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电影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非常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领域却能在特定的年轻族群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类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剧、西部片、实验电影等等各种标榜着另类和决不妥协口号的电影。
1.基本概念
我们把Cult电影翻译成邪典电影,这“邪”与“典”两个字概括了这类影片的两种情况:一是“邪”,大多数Cult电影都是B级制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线放映,情节多半离奇怪诞,拍摄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并拥有一群人数虽少却非常死忠的影迷。
Cult电影经典《洛基恐怖秀》《洛基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电影也不都是怪异疯狂的小片子,不少经“典”大片也同样可以纳入它的范畴,尤其是一些旧日的影片,比如《发条橙》和《落水狗》。而后来的《两杆大烟枪》和《杀死比尔》,则是大制作Cult电影的代表了。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影片历久不衰,一直会在影院中放映,令影迷如同对待宗教般狂热地投入,不断去探索其中的细节与内涵。
2.发展历史
邪典电影的出现相当偶然——最初,是国外的一些低等级影院放映老片或者低成本影片,票房非常低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无家可归者)只为了找一个栖身之地,意外的迷上了这些影片。后来,某些人群集体观影的活动或者参加以某些影片为主题的Party,使之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从这里看,这个西方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条件:有层次的院线制度——很多Cult电影都是从午夜影院走出来的;西方的文化风尚——比如朋克文化;观众狂热张扬,追求独特的个性。
Cult电影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一般而言,该种电影难以获得大规模的票房成功。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领域却能在特定的年轻族群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类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剧、西部片、实验电影等等各种标榜着另类和决不妥协口号的电影,都可以成为Cult电影。它用一些极端手法去刺激人们内心另一面的感觉,喜欢它的人对它顶礼膜拜,不喜欢的人避之唯恐不及。
尽管有些类型的影片更倾向于Cult化,如恐怖片或科幻片,但许多Cult片是跨类型的(科幻、恐怖、情节等),如《少年时代》导演的早期作品《年少轻狂》和《开放的美国学府》(1982)之类的青少年喜剧也常被归类到Cult片里面,这种片子常有广为传颂的对白、难忘的人物和场景。
《大麻烟疯潮》(1936)是部规模最宏大、流传最久远的Cult片之一。当初可没想到会变得那么流行。它是30年代中期的一部低成本的、政府“纪实性”宣传片,以戏剧的方式展示使用大麻和“魔鬼草”的危险。然而,托德·布朗宁怪诞的《畸形人》(1932)却被故意宣传为人类有史以来所拍摄的“最奇异的…最令人吃惊的”影片,并有数个片名,包括《禁爱》、《怪物展》、《自然界的过失》。它聘用了真正的侏儒、智障者和其他畸形人(绘成马戏团杂耍演员的形象)出演一个骇人的复仇故事。
作为另外两部最为精典的音乐Cult片之一的《洛基恐怖舞会》(1975)是一部跨类型的电影,因激发互动的、午夜场放映的狂热而引人注目。这部标志性的电影故事情节本质上了无新意,故事设计在一座神秘的古堡,里面有古怪的特兰西瓦尼亚外星易装癖者,两名穷途末路的年轻人(包括一名着镀金属内衣裤的苏珊·沙伦唐和一名疯狂的科学家)。第二部是描述青少年叛逆的音乐喜剧《摇滚乐中学》(1979),表现的是一个叫作雷蒙斯的乐队的事。Perry Henzell的城市犯罪剧《不速之客》1973)里有音乐明星吉米·克里夫,表现的是牙买加的瑞格舞(有的称作雷吉乐)、贫穷与犯罪等阴暗面。
《落水狗》中的蒂姆·罗斯 alt=《落水狗》中的蒂姆·罗斯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2271276960.jpg" />《落水狗》中的蒂姆·罗斯《猜火车》(1996)、《年少轻狂》(1993)和《开放的美国学府》(1982)《发条橙》(1974)《落水狗》(1992)《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或许把代表着创新和革命的Cult片禁锢在一个死板的概念里是违反Cult精神的。毕竟,《卡萨布兰卡》的经典爱情片地位和标准三段式结构颠覆了“Cult无正剧”的论断;《日落大道》则讽刺了人们认为Cult片应该被排斥在主流评论界之外的旧观念;《侠骨柔情》中亨利·方达的出现也打破了“Cult无明星”的惯例。出奇制胜,什么都有可能或许才是对Cult电影的一个较为贴切的描述。
《银翼杀手》 alt=雷德利·斯科特经典之作《银翼杀手》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2531244447.jpg" />雷德利·斯科特经典之作《银翼杀手》大多数被称为Cult电影的影片,都在最初的影院放映中表现不佳,在赢得大众口碑方面铩羽而归。但在随后的影碟租借及售卖中会一扫颓气,创造与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显丰腴的进帐。在大多数的例子当中(但绝非全部),Cult电影很难给普罗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影评人也经常缺乏兴趣。然而,推崇热爱某部Cult电影的一小部分观影者,往往对该片表露出一种激赏。他们可能是电影迷,或电影学习者。
《洛基恐怖秀》经常被认为是第一部“Cult电影”。这部影片结合了科幻小说和恐怖影片的一贯手法,并同时囊括易装癖,乱伦,同性恋等元素 -- 以上种种,被融合在一部以音乐剧为表现形式的电影当中。1975年上映时,影片吸引到了不多的一点注意;但一两年后,通过一些剧场的保留剧目午夜场放映,该片的爱好者们开始渐露头角 -- 他们模仿电影主角的穿着,并“实时参与”影片的放映。
Cult神片《女人的烦恼》在众多Cult电影中,《洛基恐怖秀》属于一部另辟幽径而在票房战役中幸免于难的片子。此外,还有《活死人之夜》(1968)、“恶趣味之王”约翰·沃特斯执导的《粉红色的火烈鸟》(1972)、《女人的烦恼》(1974)、《隔山有眼》(1977)以及《橡皮头》(1977)则是通过“重新放映”的方式在Cult电影名单中争得一席之位。对于院线而言,这类片子重放的租用价格要比首轮放映便宜,这正好和深夜观众人数减少的特点相吻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少拥有常备剧目的电影院因为影院所有权及发行等问题而后继无力。
Cult小品《上班一条虫》有线电视及付费电视台的存在也为Cult电影地位的提高添砖加瓦。《银冀杀手》(1982)虽然没能达到公映的票房目标,却成为了早期HBO及付费电视台的热播宝贝。《上班一条虫》(1999)、《抢救肯尼小子》等因为在Comedy Central节目(美国喜剧频道)中再三播放,而被大众认识。
票房失败之作《上班一条虫》,由于口碑较佳而使影碟租借的热度直线上升,从而实现了票房损失的曲线自救。而《搏击俱乐部》和《穆赫兰道》,则在DVD销售方面赚得相当可观的收入,比院线上映的收益更好。同时,与一般电影相比,Cult电影在电影科技发展早期,更有可能被新颖的影象技术选择来实现放映。
虽然所有流派的各类型电影以及情节套路都有可能成为Cult电影,但由恐怖电影及科幻电影类别派生的Cult电影拥有一个巨大的数目。这可能基于此两类影片爱好者的热爱探究自然万物的本性。Cult电影一般拥有非常规性的情节,奇异的幽默感。那些偏离时下流行电影创作轨迹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纭纭Cult电影中的一员。
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Cult电影,都是独立制作的;创作人员压根儿就没指望得到大众的赞赏。这里说的包括《逍遥骑士》、《粉红色的火烈鸟》、《橡皮头》。另外一些Cult电影则拥有知名电影工作室的支持;不过这类Cult电影放映时基本上赚不了钱,和那些电影工作室的典型作品大相径庭。《银翼杀手》和《搏击俱乐部》就属于此类。很罕见地,也有某部电影一方面是主流制片厂的大投资制作,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但同时也在Cult电影名册中榜上有名—— 激赏和追随这部片子的小部分爱好者被包含在大众当中。这样的片子不多,例如《2001太空漫游》、《出租车司机》和《星球大战》系列。
3.普遍特征
Cult电影的特征:虽然我们难以界定一部影片算不算Cult电影,但从总体上分析,Cult电影或多或少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鬼玩人》 alt=山姆·雷米的Cult经典《鬼玩人》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3240241533.jpg" />山姆·雷米的Cult经典《鬼玩人》1.低廉的B级片。一般地说,大片场大制作的影片都不是Cult电影,例如《角斗士》——虽然里德利·斯哥特曾拍过银翼杀手这样类型的邪典电影。看看拍《蜘蛛侠》赚翻了的山姆·雷米当年当年作品《鬼玩人》,闹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连鬼的吼叫都要演员来亲自上阵。
2.粗俗、做作、夸张的风格。很多人不会喜欢Cult电影,除了厌恶那种生理上的怪异外,他们发现,这些影片充满了荒唐甚至无聊的场景,简单、低级,和一般人追求的洁净、赶上、优美品位大相径庭。《艾德·伍德》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种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会像一般影片那样把过去的时代修饰的精致新鲜。最初,这种风格是由于制作经费所限,后来,却成为了一种刻意追求。一次来表示一种对商业运作、主流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几乎每部后来的Cult电影都有模仿、致敬或颠覆的对象,尤其是恐怖片,经典的造型或者桥段反复出现,那多半是导演少年时喜爱的B级片留给他的影像记忆。
3.多种元素的杂糅。Cult电影基本上都是跨类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科幻片的反乌托邦传统,末世情结、对机械的恐惧、人际之间的冷漠,还有摇滚乐中的叛逆思想、颓废美学、华丽风格、社会批判意识,恐怖片中强烈的视觉刺激,动画的自由表现力,黑色幽默带来的消解……这些往往被充满想象力的、随意的组合在一起,调成一杯滋味难言的鸡尾酒。
4.亚文化。文化、文明一词Culture即来源于Cult。Cult电影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个人化的文化表现,描写得多是边缘人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易装癖、虐恋 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倾向的人(例如痴迷于性与暴力)。通过与社会禁忌对抗,Cult电影获得了一种解放与力量,而那些观众则获得了一个确认自己身份的机会。这种群体认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个道理。Cult电影潜在的会提供一种狂欢的情绪。西方的Cult电影迷们总会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场外表演,展示个性。
5.自成体系。Cult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世界体系,有无数的细节可供引申,这些细节多半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那些fans们通过不断的探寻,强化了影片,使它越发的完整准确——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样。“星战”迷们比卢卡斯更熟悉那个银河系,“大话”迷们能背出周星星早都忘掉的台词。也就是说,Cult电影的观众并不关心影片引申出的话题,他们只关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号》与《珍珠港》再热闹,人们谈论得也只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与二战,是爱情、战争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国》或者“星战”,虽然有无数观众喜欢看,但是这些观众并不都能算领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无数次地观看,并以品味其中的细节为乐趣的人,才真正是Cult电影的Fans。观众选择Cult电影,而Cult电影也选择它的观众。
6.引领时尚。Cult电影一般都十分炫酷,总能带领起某种时尚风潮。当年的皮衣、长发、金属饰物、文身和易装等潮流,后来《黑客帝国》的黑色服饰,都令人们的审美观念随之变化。虽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却会被主流吸收,从另类走向流行。不过,那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却会随着流行日广而渐渐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类的革命到来。
7.艺术电影都不能被称为Cult电影。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塔尔科夫斯基,它的电影也不能算作邪典电影。这倒不是因为不够怪异,只是艺术电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艺术手法上,多半有明确的目的性,而Cult电影却是玩出来的电影,是不会让你正襟危坐,仰头视之电影。
上面说的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Cult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也许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在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里,Cult电影有助于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一切。它使我们有机会发掘自己内心的真相,同哦一些极端的感觉去唤起真实。你也许能感到,总会有一些片子,用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刻,呼唤着你。那就是你的Cult电影。Cult电影一个电影字典和教科书避而不谈的词语,却是令不少影迷趋之若鹜的电影类型。
根据字典解释,Cult有崇拜和迷信的意思,事实上,Cult电影虽然某程度代表了粗陋的制作规模和另类口味,但观众对她的反应又从来相当直接,非爱即恨,喜欢她可以是一生一世,此志不渝。
4.经典影片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Cult电影文化和一系列Cult电影经典作品,正如美国有《洛基恐怖晚会》,英国有《猜火车》、日本则有寺山修司大量异色佳作,反观香港,一般观众或许对Cult电影认识不深,但事实证明,本地影坛却出产了多出扬名国际的Cult电影杰作。
过去数年,随着香港导演和演员纷纷远征好莱坞,不单令北美影坛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香港热,而港片的录像带市场空前蓬勃,亦使外国观众和影评人能更容易和全面认识香港电影,像出身自租带店店员的昆汀·塔伦蒂诺,成名后便多次在访问提到作品里不少重要的灵感来源,都是来自港产片。
在不少西方影评人眼中,香港电影的精彩之处,很大程度源于那内容上的混杂趣味,像一些港产动作片,除了动作元素外,同时又往往包含了喜剧、爱情和悲情等戏剧元素,一出影片的上半部,可以是轻松惹笑,但下半部又变为催泪煽情,这种创作上的精神分裂,不少外国影评人啧啧称奇之余,反认定这正是风格的一部份,须知道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素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创作模式,导演的执行角色重于一切,个人风格反而尚属其次,相反,香港导演却在最艰难的制作条件下,仍能在作品里注入个人特色甚至是开辟言志的空间,这正好反映出香港电影丰富多变的创作活力。
《喋血双雄》 alt=《喋血双雄》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2550628902.jpg" />《喋血双雄》举个例,吴宇森在北美影坛最受注目的港产作品《喋血双雄》(1989)和《辣手神探》(1992),都被影评人归类为出色的Cult电影杰作,电影里在传统类型片的格局中加入了激烈的暴力场面和暧昧的同性恋投射,在浪漫而充满camp味的描写手法下,自有令影评人着迷和雀跃的效果,尽管一些动作场面显得比较刻意和夸张,但因为风格行先,都变成神来之笔。
另一出备受外国观众和影评人青睐的港产Cult电影则是1992年由霍耀良执导,邱淑贞、任达华主演的《赤祼羔羊》,电影在北美等地的录像带市场有很高知名度,而在互联网上的评论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西方影评人从不介意这部电影的原创性,片中桥段极受荷里活片《本能》和法国片《尼基塔》的影响。反而高度肯定她对上述类型片作出了极富趣味的戏谑,另外,电影的动作设计和女同性恋者的武功和魅力,都不乏连环图式的浪漫化处理,这都是西方观众前所未见,难怪西方观众看时兴奋得无以复加。
《艾德·伍德》中饰演Cult大师艾德·伍德 alt=约翰尼·德普在《艾德·伍德》中饰演Cult大师艾德·伍德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3150511697.jpg" />约翰尼·德普在《艾德·伍德》中饰演Cult大师艾德·伍德Cult电影的祖师之一的艾德·伍德,大家看看他的传记电影《艾德·伍德》(1994),本片由蒂姆·波顿执导,可以参考一下1951年的好莱坞,胸怀大志却整日在片场忙碌无所作为的艾德·伍德终于有机会上演一出由他自己导演的戏。然而这一事业刚一开始便以失败告终。听说制片商乔治·韦斯正在策划一部名叫《我改变了性别》的影片,艾德·伍德又马上自荐担任影片的导演兼主演。艾德努力劝说已退休的影星贝拉·卢格斯复出,并要自己的女友多勒瑞斯也参演此片。但尽管筹备工作已完成过半,影片的片名也一再更迭,艾德却仍然没有获得拍片合同。受到挫折的艾德并未放弃梦想,他又为了另一部影片《原子能新娘》的资金四处奔波。为了几万美元的赞助,他屈从于一个肉类批发商的要求,让批发商的儿子饰了片中的英雄角色。
艾德在事业上屡屡受挫,女友多勒瑞斯也离他而去。疲惫的艾德被迫进了医院。在诊所里,艾德遇到了美丽的凯西。两人一见钟情,艾德也因此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出院后不久,机会终于再次降临。艾德得知有家教堂有意赞助影片的拍摄。他立即赶去为自己的科幻片剧本游说。为了让对方满意,艾德还特地让全体人员做了洗礼,并按照教会的要求改了片名。尽管困难重重,艾德仍然在努力而乐观地做着。影片终于上映了。在首映式上,艾德兴奋不已。他自认理想已经实现,终于能被世人永记。然而影片却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艾德·伍德最终仍然只是一个失败的造梦者。 当之无愧地拥有“世上最差导演”头衔的艾德·伍德成了现今Cult影迷们津津乐道的偶像,1994年怪才蒂姆波顿把他的事迹拍成了电影《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出演了这位毫无才华但依旧奋力工作的执著者。
《外星第九号计划》 alt=《外星第九号计划》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3202898108.jpg" />《外星第九号计划》艾德·伍德是位神秘恐怖片导演,他于1950至1960年代以市场口味大量拍摄低预算的科幻恐怖片,其中结合飞碟、吸血鬼、外星人剧情而成的1959年自编自导自演低成本作品《外星第九号计划》,被多位影评人号称是影史最烂的科幻片。他的作品几乎是一场场噩梦,粗俗无聊的剧情令所有人生厌。同时,他的生活和工作的疯狂态度也使他声名狼籍。艾德·伍德晚年因投资失败与酗酒等原因,晚年生活并不顺遂,在他有生之年,他所制造的电影也一直未受到瞩目。不过,就因为他对于电影工作的热情与特殊的邪典电影风格,1980年,从他过世的之后,反而受到部分后代影评人与小众影迷的热爱。这样一位导演本来不应该得到传记工作者的关注,但伯顿就是从中感受到一个毫无才华但奋力工作的执着者的痛苦和欢乐。
《火星人玩转地球》 alt=波顿致敬艾德·伍德的《火星人玩转地球》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929/2014092903170990866.jpg" />波顿致敬艾德·伍德的《火星人玩转地球》在好莱坞这样的梦幻之都,拍摄这样一部噩梦人生,实在是一种讽刺。伯顿对于这位个性突出的前辈的态度可以说是“有爱亦有恨”,一方面“揭发”他的丑恶事迹,一方面也对他执着于电影的精神表示出深深的敬意。在影片结尾,伯顿在一段黑白纪录片中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忠于梦想的失败者的深深敬意。1996年波顿更使用1亿美金的成本,重拍艾德B级科幻片,并将片名称为《火星人玩转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