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进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
二、《八千里路云和月》 (1947年)
电影内容:女学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学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
三、《地道战》 (1965年)
电影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幸免于难。……
四、《铁道游击队》 (1956年)
电影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他们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五、《平原游击队》 (1955年)
电影内容: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李庄的粮食。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李庄急返。最终李向阳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六、《地雷战》 (1962年)
电影内容: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等,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和群众想出了对策。他们一方面把几个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壮大了武装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锁了附近的日伪据点,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
七、《血战台儿庄》 (1986年)
电影内容: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后,改编了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飞抵徐州,部署这一重大战役。中国守军坚守二十余日,伤亡惨重。最终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地剖腹自杀,引火自焚。
八、《红高粱》 (1987年)
电影内容:抗战初期,“我”奶奶——山东高密县某村一个美丽的姑娘九儿,被贪财的父亲嫁给有麻风病的烧酒坊主李大头。当花轿经过一片高粱地时,遇上了劫路的土匪,危急时刻,“我”爷爷轿夫余占鳌率众杀了土匪,救了九儿,经过一番波折,两人终于成为夫妻。不久,日本侵略军进了村,激起了村民们强烈的仇恨和反抗情绪。在九儿和余占鳌的带领下,烧酒坊的伙计们用自制的土枪土炮在高粱地里伏击日军的军车。
九、《国歌》 (1999年)
电影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大批学生流亡关内。田汉、聂耳正在筹备一部抗日题材的话剧《乱钟》 ,此间,他们结识并邀请流亡在沪的东北学生参加演出,不料《乱钟》 的正式开演被“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炮火声打断,东北学生齐白山、林雪丽积极投身前线,田汉、聂耳等艺术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也奔赴战场,用电影记录下抗日军民的感人画面。目睹了战斗的惨烈与悲壮,田汉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与聂耳决心以创作艺术作品来鼓舞人民抗战。一部新创作的抗日电影《风云儿女》 诞生了,这时突然传来齐白山和林雪丽牺牲的消息,田汉等人心情悲痛、五内俱焚,激情之下田汉写下了《风云儿女》 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
十、《紫日》 (2001年)
电影内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东北大兴安岭日军的一座集中营,日军对中国劳工开始了大屠杀,青年农民杨玉福也被押上了刑场。刽子手的枪声正要响起之际,苏联红军的坦克冲垮了集中营的高墙,救出了集中营里惟一的幸存者杨玉福。苏联红军的铁流滚滚向前,他们让杨玉福和一些红军伤员乘坐装甲车向后方转移,还派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军医娜佳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