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推动了“买卖同罪”的立法
《我不是药神》的上映,让很多人想起了2014年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佟大为等人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
儿子田鹏于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娟俩夫妻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
《亲爱的》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2008年3月,一个陌生男人抱走了深圳农民工彭高峰的儿子彭文乐。三年苦苦寻找无果后,媒体人邓飞在2010年9月27日帮助彭高峰发出寻子微博,经过6000多次转发,终于找到了孩子。
《亲爱的》2014年9月25日上映后,引发了社会对拐卖儿童问题的激烈讨论。
2014年10月27日,微博认证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微博称根据现行刑法,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但未阻碍妇女返回原居住地,也未虐待被买儿童、不阻碍对其解救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作出修改,规定前述情形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一律作出犯罪评价。
主演黄渤也发微博:终于有希望了!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买方也有罪了!
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凡收买被拐妇女儿童者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免除处罚。
《熔炉》原案件重审,“熔炉法”出台
《熔炉》于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上映,由于该影片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受到韩国政府高度关注,故该电影亦被称为“改变国家的影片”。
《熔炉》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性侵、性暴力事件,改编自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
2000年至2005年,光州福利残障学校校长连同十多名老师,对校内聋哑学生施行了长达5年的虐待和性侵。权钱交易,罪犯轻判缓刑,仍在校内任职,受害学生不断增加。
2011年,《熔炉》上映后,百万人联名要求重审案件。
2011年9月,相关罪犯被判刑12年,学校被关闭;2011年10月,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改编自真人真事,反映社会现实,最后改变现实,推动社会进步,一直是韩国电影的优良传统,类似的影片还有《梨泰院杀人事件》、《素媛》、《辩护人》等等。
《黑鲸》迫使海洋世界停止残忍的“虎鲸秀”
这是一部触目惊心的纪录片,2010年2月24日,美国弗洛里达“海洋世界”发生了一起惨剧。在表演过程中,资深驯鲸员道恩·布兰切突然被一只名为提里库姆的雄性虎鲸拖入水池,短短几分钟,这位拥有灿烂笑容的女性便被朝夕相处的虎鲸伙伴杀死。
此案震惊美国,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意外事故,《黑鲸》揭露了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和残忍真相。
早在1991年,虎鲸提里库姆就曾在加拿大的“太平洋海洋世界”制造过类似惨剧,这一事实却被商人们隐瞒下来。
虎鲸是高智商,重感情的生物,自然环境下的雌性虎鲸能活到100岁,而提里库姆很小的时候就被捕捉,和家人分离。
来到“海洋世界”,提里库姆每天要表演8个场次,每次表演1个小时,一周表演7天,没有休息。
生活在狭窄的水池内,每天重复单调的训练和表演,对人类的仇恨也日积月累。
《黑鲸》上映后,公众对捕捉、关押海洋哺乳动物,通过带有虐待性质的训练,强迫其演出的做法强烈反感。
2015年,“海洋世界”宣布关闭“虎鲸秀”,以更注重鲸鱼自然行为的体验取而代之。这时,“海洋世界”的股价已由2013年7月的39美元,下跌至18美元,第二季度利润缩水84%。
2017年1月6日,虎鲸提里库姆去世,结束了痛苦的一生。
《费城故事》推动艾滋病去污名化
八十年代的美国,艾滋病被发现之初,围绕这三个字充满了歧视、恐惧和误解。1985年的一次调查显示,51%的美国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当被隔离,15%的人认为需要用纹身把艾滋病患者标记出来。
1993年《费城故事》的上映改变了这一现状。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年轻有为的同性恋律师安德鲁,却由于患有艾滋病被开除,最后走上了为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道路。
1994年,汤姆·汉克斯凭借该片获得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这也是好莱坞第一部以艾滋病和恐同为主题的电影,它使人们开始正视艾滋病,此前对艾滋病问题有意无意的忽视已经葬送了无数人的性命。
《2001太空漫游》不止是助力登月
《2001太空漫游》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
比如2004年,苹果指控三星平板设计抄袭iPad时,三星反驳理由里有一条——
“该(《2001太空漫游》中的)平板电脑为矩形,屏幕占据很大空间,边很窄,前后表面很平,整体很薄。”
也就是说,如果苹果认为三星平板抄袭了iPad,那么iPad是不是抄袭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平板电脑呢?三星想借此说明,平板电脑这样的概念和设计,其实早不新鲜了。
NASA或许是该片最大收益者,电影上映后公众对航空事业的热情高涨,NASA获得了更多经费支持,一年后就把人送上了月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踏上月球后,曾感叹眼前的一切,“就跟那部电影一样。”
2018年2月,“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将一辆坐着穿宇航服假人Starman的樱桃红特斯拉电动跑车送上了太空,跑车播放着大卫·鲍伊的《Space Oddity》(太空怪人)——这首曲子也是在《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2001太空漫游》中还有很多“神预言”,如太空站、航天飞机、视频通话、微波炉等等。
《罗塞塔》“罗塞塔”法出炉
电影讲述了贫穷的比利时女孩罗塞塔的故事,刚满18岁的她一方面要照顾醺酒成性的母亲,一方面还要拼命找工作。
《罗塞塔》获得了第52届金棕榈奖,还影响了比利时的决策者们。同一年,比利时投票通过了“罗塞塔法”,保护青年工人的权益。
《大号的我》麦当劳取消了“超大号”选项,并承诺做出改变
片名中的“Super Size”(超大号)曾是麦当劳的一个包装型号。
超大号的可乐有多大呢?42盎司,约合1.2升,很多人可能单手都拿不下。
《大号的我》主角兼导演摩根·史柏路克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
一个月后,摩根体重增加了25磅,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医生说他有一个酒鬼的肝脏。
这部纪录片再次点燃了社会对“快餐”的争议,从对健康的害处到快餐企业对儿童的不当宣传。
影片上映几周后,麦当劳取消了“超大号”这个选项,并承诺将供应更多相对健康,均衡的食物,当时麦当劳否认这一举动受《大号的我》影响。
《后天》改变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态度
《后天》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
尽管该片的科学解释已经被证明漏洞百出(又不是纪录片),但它依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总票房5.4亿美元。
这一量级的票房意味着巨大的观影人群。耶鲁的研究人员发现,该片增强了人们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让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环境,并鼓励人们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他们对看过《后天》和没看过《后天》的两种人进行调查,在“你是否关心全球变暖”,“你对全球变暖感到担忧吗”, “在美国,你认为五十年内下列情况会因为全球变暖成为现实吗”,“你会因为担心全球变暖做出以下行为吗”等多个问题下,“看过《后天》”与“关心全球变暖”都表现为强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后天》对其观众在气候变化危机意识、行为意图、政策优先级、投票意向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另一个更直观的结果,《后天》产生的新闻比IPCC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多出十倍以上。
这都证明,流行文化中对现实问题的呈现将更加切实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在这篇研究发表之际,作者安东尼·莱丝洛威茨惊喜地发现,在英国、德国以及日本,有人进行着类似的研究。于是,2004年10月(《后天》北美上映后五个月)来自各国的学者们组建了一个研讨小组,共同讨论《后天》这部电影对人们的影响。
英国的研究小组发现,《后天》让部分英国观众认为气候变化会让英国更冷,所以假如他们是国家的决策者,他们会愿意将国家预算多投入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事业当中。
另一个小组则发现观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确实有所提升,但他们并不会将这种关注带到日常生活中。
德国和日本的研究小组在调查本国观众后得出结论,他们认为《后天》中表现的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太过夸张,让人们质疑自己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个人、团体乃至国家的努力是否真的有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德国学者弗里茨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研究报告里提到的,看过《后天》观众和没看过《后天》的普通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究竟是由于电影的影响,还是说会去电影院看《后天》的人,本身就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意识?
换而言之,也许去看《后天》的人,本来就比一般人更有环保意识,更关心全球变暖。
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其它电影身上,究竟是电影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早已暗流涌动,所以才诞生了这些电影?而这些电影中的一部分上映时间离现实事件发生的时间碰巧十分接近,让人误它们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许有关系,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这个大而无当的问题难以给出明确答案,但就《后天》这部电影来说,确确实实是电影改变了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观念。
拿美国的研究来说,在“《后天》影响力”研究进行时,已经有至少2000万的美国人看过这部电影,占到了当时美国成年人的10%,当他们被询问看过《后天》后是否对全球变暖更担忧了,49%的人表示更担心。
电影是这个时代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理论上来说,或许任何电影都改变着世界——
《回到未来》被认为启发了许多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发明创造;
《黑豹》影响文化潮流
在美国间接地增加了黑猫被领养的可能——此前因为迷信等原因无人问津;
电影对无数个体产生的影响更是无法忽视,还有哪些电影在你看来是“改变了世界”或者“改变了你的世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