大利民间故事编成一部有连贯性的社会写实的电影,画面上的真实感,给予人们非常大的冲击,创下了意大利电影的新潮流。作为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罗西里尼几乎不使用剧本,并明确拒绝使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职业演员。影片由6个小故事组成,背景是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Roma, città aperta
8.1分(17121人评价)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阿尔多·法布里齐 / 安娜·马尼亚尼 / 马塞洛·巴格利埃罗
类型: 剧情 / 战争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年份: 194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5年,罗伯托·罗西里尼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编剧,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原著改编。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与斗争,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首开先声的代表作。罗西里尼把演出场地搬到战争瘢痕累累的大街上,在实景中拍摄,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中的角色,除去个别的以外,全部是非职业演员,由于他们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演来自然真实。影片第一次集中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乡愁 Ностальгия
9.1分(47472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 多米齐亚娜·焦尔达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意大利
年份: 198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3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本片是一首冥思人生涵义的动人诗篇,充满宗教意象,摄影优美雅致,如同油画般流畅,而用诗化电影语言来表达作者的不同乡愁涵义,则更显得格调非凡。影片在青葱的意大利风景和俄罗斯乡下沉默色调间的色彩转换,揭示了乡愁,揭示了Domenico对一直躲避他的精神之光的普遍深入的渴念。影片最后的七分钟内容是诗人举起蜡烛走过温泉的经典画面,这个长镜头的穿透力、表现力一直被人赞誉。其中俄国部分用黑白拍摄。
潜行者 Сталкер
8.8分(36961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7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9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影片出自《索拉瑞斯》的制作班子,大量使用长镜头,制造了神秘的气氛。影片含有高度的隐喻和象征意味,映象具有史诗片的气质,内容却是一部有深度的科幻电影,许多场景壮观而肃穆,让观众难以咀嚼,但忠实的电影研究者却有广阔的多种联想空间。影片以宁静的影像,高度的隐喻,令人难忘地探讨了灵魂的本质。塔可夫斯基运用色彩转换描绘了潜意识和外部世界。
牺牲 Offret
8.7分(18155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厄兰·约瑟夫森 / 苏珊·弗利特伍德 / 艾伦·埃德渥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法国/英国
年份: 198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6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是为其绝唱,一部具有伟大意图的艺术片,他用最后的力气来表明心迹,传达着他对爱,对人性和信念强有力的信心和憧憬。影片明显的重复着《乡愁》的同一主题,却又走得更为彻底遥远一些,在看似凝固的场景中潜藏着随时可能崩溃的巨大暗流,塔尔科夫斯基用尽最后的力气来表明心迹,传达着他对爱,对人性和信念强有力的信心和憧憬,而这透露出来的自信,有着即便是被人当作狂人疯子也在所不惜的勇气。影片最后,亚力山大烧毁了房屋。这是一场绝望的毁灭行为,它充满着怀疑,又预示着灭绝后的重生。
镜子 Зеркало
9.0分(45521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7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5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是塔可夫斯基的关于迷失的童真和情感遗弃的自传式电影,影像卓越、极富艺术启发。电影呈现为有关当代日常生活、个人记忆、历史事件胶片和梦境的步调迟缓的蒙太奇,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童年体验与成长。时间始于二次大战爆发,跨越40年的岁月,完全吻合了导演自己的生平年代。塔可夫斯基通过使用同样的演员表现叙述者生活的两个阶段而故意模糊了时间概念:失去父亲的孩子试图接近他那精神失常的母亲,而疏远的父亲无法关心他那热衷于自己的想法的儿子。
飞向太空 Солярис
8.7分(39131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 多纳塔斯•巴尼奥尼斯 / 尤里·贾维特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7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72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改编自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科幻原著,本片是苏联不多见的“哲理电影”,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个寓言,在扩大电影艺术的可能性、表现抽象思维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莱姆小说中以心理学家克里斯的太空飞行展开,而且自始至终发生在索拉里斯星,而影片则以克里斯在启程之前拜访父母拉开序幕,从而用温暖的地球与冰冷的空间站之间的鲜明对比呈现和探询太空探险对人类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本片的太空旅行不仅是对人类自然疆域的探索,更是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入研究。由于影片比较晦涩,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
伊万的童年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8.8分(48822人评价)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爱德华·阿巴洛夫
主演: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 / 瓦连京·祖布科夫 / 叶甫盖尼·扎里科夫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6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2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故事片处女作,是一部从写实到抒情完美过渡的作品,标志着当代电影一位伟大形式主义者的到来,题材属于当时正统的苏联电影。这类故事在当时的苏联文艺作品中毫无新意,但导演给禁区、森林等意象赋予了华丽而写意的特色。塔可夫斯基的主题和意象在此已初露端倪,采用梦境化的诗意镜头贯穿全片,用梦幻的美好真诚来反衬战争的冷酷残忍。塔氏在后来的作品中更偏重抽象的宗教寓意。相比之下,本片中的夸张元素则是对童年神秘的礼赞,圣洁但并不做作。这部被认为早期苏联诗电影的代表作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游戏规则 La Règle du jeu
8.4分(14696人评价)
导演: 让·雷诺阿
主演: 诺拉·格雷戈尔 / 波莱特·杜博斯特 / 米拉·帕雷利
类型: 喜剧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让·雷诺阿编导,这是雷诺阿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战前法国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影片是雷诺阿发展的顶点,但由于商业上的失败,它也是雷诺阿在法国电影生涯的一个结束。影片融合了各种风格,从写实到幻想,从喜剧、悲剧到言情,各种元素都得到发挥。但影片的寓意却非常明显,残忍的狩猎场景将批判矛头直指人性的异化和残忍,而且还带出导演对于社会黑暗势力的无可奈何以及当时社会前景的悲观失望。影片还表示争风吃醋是所有的男人共有的东西。
大幻影 La grande illusion
8.4分(12297人评价)
导演: 让·雷诺阿
主演: 让·迦本 / 迪塔·帕尔洛 / 皮埃尔·弗雷奈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3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7年,让·雷诺阿编导,经典反战片,但形式上是一部战俘逃跑片。这是一首欧洲贵族的哀歌,一首对和平的颂歌,一次社会隔阂以及人性内在需求的探索。影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细致。片名暗示自由、平等、友爱等理想都如同幻影。影片后来招致两极化的评价。在宣扬反战思想、崇尚自由和平的主题以外,影片还带有较暧昧的对不同阶级和不同文化阶层的矛盾心理和迷惘态度。
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
8.8分(123664人评价)
导演: 奥逊·威尔斯
主演: 奥逊·威尔斯 / 约瑟夫·科顿 / 多萝西·康明戈尔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1年,又名《大国民》,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掘弃了当时通行的电影美学原则(构思新颖的仰角镜头和简约而富于表现力的纵深镜头。
上海小姐 The Lady from Shanghai
8.0分(8375人评价)
导演: 奥逊·威尔斯
主演: 丽塔·海华斯 / 奥逊·威尔斯 / 埃弗雷特·斯隆
类型: 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7年,奥逊·威尔斯编导,丽塔·海华斯等主演,本片故事来源于舒沃德·金,是按照黑色电影的桥段拍摄的,剧情更为曲折。这部以谋杀为题材的另类惊险片全片视觉影像技巧令人拍案叫绝,最后一幕更是经典。威尔斯照例设计出一些绝招,人物接棒式对话在摄影机面前形成极其有趣的画面,对话与画面交融在一块,相互从对方那汲取养分并得以强大,这也正是威尔斯电影的特点之一。不长的影片时间里展示了极富张力的人物情感、和复杂诡异的阴谋。丽塔·海华斯成功地塑造了贪恋金钱、玩弄男性、冷血谋杀的迷人尤物,堪称坏女人的经典。
陌生人 The Stranger
6.9分(880人评价)
导演: 奥逊·威尔斯
主演: 爱德华·罗宾逊 / 洛丽泰·扬 / 奥逊·威尔斯
类型: 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6年,奥逊·威尔斯自导自演,是为战犯与犯罪题材黑色电影经典,着力表现了“纳粹猎人”的睿智果敢与纳粹党徒的丧心病狂,悬疑惊悚,环环相扣,人物表现生动,气氛营造出色。影片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德国表现主义所遗留的一些基础,像是多使用明暗对比法來打光,黑影运动,人物黑而瘦长的影子停留在一堵高墙横成变形而模糊的远景,频繁的flash backs,书外口述过去,甚至是主题上也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的最显著的特色(恐怖,幻想,犯罪),黑在這部片中不仅是论示了死亡的存在,对我來说更像是一种burden。
马耳他之鹰 The Maltese Falcon
7.4分(15188人评价)
导演: 约翰·休斯顿
主演: 亨弗莱·鲍嘉 / 玛丽·阿斯特 / 格拉黛丝·乔治
类型: 犯罪 / 黑色电影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1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1年,约翰·休斯敦编导,亨弗莱·鲍嘉、玛丽·阿斯特等主演,这部影片绝对是黑色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将神秘的美女、难解的怪人和这桩谋杀案连在一起,需要主角抽丝剥茧,解开那一层层谜团。影片节奏紧凑,对白机智,细节精致,表演无懈可击。影片如实地还原了侦探小说大师汉密特的同名小说,将原著中的神秘黑暗感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诸多侦探小说常用的符号,如神秘的贵妇、让人难以理喻的怪人还有连环凶杀案件等等,都被导演用影像化的手段完美展现,而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人物关系、情节线索被全方位调动。
红河 Red River
8.1分(4386人评价)
导演: 霍华德·霍克斯 / 阿瑟·罗森
主演: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 约翰·韦恩 / 沃尔特·布伦南
类型: 西部 /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8年,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约翰·韦恩主演,这部西部片经典之作连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都赞赏有加。从剧本架构到大自然的映象,本片均充分发挥了西部电影的大气派。约翰·韦恩饰演大牧场主人,克里夫特饰演养子亦旗鼓相当,凭本片一炮而红,牛群横渡红河的壮观场面是全片高潮。1988年重拍。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中西部旷野为背景,描写德州的大牧场主人因南方经济萧条,决定与养子一起将大批牛群赶往北方的密苏里州贩卖。不料养子在半途上跟他翻脸,使这一趟跋涉千里的赶牛之旅更添困难险阻。
铁骑 The Iron Horse
8.0分(287人评价)
导演: 约翰·福特
主演: 乔治·奥布莱恩 / 玛奇·贝拉米 / Charles Edward Bull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25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4年,约翰·福特导演,是为一部场面巨大、气魄宏伟的史诗西部片,曾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自此西部片成为唯一可以和喜剧片抗衡的片种;为了突出西部片的动作性,福特在影片中十分强调摄影机的运动,这种手法后来形成福特影片的独特风格并被西部片的导演们广泛采用。影片讲述了在西部铁路的开发过程中,引来了许多中国、意大利人,印帝安人的抵抗和破坏,工人的罢工和抗议,人性的残忍与觉醒,历史的发展和趋势,本片也可算是一部西部铁路开发史。
惊魂记 Psycho
9.0分(322239人评价)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 安东尼·博金斯 / 维拉·迈尔斯 / 约翰·加文
类型: 悬疑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6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0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此片可谓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心惊肉跳。这部现代恐怖片之母拍摄时成本很低,拍摄时间也很短,由希区柯克以纯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纵观众情绪,从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纯电影表达。希区柯克抛弃了以前自己电影中已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过视觉、而非剧情去刺激观众。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共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
9.3分(321145人评价)
导演: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宝莲·高黛 / 亨利·伯格曼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6年,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片中喜剧手法和视觉手段都有着卓别林独特匠心的痕迹。而其主题则更为突出,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辛辣诙谐的讽刺,进而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由是,它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卓别林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及天才的想像力,对人和机器的关系提供了最为生动的演绎。
关山飞渡 Stagecoach
8.3分(18571人评价)
导演: 约翰·福特
主演: 克莱尔·特雷弗 / 约翰·韦恩 / 安迪·德怀恩
类型: 动作 / 剧情 / 爱情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约翰·福特导演,是为美国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于1939年摄制的一部黑白影片,也是著名好莱坞明星约翰·韦恩的西部片代表作之一。影片情节紧凑,场景集中,一场印地安人追逐驿站马车的戏惊心动魄,成为影史最佳动作场面之一。影片被誉为“好莱坞叙事形式典范影片”,从此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两个“约翰”携手共创了西部片30年的辉煌。此片主要情节取自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羊脂球》,其对环境的利用及对人物的刻画都非常成功。
一条安达鲁狗 Un chien andalou
8.2分(50860人评价)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西蒙妮·玛勒伊 / Pierre Batcheff / 路易斯·布努埃尔
类型: 短片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路易斯·布努埃尔导演,萨尔瓦多·达利编剧,是为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影片画面有迷幻的效果,有些颇有诗意,有些隐含着情色和幽默。片内还充斥了大量视觉隐喻,有现实和幻想的丰富对比,尽管内容荒诞怪异,但其实影片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宗教、阶级、社会给人类造成束缚的一种抗争和呐喊,明显带有上世纪初时欧洲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潮。切割眼球的超现实镜头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影史经典画面。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
8.9分(30459人评价)
导演: 罗伯特·维内
主演: 维尔纳·克劳斯 / 康拉德·韦特 / 弗里德里希·费赫尔
类型: 犯罪 / 悬疑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2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0年,德国罗伯特·威恩导演,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是表现主义的里程碑之作,是早期电影向艺术迈进的一大标志。影片通过扭曲透视、怪异的形状、奇特的光影,反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变态心理,跟电影刚起步时追求真实的趋势相背离。剧本的主题是对非理性权威的批判,而且有以毒攻毒的味道。影片被纳粹视为“堕落的艺术”,爱森斯坦也称之为“野蛮人的嘉年华,对人类健康艺术的摧残”。影片的结局可以有多种诠释,应可视作“开放结局”的前驱。
间奏曲 Entr'acte
8.3分(5157人评价)
导演: 雷内·克莱尔
主演: Jean Börlin / Inge Frïss / Francis Picabia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4年,雷内·克莱尔导演,西方大多数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先锋派实验作品,一部“纯电影”的即兴创作,充分体现了达达主义的艺术精神。但是,也有评论家持不同见解,认为此片并非无情节的达达主义作品,而是对达达主义的有情节的戏谑和讽喻,为的是隐喻达达主义的“埋葬理智与人”。这部影片完全摒弃了叙事逻辑,采用了散漫无序的结构,但是通过剪辑和迭印等艺术技巧,突出了画面之间的视觉形象联系。鲜明的节奏、变化多端的运动是此片的另一个特征。
三楼的陌生人 Stranger on the Third Floor
7.4分(297人评价)
导演: Boris Ingster
主演: 彼得·洛 / 约翰·麦圭尔 / Margaret Tallichet
类型: 剧情 / 黑色电影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40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40年,Boris Ingster导演,本片如今已被多数人公认为第一部真正的“黑色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据了特殊的一席之地。片中,导演尝试了大量A级制作中不会出现的、造型感很强的明暗对比摄影,大量的夜戏混合了梦境与现实,给观者造成持续的不安全感。在题材上,影片涉及到对美国司法制度的批判,真凶逍遥法外,无辜的人被诬陷,警察与法庭简直就是帮凶——对法律的负面描绘在稍早几年的通俗小说中屡屡出现,但电影中如此大胆地表现却很少。
拿破仑 Napoléon
8.6分(1896人评价)
导演: 阿贝尔·冈斯
主演: 阿尔伯特·迪厄多内 / Alexandre Koubitzky / 安托南·阿尔托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7年,法国阿贝尔·冈斯导演,一部原长六个小时的默片(原版已遗失),后来被逐渐压缩,产生20来个版本,直到1981年才被英国影史专家恢复成现在的样子。尽管如此,这部影片“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按照导演的构思,部分场景需要三块银幕并排放映。其手法既是古老的,又是前卫的。冈斯镜头里的拿破仑系命运之子,法国革命的化身。影片中充满了这样的经典场面,如开场极具参与感的雪仗,海上和巴黎会议大厅的双重风暴等,仿佛是格里菲斯与爱森斯坦优质基因的嫁接。
铁路的白蔷薇 La roue
8.3分(781人评价)
导演: 阿贝尔·冈斯
主演: Séverin-Mars / Ivy Close / Gabriel de Gravone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3年,法国阿贝尔·冈斯导演,这是史诗片巨匠冈斯的早期作品,原版长达九个小时,讲述一个类似现在电视肥皂剧的故事。影片的革命性表现在如下方面:开场的火车事故蒙太奇采用快速剪辑,极具震撼力;平庸的剧情中增加了大量文学典故,丰富了内涵;摄影和剪辑均具有一定的形式感,如镜头的节奏跟音乐相吻合,画面中的机器被用作现代化的象征等,开启了“纯电影”的先河。片名指命运的轮回、欲望的轮回,由车轮形象来暗示。
黄金国 El Dorado
7.7分(574人评价)
导演: 马塞尔·莱尔比埃
主演: 伊芙·弗朗西斯 / 雅克·卡特兰 / Marcelle Pradot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1
评语:暂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1年,法国马塞尔·莱皮埃导演,片头字幕中特别注明:这是一出“闹剧”,表达了莱皮埃对汤玛斯·英斯那种平凡的轶事式的题材的轻视,他以标新立异的形式讲述了西班牙舞女西比拉的悲剧命运。莱皮埃从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和美国的格里菲斯以及瑞典的斯约斯特约姆的艺术成果中吸取营养,把特技作为重要的电影表现手段。影片中精练而完美的摄影技巧,使西班牙的户外风景和室内布景协调一致,并对剧情发展到起重要作用。影片还探讨了艺术技巧抒发激情的方法。
忠实的心 Coeur fidèle
8.0分(706人评价)
导演: 让·爱泼斯坦
主演: Léon Mathot / Gina Manès / Edmond Van Daële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3年,法国让·爱泼斯坦导演,在制作《忠实的心》时,爱泼斯坦决意要通过一个简单的爱与暴力的故事“以赢取那些坚信只有最通俗的情节剧才能吸引大众的人的信赖”,但同时也致力于制作“一部抛弃了所有流派俗套的情节剧,它要冷静,简朴,并能达致悲剧的高贵脱俗”,而电影的剧情是他一夜写出的。片中他实践了快速剪辑和节奏剪辑技巧,并且创造性地使用了特写和叠印。
微笑的布迪夫人 La Souriante Madame Beudet
7.9分(1916人评价)
导演: 谢尔曼·杜拉克
主演: 热尔梅娜·德尔莫 / Alexandre Arquillière / 让·戴德
类型: 短片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3
评语:暂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0年,法国谢尔曼·杜拉克导演,本片是探讨妇女权利的最早的影片之一,Dulac用尽当时一切的电影手段讲述一个年轻女性陷入无爱婚姻的故事,既有挫折,也有梦幻。后者则被公认为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影片的画面让人惊奇,这个寓言故事大胆探讨了性、欲念、伦理和道德的话题。杜拉克是法国电影界第二名女性导演,单从成就上说,她比Alice Guy(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导演)大得多;1915年,她和丈夫成立了一个小制片公司,开始导演一些小成本却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影片。
西班牙的节日 La fête espagnole
7.9分(151人评价)
导演: 谢尔曼·杜拉克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20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0年,法国谢尔曼·杜拉克导演,这是一部根据路易·德吕克的剧本摄制的影片,剧情很平淡,主要描写两个男子为了一个薄情的女子而互相敌视和斗争的故事。这种题材以西班牙为背景,被德吕克和杜拉克用来表现和他们过去醉心的美国西部片相似的那种异国情调。是为其一战期间代表作。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Admiral Nakhimov
分暂无评分
导演: Vsevolod Pudovkin
主演: 阿列克塞·狄基 / Evgeniy Samoylov / Vladimir Vladislavskiy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46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53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同为历史题材系列影片,普多夫金调动了一切手段来创造鲜明的人物性格,片中的演员吉基、克尼亚杰夫等都藉此得了表演奖。普多夫金从蒙太奇理论立场出发提出了“电影演员工作的非连续性”和“蒙太奇形象”的理论,他在电影创作中依靠演员的表演,强调在电影中保留演员表现的性质,这一点使普多夫金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的理论,与爱森斯坦启用“类型演员”的观念等,明显的区别开来。
苏沃洛夫 Суворов
分暂无评分
导演: 米哈伊·多勒 /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亚历山大·汉诺夫 / 米哈伊尔·阿斯坦戈夫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40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41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是为历史题材系列影片,普多夫金调动了一切手段来创造鲜明的人物性格。普多夫金从蒙太奇理论立场出发提出了“电影演员工作的非连续性”和“蒙太奇形象”的理论,他在电影创作中依靠演员的表演,强调在电影中保留演员表现的性质,这一点使普多夫金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的理论,与爱森斯坦启用“类型演员”的观念等,明显的区别开来。
一个简单的案子 Prostoy sluchay
分暂无评分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 Mikhail Doller
类型: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0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32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又译名《生活得很好》,是为其第一部有声片,并不成功,而后他便借《逃兵》一片实现了声画对位。
逃兵 Дезертир
分暂无评分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主演: 鲍里斯·里瓦诺夫 / 瓦西里·科夫里金 / Aleksandr Chistyak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3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33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在这部作品中,普多夫金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了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声明》,提出“声画对位”的主张,并将“声画对位”看成一种普遍原则,否定声画同步,使声音依旧服从于画面和默片时期的蒙太奇观念,只是配合蒙太奇使用。在爱森斯坦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即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他同样大大修正补充了这种思想,将重点转到声画同步和声画不同步想结合的问题上来
亚洲风暴 Потомок Чингиз-хана
8.0分(331人评价)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主演: 瓦莱里·因基伊诺夫 / I. Dedintsev / Aleksandr Chistyakov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又译名《亚洲风暴》,影片中的人物有着当时默片角色人物的鲜明特征,即人物呈现脸谱化,黑白分明;普多夫金对剧本的掌握和拿捏有着出色于其他人的细腻和感性,通过剪辑和镜头的运用,完全呈现了蒙古族各番人物特征和心理活动。影片对于近代时期的蒙古人生活状态有异乎寻常的关注;而对于蒙古国喇嘛寺举行仪式的记录无疑是对现今蒙古人探求近代时期的同族人生活状态以及宗教文化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影片配乐亦十分出彩。
圣彼得堡的末日 Конец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
7.6分(308人评价)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主演: 亚历山大·奇斯佳科夫 / Vera Baranovskaya / Ivan Chuvely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7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7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此作剧本是普多夫金和扎尔赫依合写的极其细致的作品,剧情发展曾经过详尽的思考,和爱森斯坦的无声片故事情节的松散缺乏连贯性(只有《战舰波将金号》是例外)恰成鲜明的对比。普多夫金在构成主义思想的促使下更为迷恋于创造和表现,并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就明确地规定了影片的“场面蒙太奇”、“段落蒙太奇”、“对列蒙太奇”等蒙太奇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应该说是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织的。
母亲 Мать
8.1分(2011人评价)
导演: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主演: Vera Baranovskaya / Nikolai Batalov / Aleksandr Chistyak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6年,伍瑟沃罗德·普多夫金导演,高尔基编剧,苏联电影的经典杰作,也是著名蒙太奇理论大师普多夫金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改编自俄国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同名小说。影片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母亲的转变过程,从普通的自私妇女到投身革命,人物的性格刻画很有深度,也很丰满。但整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觉表现力,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精湛使用,在摄影构图上有匠心的设计,细节的描写更有神采飞扬的处理,还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使用,如高举的红旗,冰河的解冻等场景,寓意深刻,充满抒情意味,是影史教科书的范本。
伊凡雷帝2 Иван Грозный 2: Боярский заговор
8.2分(1657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帕维尔·卡道奇尼科夫 /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5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8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导演,第二部中的伊凡雷帝显得是更加地孤独,做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要完成俄国的统一,必须对外抵抗侵略、积极进行领土扩张,对内则要削弱贵族的权力,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本片中导演对人物脸部的特写被运用到了极致,伊凡的脸部表情在光线的照耀下更有一种恐怖的孤独感,被投射到墙壁上的前景更是显得巨大,给人一种空间的强烈压迫感。
伊凡雷帝 Иван Грозный
7.9分(2297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Lyudmila Tselikovskaya / Serafima Birman
类型: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44
评语:世影史:摄于1944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导演,这部电影向人们交代了沙皇伊凡刚刚成为俄罗斯统治者时的故事,如加冕典礼以及和Anastasia Romanovna的婚礼;他努力维护自己的国家,与来自内外两方的阴谋诡计做斗争。伊凡是俄国历史上公认的暴君,但影片把他塑造成人民的伟大领袖。第一集于1945年正式放映,由于有影射或恭维斯大林之嫌,影片得到的评价跟张艺谋的《英雄》极为相似。由于斯大林认为该片对他的暗示描写不够伟岸(主要指秘密警察的内容),导致爱森斯坦失宠。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7.1分(1026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 迪米特里·瓦西里耶夫
主演: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尼克拉·奥赫洛普科夫 / 安德烈·阿布里科索夫
类型: 动作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8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导演,影片讲述公元十三世纪,俄罗斯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击败西方入侵的条顿骑士团的历史。片中的冰上战争场面十分壮观,普罗科菲耶夫的配乐更是属于经典,但中间有较长的沉闷段落。事业正走下坡的爱森斯坦动用了数万苏联士兵参加拍摄,对于道具和服装等细节也一丝不苟,不过本片的宣传意义大于艺术价值。正因为具有强烈的现实考虑,所以影片中有相当多的情节影射了现实政治,也正因为影片所具有的现实政治背景,政治风云的变幻也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命运。
墨西哥万岁 ¡Qué viva México! - Да здравствует Мексика!
8.5分(1208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类型: 纪录片 / 剧情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美国/墨西哥
年份: 1979
评语:世影史:映于1979年,谢尔盖·爱森斯坦编导,本片是俄国电影之父、世界电影的先驱——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的关于墨西哥历史与文化的纪录片。79年亚历山德洛夫根据爱森斯坦生前的剧本把影片剪辑成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墨西哥某一时期在某个地区的生活。其中,爱森斯坦对自己开创的蒙太奇理论进行了技巧上的大胆实践,并在构图上刻意追求形式感和隐喻性。影片对墨西哥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形成了独特的爱森斯坦风格。
总路线 Старое и новое
8.3分(536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主演: Marfa Lapkina / M. Ivanin / Konstantin Vasilye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9
评语:无源,当且仅当复习记录。世影史:摄于1929年,由谢尔盖·爱森斯坦和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联合编导,又名《旧与新》。这部影片标志着爱森斯坦的电影创作由注重群体到注重主人公形象的过渡。影片在拍摄影中几乎不用摄影棚和布景而是“通过拍摄影真实的自然的景象把生活真实地赤裸裸地重现出来,并由此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从这部影片开始,除了完美的蒙太奇构图及强烈的“杂耍”镜头外,爱森斯坦又显示出他在造型上比以前更加重视,如对主题的反复表现、形式的变化、形象的对位法及广泛隐喻的对位法等等。
十月 Октябрь
8.0分(1913人评价)
导演: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Nikolay Popov / Vasili Nikandrov / Layaschenko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8年,由谢尔盖·爱森斯坦和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联合编导,本片是为爱森斯坦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取材自美国共产党人约翰·里德的报告文学。片中关于冬宫的场景非常珍贵,整部影片与其说是鼓舞无产阶级的宣传品,不如说是一个智慧蒙太奇的实验推倒沙皇像、吊桥升起、为上帝和国家等场景均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天才的蒙太奇技巧,象征性的形象远比人物刻画和戏剧冲突更为显著;关于托洛茨基的戏被迫剪掉,而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亦尤为精彩。
战舰波将金号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8.7分(32039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 弗拉迪米尔·巴斯基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5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导演,该片是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表现敖德萨海军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历史事件。影片以古典悲剧式的精巧结构和史诗般的格调,以寓意深刻的细节和画面构图,以及节奏鲜明的电影语言,以对称、重复、隐喻和象征等富有诗情画意的蒙太奇技巧,表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重大鲜明的战斗性主题,此片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长足进步和蒙太奇理论的进—步完善。
罢工 Стачка
8.2分(2024人评价)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主演: 马克西姆·施特劳赫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Mikhail Gomor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5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导演,是为其第一部长片,乃默片经典,被誉为“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无声巨片”;影片描写了1912年沙皇军队镇压罢工工人的事件,事情由一名工人遭到解雇并自杀引起,工人们跟雇主及警察展开冲突。这部影片实践了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的电影理论,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他一举成名;影片把工人这个群体作为主角,有一种史诗的气派。蒙太奇的技巧在本片中已相当成熟,但还未到《波坦金战舰》的刻意程度。本片叙事性较弱,但许多场景具有歌舞片的意境。
党同伐异 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
8.7分(12431人评价)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主演: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 罗伯特·哈伦
类型: 剧情 / 历史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1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16年,格里菲斯编导,是其最具创作野心的作品;影片由4段相隔数千年互不相关的故事连缀而成 :母与法、基督受难、圣巴多罗缪的屠杀、巴比伦的陷落;故事虽不相关,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祈求和平,反对党同伐异,阐明了社会纷争、宗教狂热和党同伐异这一鲜明主题。格里菲斯创造性的运用了“交替蒙太奇”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4个故事交替出现。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强烈的紧迫感,最后汇成情感奔腾的急流。本片以其大胆独特的构思、标新立异的形式和水乳交融的情景,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
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7.9分(11511人评价)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主演: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 亨利·B·沃斯奥
类型: 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1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15年,D.W.格里菲斯编导,改编自汤玛士•狄克森将三K党描写成英雄的小说和舞台剧《同族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影播放时间长达三小时,成为有史以来世上首部具有真正意义的商业影片;本片情节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及战后,由于拍摄手法的创新,以及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所引起的争议性,使得此片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8.5分(15582人评价)
导演: 埃德温·鲍特
主演: A·C·阿巴迪 / George Barnes / 唐纳德·加拉赫
类型: 短片 / 犯罪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0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03年,埃德温·鲍特编导,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是一部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的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的作品。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些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月球旅行记 Le voyage dans la lune
9.2分(47703人评价)
导演: 乔治·梅里爱
主演: 弗朗索瓦·拉勒芒 / 朱勒-尤金·乐可利 / 维克多·安德烈
类型: 喜剧 / 动作 / 科幻 / 奇幻 / 冒险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0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02年,乔治·梅里爱导演,影片剧情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梅里爱采取神话剧的传统风格,表现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这部大名鼎鼎的早期作品乃名副其实的电影史里程碑。本片不仅开创了科幻片的先河,它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编导兼监制梅里爱系舞台演员,同时又是魔术师,他在影片中大胆尝试了叠影、淡入淡出等当时全新的手段。片中融合了大量舞台特效,现在电影的很多手法均可在本片认祖归宗。
罗拉快跑 Lola rennt
8.1分(246296人评价)
导演: 汤姆·提克威
主演: 弗朗卡·波滕特 / 莫里兹·布雷多 / 赫伯特·克瑙普
类型: 动作 / 犯罪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年份: 199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8年,汤姆·提威克编导,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等主演,本片并不屈从于好莱坞的经典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终结者 The Terminator
8.2分(217209人评价)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阿诺·施瓦辛格 / 迈克尔·比恩 / 琳达·汉密尔顿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
年份: 1984
评语:世影史:本片是最早被观众认识是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制作,一经推出就以独特的题材与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7年后的1991年,卡梅隆导演终于推出续作《终结者2》,作为T1的续作,T2不但继承了T1的所有气质,更以其火爆震撼的场面、极富个性的独特角色、宏大的悲壮的剧情而在全球范围内“高烧不退”,其独到深刻的科幻剧情与深含哲学的科学理念更助推了全球的科幻风潮。其后在2003年、2009年又推出了第三集和第四集,不过导演不再是卡梅隆,但续集整体素质依然让终结者影迷们热血沸腾。
本能 Basic Instinct
7.9分(166189人评价)
导演: 保罗·范霍文
主演: 迈克尔·道格拉斯 / 莎朗·斯通 / 乔治·杜兹达扎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法国
年份: 199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2年,保罗·范霍文导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莎朗·斯通等主演,本片是当年国际影坛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影片表面是在讲述一个变态杀人的惊险侦破故事,而实际上是在描绘一种原始的性欲,一种狂野的激情。这种范霍文早期作品中已经成型的结构在影片中得到尽情发挥,影片取得了轰动效应。美国电影摄协会以片中血腥的暴力镜头、直露的性场面、吸毒场面和粗口将本片定为R级。女主角莎朗·斯通以其在影片中热烈狂放的性爱表演和大胆的裸露镜头名声大振、家喻户晓。
枕边书 The Pillow Book
6.7分(11717人评价)
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
主演: 邬君梅 / 伊万·麦克格雷格 / 绪形拳
类型: 剧情 / 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英国/法国/卢森堡/奥地利
年份: 199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6年,彼得·格林纳威编导,邬君梅、伊万·麦克格雷格等主演,影片以两位时代相隔、内心却有默契联系的女性的日记为叙述主轴,大量运用电脑新科技,将各个年代、各种时空发生的时间以“画中画”的形式在同一个电影平面展开,开掘出前所未见的电影语法。影片拍摄手法中最大的特色,是创造性地运用画中画的手法。这些形状、位置、大小变幻不定的小画面和整个大画面之间构成多种视觉和结构关系,大部分是与大画面书法对位的小画面说明,还有很多是回忆的画面,也有类似于叠画的电影语言功能。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8.4分(27825人评价)
导演: 大卫·里恩
主演: 威廉·霍尔登 / 亚历克·吉尼斯 / 杰克·霍金斯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美国
年份: 195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57年,大卫·里恩导演,威廉·霍尔登、亚利克·基尼斯等主演,影片改编于法裔小说家皮埃尔波尔的小说,本片是影史以来最为别致动人的一部反战电影,思想尖锐深刻的同时亦是一部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佳作,它的故事延续了大卫·里恩作品的一贯风格,精于叙事,长于技巧,它的手法雄辩而睿智,精巧而风趣,一改反战电影的沉重主题,于张弛有度的情节中发人深省。这部曲折离奇却又撼人至深的影片,就是这样将反战题材与艺术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精辟而雄辩地阐述了战争的荒谬性及破坏力。
纯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8.1分(62351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米歇尔·菲佛 / 薇诺娜·瑞德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3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3年,马丁·斯科塞斯编导,丹尼尔·戴-刘易斯等主演,根据普立兹奖史上首度获奖的女性作家艾迪丝华顿192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情主要描述发生于18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三角恋情。本片最异于斯科西斯风格的作品,三位主演表演精湛,舞台和服装设计完美无瑕。斯科西斯在此片中展示了巨大的耐心,他让永不停息的摄影机安静下,而让静态的画面来讲述故事,而在表面安静似水的画面下却隐藏着巨大的难以抑制的张力和节奏,上流社会的人全副武装地在公共场合用训练有素、精心打造的措辞彼此交谈。
好家伙 GoodFellas
8.5分(126525人评价)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雷·利奥塔 / 乔·佩西
类型: 剧情 / 传记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0
评语:世影史:摄于1990年,马丁·斯科塞斯编导,罗伯特·德尼罗等主演,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纽约黑手党血腥的江湖恩怨,把所谓的“江湖道义”还原为人性的丑陋与贪婪。影片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个纽约意大利裔的黑帮分子从小到大的一生,逼真地表现出黑道人物独特的生活型态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本片是马丁斯科塞斯1991年的得意作品,网罗了罗伯特德尼罗、乔派西、雷利奥塔等演技派演员通力合作。影片看似传统意义上的黑帮片,实际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国梦”式的理想破灭。
肖尔斯 Щорс
分暂无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 尤丽娅·索恩采娃
主演: 叶夫根尼·萨莫伊洛夫 / Ivan Skuratov / Yu. Bantysh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9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导演,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被称为“乌克兰的夏伯阳”的军事家肖尔斯。影片描写这位年轻骁勇的乌克兰统帅多年来驰骋沙场、屡建奇功的事迹。本片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肯定,是苏联乌克兰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代表作。杜甫仁科是怀着对伟大的乌克兰十月革命的热爱和敬意把此片作为人民的纪念碑来创作的。这部影片表现了杜甫仁科的创作特点:史诗性,抒情性和高昂的激情。他将浪漫主义热情与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的再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作品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是作为历史革命史诗来拍摄的。
边疆风云 Аэроград
分暂无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Stepan Shagaida / Sergei Stolyarov / Yevgeniya Melnikova
类型: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35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5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导演,这部影片讲述了辽阔、壮丽的远东地区人民和过去的红军游击队员如何追踪和消灭来犯的敌人的故事。这部影片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30年代苏联电影艺术的主要作品。影片成功地展示出关于 “人民”的主题,结构上超越了电影正剧的范围。现实题材通过浪漫主义的剧作来处理,使整部影片像是歌颂未来城市的—首赞歌。这座未来的城市航空城就好像是隐藏在整部影片之中,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和愿望。
伊万 Иван
分暂无评分
导演: Aleksandr Dovzhenko
主演: K. Bondarevsky / Dmitri Golubinsky / Elena Golk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乌克兰
年份: 193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32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导演,这是杜甫仁科第一部有声片,拍的比较僵硬,很不熟练,我们能看到很多默片的影子,有很严格的分场,人物表情的特写很强调,音乐的主题地位突出,都带有强烈的默片特征,但默片部分依旧有非常好看的抒情情节;当然一旦结合,便衍生出非常奇特的感觉,毕竟那是一个过渡的转型期,彼时整个电影界都在暗暗酝酿、蓄势待发。
兵工厂 Арсенал
7.7分(436人评价)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Semyon Svashenko / Nikolai Nademsky / Luciano Albertini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9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9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导演,影片内容属于政治宣传片,但用诗意蒙太奇的表现技法反映了1917年乌克兰的兵工厂起义事件。杜甫仁科的第一部主要作品,通过抒情和幻想的手法反映了乌克兰一千年的历史,其中包括神话、诗剧、宣传和社会讽刺。影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用乌克兰民间叙事诗的特点来表现德国占领时期当地的工人运动,有明显而纯熟的经典蒙太奇技法,特别是片中的列车脱轨场景是电影教科书上的必修段落,导演在这个片段的处理上用了多个富于震撼力的画面交叉表现出当时的恐慌情景,是默片经典之作。
外交信使袋 Сумка дипкурьера
分暂无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7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7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编导。
爱情的果实 Yagodka lyubvi
分暂无评分
导演: 杜辅仁科 Aleksandr Dovzhenko
主演: Maryan Krushchelnitsky / Margarita Barskaya / 德米特里·卡普卡
类型: 喜剧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26
评语:世影史:摄于1926年,亚历山大·杜辅仁科编导,杜甫仁科仅用短短24分钟便梳理出一个甚为复杂的故事,且而格律鲜明,妙趣横生。几场追逐戏俏皮可爱,节奏把控疏落有致,收尾处马车由慢转快的剪辑超级拉风。|除了鲜花和吉他,孩子最喜欢的是呼吸新鲜空气。|所有的孩子都是大地上的花朵。PS:在默片时代,人人都是表情帝。
芬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8.7分(20622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克里斯蒂娜·阿道夫森 / 伯杰·阿斯特 / 佩妮娜·奥威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瑞典/西德
年份: 1982
评语:世影史:摄于1982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是为伯格曼的绝唱,半自传性质,处理极为细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摄影、美术、服装四个奖项。影片细腻地探索了心理折磨这一题材,但因采用儿童的视角,因此不像伯格曼其他作品那么低沉。全片节奏缓慢却不沉闷,跟内容相得益彰。表演一如既往无懈可击。本片压缩自六小时电视剧,导演版长达312分钟。
羞耻 Skammen
8.2分(5733人评价)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丽芙·乌尔曼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西格·菲尔斯特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年份: 1968
评语:世影史:摄于1968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导,丽芙·乌曼、马科斯·冯·西多等主演,伯格曼针对现代社会的战争状况作出抨击,因为战争使人性受到污染而使人做出可耻的行为。影片的风格较柏格曼的其他作品稍显激烈。电影如伯格曼自评所言,战后刻画好于战前,“当外在暴力停止,内在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了一部好电影。”暴力永远是无形的,它源自人的内心,伯格曼把笔墨更多来描绘战争阻断社会功能所导致人心的迷失。影片结尾那艘徘徊于绝望边缘的方舟,从电影最初近乎与世隔绝的伊甸园驶向同样与世隔绝的内心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