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罗伯特·泽米吉斯和鲍勃·盖尔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就学时相识,两人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很快成了对编剧拍档。泽米吉斯因他的毕业短片《A Field of Honor》得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赏识,后者遂监制了这对写作拍档的前两部电影《一亲芳泽》和《尔虞我诈》,均由泽米吉斯执导。电影上映后口碑都还不错,票房却均告失败。其间,二人还为斯皮尔伯格出点子创作了电影《1941》的剧本,最终成了斯皮尔伯格职业生涯中罕见的失败作品。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剧照《尔虞我诈》上映后,鲍勃·盖尔回到圣路易斯老家探望双亲。在家中的地下室,盖尔翻出了父亲的高中毕业纪念册,意外发现父亲曾是毕业班的班长。盖尔回溯起自己的高中时光,他和班长几乎没有往来。他不由得心想:要是自己和父亲一起上高中的话,两人会成为好友吗?回到加州后,盖尔就把这点子告诉了泽米吉斯 ,后者脑海里立马浮现了这么一幅场景:一名母亲每每告诉儿女,自己读书的时候从没吻过男孩子,但事实上当年的她绝不是这般单纯 。二人把点子推销给了哥伦比亚片厂,成功拿到一个剧本合同,时间是1980年的9月。
泽米吉斯和盖尔打一开始就把剧本主体时间设在了1955年,这样17岁的主人公回到30年前遇上父母,彼此年龄正相仿。此外,这个年份也标志着摇滚乐的诞生和郊区化的蓬勃发展,对于故事的构筑很有好处 。剧本初稿中,Marty平日里干着影院偷拍的活儿,时间机器则是个电冰箱,Marty得跑到内华达的核试验场用上原子爆炸的能量才能回到未来。对此,泽米吉斯“担心孩子们(看了后)会不慎把自己锁到冰箱里去”,而核试验场的高潮戏也注定太过昂贵。二人最终将时间机器改成了一辆 DeLorean跑车,理由是DeLorean拥有独具一格的未来派外观,可以让农夫误认做飞碟的桥段变得真实可信。他们还添上了Marty使用超大吉他扩音器的开场戏,让Marty和博士间的友谊更令人信服。在剧本创作阶段,二人遇上的最大瓶颈是该如何了断母亲对Marty的迷恋,最终还是 泽米吉斯想出了这样一句台词作结,”It’s like I’m kissing my brother.”。恶霸Biff Tannen的姓来自于昔日环球片厂的总裁Ned Tanen,他曾在《一亲芳泽》的剧本会议中对泽米吉斯和盖尔恶语相向。
剧本初稿完成于81年2月,哥伦比亚看过后决定将项目转卖。按照盖尔的说法,“(哥伦比亚)觉得这会是一部挺聪明,也挺温馨的片子,但缺了点性感。他们建议我俩把项目拿给迪斯尼看看,我们决定还是先到其他大片厂试试运气。”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回到未来》这个项目被好莱坞各大片厂拒了个遍,期间剧本也历经了两次修改。80年代早期,青春喜剧的主流是那些针对成人市场的性喜剧,如《开放的美国学府》、《Porky’s》这些个,《回到未来》被拒的原因大多是嫌本子不够荤。盖尔和泽米吉斯最后还是找上了迪斯尼,“他们的回答是,对于一部迪斯尼旗下的家庭电影来说,母亲爱上儿子的题材并不合适”。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剧照不得已,二人在推销过程中开始打出斯皮尔伯格这张王牌,尽管后者并未参与到项目之中——泽米吉斯生怕如若斯皮尔伯格加入,票房仍告失败,自己再也不会有拍电影的机会了。盖尔回忆道“我俩都怕从此被认定只是靠着和斯皮尔伯格的交情才找得到工作”。 某位制片人对项目产生过兴趣,但在得知斯皮尔伯格并未参与后又打了退堂鼓。无奈之下,泽米吉斯只能把《回到未来》搁到一边,去给福克斯拍了电影《绿宝石》,结果票房大获成功,转眼间成了一名前途光明的新锐导演。有了这样的基础,泽米吉斯重又找上了斯皮尔伯格,让环球买下了《回到未来》项目,最终得以开拍。
当时的环球主席Sidney Sheinberg给剧本提了不少建议,比如Marty母亲的名字从Meg改成了Lorraine(来自于Sheinberg的演员妻子 Lorraine Gary),博士的宠物也从猩猩换成了狗 。此外,Sheinberg对《回到未来》这个片名也不满意,认为史上从没有包含“未来”二字的电影获得过成功,要求改成“Spaceman from Pluto”(普鲁托星来客)。他还要Marty在半夜恐吓老爸那场戏里把自己叫成“Darth Vader from the planet Pluto”(普鲁托星来的黑武士),而非剧本中的”Darth Vader from the planet Vulcan”(瓦肯星来的黑武士)(对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系列的双重指涉);再把农场戏孩子手中的漫画从Space Zombies from Pluto(普鲁托星来的太空僵尸)改成Spaceman from Pluto(普鲁托星来客)。此时,斯皮尔伯格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回了份便条给Sheinberg,向Sheinberg的“玩笑便条”致以谢意 (“Dear Sid, Thank you for your most humorous memo. We got a big laugh out of it. Keep‘em coming.”),骄傲的Sheinberg不愿承认自己并非儿戏,只得罢手。
电影在选角方面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迈克尔·J·福克斯一直是扮演Marty McFly的第一人选,但他碰上了赖以成名的剧集《家族的诞生》档期冲突。制作人Gary David Goldberg拒绝了放人的请求,因为福克斯是剧集成功的关键要素,当时还正值另一主演梅雷迪斯·巴克斯特准备临盆无法出演。
《回到未来》的上映档期已经被安排在了85年的5月,而福克斯无法出演的消息直到84年的下半年才得以确认。泽米吉斯的备用人选是C·托马斯·豪威尔和艾瑞克·斯托罗兹,后者因在《面具》(其时还未公映)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制片人赏识,拿到了角色。受选角所累,电影的上映日期两度被推迟。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剧照,迈克尔·J·福克斯饰演Marty McFly电影拍了四个礼拜,泽米吉斯断定选择斯托罗兹是个错误。在和斯皮尔伯格商量后二人毅然决定重选重拍,尽管这样会给原本1400万的预算再多加上个300万。斯皮尔伯格向外界的解释是,泽米吉斯觉得斯托罗兹毫无幽默感,他的“表演极端戏剧化”。盖尔进一步解释说,斯托罗兹的表演完全偏离了角色,而福克斯的气质本就和Marty McFly相近。比如斯托罗兹对踩滑板很不适应,福克斯学起来却是得心应手。事实上电影拍了两周后,斯托罗兹就曾在电话中向彼得·博格丹诺维奇(《面具》的导演)坦白,自己对泽米吉斯和盖尔的指示无所适从,接这部戏是个错误。
1985年1月,梅雷迪斯·巴克斯特产后归来,回到了《家族的诞生》剧组,迈克尔·J·福克斯的档期终于有了点空隙。《回到未来》剧组和Goldberg再度会面,后者终于同意让出福克斯,前提是优先权永远在剧集一方,如果遇上日程冲突, “我们赢”。福克斯很喜欢剧本;泽米吉斯、盖尔对他的高度评价和不惜炒掉斯托罗兹的作为,也给福克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拍好电影中关键的滑板戏,盖尔跑去了加州Venice海滩,找到了两位滑板高手加盟剧组,分别是时任欧洲冠军Per Welinder和极限运动未来的明星人物Tony Hawk,后者为多场戏中的斯托罗兹做了替身。等福克斯加入了剧组,替身也被迫重选,因为二人的身高相差较多。福克斯发现Marty McFly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很具个人意义,“ 我读高中那会儿,就是过着踩滑板追女生玩乐队的日子,甚至还梦想着成为摇滚明星。”
Doc Brown一角的首选是约翰·利特高,他也因档期冲突无法出演。制片人Neil Canton推荐了克里斯托弗·洛伊德,二人因电影《天生爱神》有过合作。洛伊德起初拒绝了这个角色,读过剧本后又改变了主意——其中也少不了夫人力挺的功劳。洛伊德诠释角色的灵感来自于爱因斯坦和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不少戏中他都有着即兴发挥 。电影里,博士把“gigawatts”(十亿瓦特)这个单词读成了“jigowatts”,这来自于泽米吉斯、盖尔研究剧本时遇上的某个物理学家。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剧照,克里斯托弗·洛伊德饰演Doc Brown(左)、Lea Thompson饰演得母亲Lorraine McFly(右)克利斯丁·格拉夫扮演了父亲George McFly。按照泽米吉斯的说法,角色的书呆子怪样大多来自于Glover的个人创造,比如那双手颤抖的习惯。泽米吉斯也开玩笑说“(拍片时)得不断往克利斯丁身上扔张网(提醒提醒),因为当他诠释角色时,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走神”。
Lea Thompson凭借曾和斯托罗兹出演对手戏(《疯狂野生活》)得到了母亲Lorraine McFly的角色。电影开头时化的老妆每次都要花上她整整三个半小时。
托马斯·F·威尔森是在初始选择J. J. Cohen被放弃后得到了恶霸Biff Tannen的角色——因为Cohen的块头看上去还不足以欺凌斯托罗兹,他最后演了Biff的帮凶之一。如果打一开始就是福克斯出演,Cohen很可能就拿到了Biff的角色,因为他的个头要比福克斯高出很多。
有趣的是,迈克尔·J·福克斯的真实年龄比电影里的母亲Lea Thompson只小了十天,比父亲克利斯丁·格拉夫更是大了将近三岁。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剧照,Biff和他的团伙拍摄
福克斯加入《回到未来》剧组后,每个工作日都要来回赶场——白天为《家族的诞生》拍戏,晚上来到电影片场,从六点半拍到凌晨两点半才收工,平均一天只能睡上五个钟头。到了周五,他会从晚上十点拍到早上六七点,然后整个周末都用来赶拍外景日戏。福克斯感到精疲力尽,但“能够进入电影、电视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虽然从没想过二者会同步发生。我只是正巧踏上了这段奇异的旅程。” 对此,泽米吉斯也深有同感,他把《回到未来》叫做“这部永远不会收工的电影”。天天赶着拍夜戏,泽米吉斯感觉自己一直身处“半梦半醒”的状态,连带外型也是“有生以来最胖最病态最不成样的”。
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山谷镇场景是在环球片场的Courthouse Square上搭建的。鲍勃·盖尔解释说,这片子不可能跑去实地外景拍摄,“因为没有哪座城市会同意让电影剧组把镇子改装到五十年代的样子”。搭景时,剧组“决定先把镇子装潢得美轮美奂,拍好五十年代的戏份;然后把镇子往脏里整,变得荒凉丑陋,再拍八十年代的戏。” Doc Brown家的内景设在了著名的Robert R. Blacker House,外景则是另一处历史名胜Gamble House。
由于克里斯托弗·洛伊德和迈克尔·J·福克斯身高差距太大(前者高了足有半尺多),剧组必须想办法进行弥补。拍摄过程中,泽米吉斯会刻意让二人前后错开一定的距离,并根据不同的镜头长度适时调整;拍特写时则是让洛伊德弓下背来,好让两人同时入画。
为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搭造的Lyon地产外景拍高潮钟楼戏时,为了制造暴风的效果,剧组使用了一台McBride装置。按照盖尔的说法,McBride“基本上就是一种装在吊车上的飞机引擎”,拍摄时它被放在了离演员十五英尺的地方。装置产生的噪音非常之大,福克斯和洛伊德的所有对白不得不在后期进行重录。此外,McBride装置还损害到了福克斯的健康——在拍完Marty向钟楼上的博士喊叫这场戏后,福克斯咳出了血。
后期制作
电影最终于1985年4月20日杀青,总计历时百天,上映档期也从五月延后到了八月。但由于试映极其成功(制片人Frank Marshall:“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试映会,观众们的热烈劲儿快把屋顶给撑破了”),Sheinberg拍板把公映日期又调前到了7月3日。为了确保按时完成,片厂专门配置了两名电影剪辑师——Arthur Schmidt和Harry Keramidas,许多声音剪辑师更是二十四小时昼夜工作。比起初剪来,最终的版本又删掉了八分钟内容,包括了Marty见到母亲考试作弊、 George去救Lorraine前被困电话亭等段落。Marty在舞会上表演“Johnny B. Goode”的经典场景也险些被砍,因为泽米吉斯觉得它有延误剧情发展之嫌。所幸试映的观众对这段很是宠爱,最后得以保留。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为电影制作了32个特效镜头,最初的成品一直不能让泽米吉斯、盖尔满意,经反复修改后终于在电影完工前一周得以通过。
电影原声封面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原声带封面《回到未来》的配乐由亚伦·史维斯查操刀,他之前曾和泽米吉斯在《绿宝石》上有过合作。斯皮尔伯格并不欣赏《绿宝石》的配乐,所以对雇用史维斯查持有保留意见。为此,尽管《回到未来》的电影主题并不宏大,泽米吉斯仍建议史维斯查把配乐写得气势磅礴富有史诗化,希望能借此打动斯皮尔伯格。配乐的录音工作开始于第一次试映前两周,乐团的编制之大在当时是空前的。在一场试映会(所用的临时音乐一部分来自于已完成的配乐)上,斯皮尔伯格听到一段格外宏大的乐段后告诉泽米吉斯,“这片子需要的就是这类型的音乐”,浑然不知这一段正来自于史维斯查所写的配乐。史维斯查还起了让当红乐队“Huey Lewis and the News”写主题歌的点子:乐队写的第一首歌被环球否决,于是又写了第二首“The Power of Love”。片场很喜欢这后一首,但又为歌名与片名无关感到头疼。不得已之下,他们广发信函给了各家电台,要求对方放歌时一定把片名也一并提了。最终,乐队写的头一首歌“Back in Time”还是被收入了电影,乐队灵魂Huey Lewis也客串了那个轰走Marty乐队的评委角色。
1985年7月3日,《回到未来》在北美1200块银幕同时开画。当时的福克斯正在伦敦拍摄《家族的诞生》特辑,无法分身参与电影宣传,泽米吉斯担心票房会因此大受影响。盖尔也对环球推出的电影宣传语“Are you telling me my mother’s got the hots for me?”很不满意。最终结果却是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回到未来》在北美票房冠军的宝座上坐了整整11个礼拜。盖尔回忆道,“我们的次周票房高过了首周,这表明好口碑带来的口耳相传起到了大作用。到了八月份,《欧洲假期》首映时曾把我们踢下第一的宝座,但接下来那周起我们又回到了榜首的位置。” 电影最终在北美、海外市场分别收入2.1和1.7亿美元,全球总票房达到了3.8亿美元之巨。《回到未来》一举夺得了85年度的票房冠军,其开画成绩也在当年位列第四。将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在内的话,《回到未来》在影史总票房榜上排行第59。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认为《回到未来》有着和弗兰克·卡普拉电影相似的主题,尤其是《生活多美好》。他提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在忠实遵循着好莱坞经典时期的传统,专为合适的项目匹配合适的导演。《纽约时报》的Janet Maslin认为电影的成功在于其均衡发展的故事线。年幼时即看了《回到未来》的Christopher Null将其称为“一部将科幻、动作、喜剧和浪漫元素融合得完美无缺、老少咸宜的精华八零电影”。《芝加哥读者报》的Dave Kehr认为盖尔和泽米吉斯写出了一个将科幻、严肃和幽默元素平衡得完美无缺的剧本。《综艺》对影片的表演大加赞赏,称福克斯和洛伊德对人物间友情的塑造让人联想到了亚瑟王与魔法师梅林的传奇友谊。BBC对剧本的高度复杂性、完整性给予了赞扬,称“任何之前微小的细节都会在后来的剧情里变得重要”。 烂番茄网站总计收集了四十四篇《回到未来》影评,新鲜度达到了96%。
当年的奥斯卡上,《回到未来》荣获最佳音效剪辑奖,还拿到了最佳原创歌曲(“The Power of Love”)、音效和原创剧本三项提名。同年,电影赢得了科幻界权威的“雨果奖”(Hugo Award for Best Dramatic Presentation)和“土星奖”(Saturn Award for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年度最佳电影,迈克尔·J·福克斯和特效师也拿到了“土星奖”的对应奖项,导演泽米吉斯、配乐师亚伦·史维斯查、服装设计师Deborah Lynn Scott和男女配角Lea Thompson、克利斯丁·格拉夫、托马斯·F·威尔森获得了相应提名。在该年度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上,《回到未来》拿到了最佳电影、原创剧本、视觉效果、场景设计、剪辑五项提名;在金球奖上,影片也有最佳电影(音乐或喜剧类)、原创歌曲(”The Power of Love”)、男主角(音乐或喜剧类,福克斯)和剧本四项提名斩获。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周边产品
文化影响
时任美国总统前演员罗纳德·里根对《回到未来》很是喜爱。电影里有场1955年的戏,博士对里根会成为总统的说法大表怀疑。头一回看到这段时,里根特地要求放映师倒卷重放。 在次年的《国情咨文》里,他引用了电影结尾那句对白,“Never has there been a more exciting time to be alive, a time of rousing wonder and heroic achievement. As they said in the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Where we’re going, we don’t need roads.” 另一位美国总统老布什也曾在演讲中对《回到未来》有过引用。
电影的成功引发了两部套拍的续集,分别是89年的《回到未来2》(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和90年的《回到未来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此外,福克斯电视网拍过一季《回到未来》动画剧集,环球则为自己的主题公园拍了一段《Back to the Future: The Ride》短片。
近年来,《回到未来》的名字屡屡出现在五花八门的电影榜单中:在《娱乐周刊》评出的五十佳高校电影中,它排在了28位;在06年《帝国》杂志的读者投票中,它被选为影史第二十佳电影;08年美国电影学会(AFI)推出的美国影史十大类型片十佳榜单中,《回到未来》位列科幻类的第十名;在英国 Channel 4的“五十部死前必看电影”榜单中,它也高居第十。
2007年12月27日,《回到未来》因其在“文化上、历史上和美学上的重要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了国家电影目录(National Film Registry)。
文/汽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