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电影票限价令有望2012年内出台。针对电影票价过高的问题,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探索增加半价票的场次和时段,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看得起国产电影。
1简介
1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2011年度新闻通气会。
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目前电影票价偏高,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尚难很好满足。针对电影票价偏高的现象,2012年电影局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标准和最高限价。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9日在京表示,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电影局将在2012年进一步推动影院终端安装计算机票务系统,依托新平台上线运行的契机,对于计算机售票的监控和统计,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提高票务管理水平,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电影市场数据发布平台。
2012年,电影局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主要矛头直指所谓的会员票、团体票,对现行的周二半价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阳光场并未限制。根据《意见》的规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全国分为若干类地区,分别制定电影票价指导价格,指导价格为一部影片在各类地区的最高零售票价。普通影片的影院挂牌价格不得高于当地指导价格。3D、巨幕、VIP厅价格可适当上浮,但建议最高不得高于指导价格的50%。严禁任何形式的搭售行为,电影票上标注的价格,不得包括卖品及其他附加费用,所得票款全部参与票房分账。其中可能对现在的电影票房产生最大影响的核心内容是,会员票、团体票不低于影院挂牌价格的70%。
2详情
电影局将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按影片类别和城市地域等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票、团体票也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使电影票价的定价机制科学合理。将争取出台措施,探索增加半价票的场次和时段;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市场监理行为的开展,欢迎社会和广大观众以各种方式帮助电影界监督市场违规行为。
针对日益严重的电影票房“偷、漏、瞒、虚”报现象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电影局将在2012
格。
3通气会全文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广电总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电影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推动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环境日益复杂、思想文化潮流日益多样的形势下,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使中国电影持续保持着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动画影片24部、纪录影片26部、科教影片76部、特种影片5部,电影频道生产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102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
一、2011年电影工作的主要成绩
1.全力配合中心工作,繁荣主流电影创作生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2011年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宣传任务,电影界提前动员,及时部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出了一批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其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以《建党伟业》、《飞天》、《杨善洲》、《郭明义》、《秋之白华》等为代表的重点影片,展现党的伟大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塑造党员光辉形象,不仅表达了电影工作者对党的深厚感情,还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崭新风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辛亥革命》等影片,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灌注民族精神魂魄,再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不朽的历史功绩。这些影片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献礼影片的惯性思维,注重主流文化价值与普通观众欣赏需求相结合,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为繁荣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开辟了新的道路。
2.国产影片冲破压力,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2011年,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国产商业大片渐趋成熟,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大制作影片,积极探索“三性统一”的创作道路,不断提高质量,优化品质,探求中国特色电影大片的规律和特点,力求商业元素与文化内涵的协调共融,强有力地巩固着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该片自上映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市场效益,给中国电影创作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和审美境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小成本影片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中也展示出令人惊喜的爆发力。《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钢的琴》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力量。《失恋33天》以不足千万成本获取了3.5亿票房的事实,不仅创造了市场奇迹,更是提供了宝贵经验,让电影界对中小成本影片特别是现实题材影片充满了新的期待。2011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的有20部,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一批青年电影人才脱颖而出,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主力军,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电影市场持续活跃,影院建设再掀高潮
2011年,全国票房在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之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在前三季度落后于进口片票房的巨大压力下,国产电影以顽强的韧性奋起直追,全年总额再次超过进口影片。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全社会对投资电影的热情和信心继续高涨。2011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在新建影院和新增影厅中,数字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90%影院都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2011年7月,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在河北唐山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河北省近年来数字影院建设的经验,全面推动我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电影放映体系。唐山会议确定了到2015年全国实现每个县级城市都建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60%的县级城市建有多厅影院、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力争在2012年底之前实现县级城市数字电影放映场所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现代化影院的建设成果再次成为产业发展中亮丽的增长点,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均衡和完善,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电影市场正在呈现出由季节性档期向常态化档期过渡的新趋势,影片上映排片趋于更加均衡与合理。除了传统的贺岁档、暑期档、十一黄金周等热门档期外,众多影片将上映时间定位于其他非传统档期,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有力地培育了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年众多影片扎堆旺季、相互挤压的情况正在得以改善,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
4.加强电影公益服务能力,电影事业全面发展
2011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完成的基础之上,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电影放映深入乡村,公益服务目标基本落实。截至 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截止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17.53亿人次,超额完成年度公益放映目标任务。在总局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平台上,为农村放映提供的影片数量达2400多部。
2011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一是主题放映成为主导,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宣传大局,全国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放映活动,放映形式多样,影片类型丰富;二是积极探索公益放映市场运作机制,将片方收益与放映场次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制片方将影片及时投放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监管,稳步推进省级农村数字放映监管平台的建设,有效遏制违规放映等行为,使农村电影由规模放映向规范经营发展。
在电影国际交流方面,2011年,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4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有关单位选送了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82个电影节,有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中国电影保持了上升的文化影响力。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有55部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海外票房比2010年有所下降,这给电影工作者提出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尽力攻克。
二、目前电影工作的新矛盾、新压力、新课题
2010年的电影票房达到百亿之后,被各界认为中国电影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机遇往往产生在历史发展的衔接阶段,往往会经历新旧交错的复杂历程,往往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往往会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正因如此,电影工作者应该始终在电影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面前,努力保持清醒的判断,保持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电影成绩的背后,依然不能摆脱与之相伴随的问题和风险,电影进步的同时,依然要迎接许多陌生课题的挑战与考验。快速发展的电影实践确实给中国电影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面对的新矛盾、新压力、新课题,在许多方面需要全体电影人正面对待、认真思考、抓紧行动。
1.经得住观众评价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仍然不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以高水平的电影艺术质量作为电影创作繁荣的根本标志,是科学发展观在电影工作中的本质体现,也是电影创作人员必须坚守的标准。
目前电影创作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电影作品和电影观众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但不可否认,创作水平的参差不齐,艺术质量的良莠混杂,仍然是制约电影进步的重要因素;个别创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良苗头和现象,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和警觉。
这些问题和现象集中体现在:一是在快速的数量增长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思想贫乏、情感虚假、脱离生活、艺术干瘪的粗制滥造之作,甚至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历史观混乱的不良倾向。二是有少数影片片面追求票房利润,不惜牺牲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追求浅表层次的猎奇、噱头、炫技、感官刺激,有的甚至以血腥、暴力、情色、低俗为卖点,试图以文化折扣换取经济效益。三是出现了原创力不足、想象力匮乏的现象,某类题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随大量的跟风与克隆,使电影创作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复制与改写,思想雷同、情节重复、手法单调。不能否认电影创作者的初衷是好的,但实现创作初衷的步骤方法在有些作品中是明显欠妥的。需要警惕的是,长期的步骤失调、方法欠妥,最终将会改变创作者的初衷和动机。实现电影创作理想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与水平,但如果在相当数量的作品中体现不出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于电影自身则难以自洽,于电影观众则难负责任,于电影文化则形成损害。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电影创作,不以数量的增长为目的,而要以提高质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目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转变电影发展方式、实现电影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优秀影片能够占据年度产量较高份额的创作格局。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谐共赢的市场秩序亟待建立
电影院线制改革等多项市场改革推进以来,电影市场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如何让更多的三性统一的国产影片进入市场,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看得起”国产电影,这是当前电影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由于主流院线的银幕数仍然不足,大型市场框架尚未完成,在迅猛增长的电影创作数量面前,还有相当部分的国产影片不能进入主流院线放映。二是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很好的满足。三是二级市场开发步伐相对缓慢,供片办法不够灵活有效,激励措施也不够得力。较低票价的二轮放映和低价位社区放映刚刚起步,规模远未形成。四是票房收入的“偷、漏、瞒、虚”报现象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五是电影盗版现象屡禁不绝,市场监管仍不规范,严重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的活力。六是新电影在城市市场、农村放映的时间安排,以及推向电视播出和网络观看的时序与节奏还不够合理,需要探索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运作规范。
3.具有规模效益、产业链齐备的市场体系亟待完善
面对当前各地影院建设和市场兴旺的火热场面,还是感觉到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与产业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许多优秀影片因为市场的有限容量和单一选择而难以进入流通领域,这已成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应该看到,新建的现代化大型影院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区域性大城市,电影市场的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均衡、不协调的状态。“后电影”开发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基本依靠本土票房和首轮票房完成利益回收的传统思维和单一模式仍然没有摆脱。网络视频、音像制品、后产品开发、多轮次开发放映等关联电影版权的利益开发还远远不够,电影市场潜力挖掘不足。
4.健康活跃、富于建设性的电影舆论氛围相对薄弱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多元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相比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前,今天的电影所面临的是多种媒体渠道、各种艺术门类的激烈竞争,而电影在其中的文化影响力仍然不够突出,在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中的引导地位仍然不够有力。电影文化也远未在社会中广泛普及,形成更大程度的认同与共识。如何增强电影在社会文化范畴中的更大话语力量,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氛围,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电影快速发展的同时,理应密切关注到全社会对电影提出的批评和意见。电影管理部门和创作人员非常愿意谦逊地面对意见,把所有意见看作是对改革发展的推助和对电影工作的及时提醒。但也真诚地希望来自于媒体的批评能够更有建设性,能够更多体谅中国电影发展至今的历史起点和现实条件,立足电影实际,更加以理服人,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现状,为中国电影提供更多的鼓励和动力。
5.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能力仍然滞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际竞争制定的国家战略,揭示出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但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既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各国观众审美口味的影片还不多,覆盖全球的电影发行网络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营销观念相对落后,这些都成为电影“走出去”的制约和障碍。
三、今年电影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中国电影的全面产业化改革将迈进第十个年头。连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的生机活力与广阔前景,也较为充分地暴露了产业发展初期阻碍中国电影健康、全面和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缺陷乃至痼疾。2012年理应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调整之年和升级之年。中国电影人要以清醒的头脑、务实的姿态、有效的作为,进一步推动电影的大发展大繁荣。
1.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大力实施电影精品战略
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事关电影发展大局,决定产业发展未来。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影工作,推动电影的思想艺术质量与数量产量的协调统一,实现电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提高影片创作质量。提高质量,打造精品的关键在于剧本。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要以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准确把握时代主流、以人民群众为创作主体、从生活中汲取真善美的力量,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在历史题材创作中,要以真实可信为生命,以导向正确为灵魂,发挥历史题材作品以史为鉴、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要找到提高创作质量的突破口,推出更多示范性作品,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整体创作,用标杆性作品来改变创作风尚,以点带面地引领全局改观。
2012年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迎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电影创作将以此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集中全国的优秀创作力量,合理配置创作资源,抓重点项目,按规律办事,力争使国产电影创作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2.树立行业诚信,整顿市场秩序
行业要发展,市场要繁荣,必须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各项规则,确立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影院终端安装计算机票务系统,依托新平台上线运行的契机,对于计算机售票的监控和统计,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提高票务管理水平,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电影市场数据发布平台。对电影票房的 “偷、漏、瞒、虚”报等问题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准备实行红、黄牌警告制度,严重者取消执业资格。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从源头查起,对影片制作、发行、放映流程中可能产生盗版行为的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切实有效地控制盗版。要加强票价体系、分账比例等方面的市场调研,适时出台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确保制片、发行和放映各环节的正当收益,把握市场分配机制的公正和平衡。
出台具体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就映前广告经营归属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促进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和渠道建设,规范版权行为、保护电影后产品的正当权益,拓展产品种类、丰富电影后产品的结构体系,完善经营渠道、打通电影后产品的收益链条。摸索方法和途径,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影网络播映市场的规范管理,合理评估电影网络播映的市场空间和收益。
3.创造良好条件,共享电影成果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发展,观影人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为争取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共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果,除要继续增加影院建设、扩大放映规模外,还需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观影条件。要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按影片类别和城市地域等项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票、团体票也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使电影票价的定价机制科学合理。争取出台措施,探索增加半价票的场次和时段。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市场监理行为的开展,欢迎社会和广大观众以各种方式帮助电影界监督市场违规行为,以促使电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4.推动农村电影放映深入发展,加快县级城市影院建设
力促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新一轮升级,进一步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机制创新,推动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由看到电影向看好电影的过渡。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对科教影片的观影需求,完善故事片放映前加映科教片的有关规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观影条件,积极引导农村电影放映根据本地气候、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放映计划。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和服务,尽快建立“政府指导、企业承担、院线主管”的设备维修体系,以优质的技术服务,保障农村放映的顺利开展。落实唐山会议精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在总结推广各地数字影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出台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推动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电影放映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电影改革发展成果。
5.注重实效,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大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要努力实现中国内涵和国际表达的有机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精心打造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电影对外合作,加大对合拍影片的支持力度。要重点扶持、重点资助具有国际传播潜力的优秀作品。要加强海外渠道建设,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营销主体,构建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覆盖广泛的营销体系。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国有和民营电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境外设立电影营销、发行、放映机构,建设或租用电影院发行放映中国电影。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外语译制队伍,提高中国电影的外语译制水平。要将商业性电影输出、艺术性节展交流和公益性对外放映协同推进,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影响力。
2012年的中国电影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电影全行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