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斯法典到分级制度
191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受理了一起上诉案,原告是互助电影公司,被告是俄亥俄州工业委员会。案子的起因是俄亥俄州通过了本州的电影审查法案,在该州的工业委员会授权下组建了电检机构。如果放映商未经审查自行放映电影,可能面临二十五美元到一百美元的罚金,或者三十天到一年的监禁。审查标准是“道德的、教育的、娱乐的或者无害的”。
对于互助电影公司来说,虽说放映的电影不都是暴力和色情,但为了吸引眼球招徕顾客,以上这些元素也确实广泛地存在于他们的电影中。互助电影公司将面临买来的片子被枪毙,白白受一笔经济损失。在法庭上,互助电影公司的律师认为电影是“出版物”,是“胶片化的书”,应该享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权利的保护。
按照美国宪法,言论自由的制度保障有一个原则--禁止事先限制,通俗点说就是任何言论、报纸和书籍的发表和出版发行,无须政府事先核准和核发执照。如果电影能被认定为言论,那么俄亥俄州的事先审查自然违宪。
《一个国家的诞生》海报但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以九比零的票数驳回了互助电影公司的上诉,他们认为电影是商业,是“简单而纯粹的娱乐”,是“奇观或表演秀”,而非与文学、艺术、哲学等相似的个人表达,自然无法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的保护,“禁止事先限制”的原则不适用,俄亥俄州对电影事先审查理所应当。判决一出,其他有电检制度的州、市愈发的义正辞严,没有电检制度的地区也跟风出台自己的法律。此后四十三年,美国电影工业一直处在电影审查的阴影下。
主笔判词的麦肯纳大法官还写道:“由于电影的吸引力和放映的方式,使它本身具有的邪恶本能被放大了。”生杀大权被操于各种审查机构之手,电影业一片哀号之声:“我们是不法之徒吗?”
丑闻促使海斯上任
早在1896年,爱迪生的公司制作的《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是银幕上第一次出现吻戏,在票房大卖的同时,也第一次招来了卫道士们声讨电影的浪潮。从此,呼唤电影检查的声音不绝于耳,政客、警察、教会、妇女组织、社会革新者们众口一词:“除非法律进行干预,就像它对肉类制品和纯净食品的生产进行监督那样,否则电影将继续向我们的社会肌体注入腐败元素。”
1907年,芝加哥率先通过电影审查法。在州一级,宾夕法尼亚首先于1911年通过电影审查法并成立了审查委员会。在互助电影公司败诉的同年,有“好莱坞之父”之称的大卫·格里菲斯推出了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好莱坞大制作的开端。由于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一上映就引发巨大的争议。芝加哥、俄亥俄州、丹佛、匹兹堡、圣路易、堪萨斯城和明尼阿波利斯禁止此片上映。各州的立法机构为谋求此片的禁映至少通过了八项法律。这是第一次震动全美的禁映事件。
1915年的美国电影工业翅膀还没长硬,那一年路易斯·梅耶加入美国籍才三年,没人能预见到他日后将要执掌一个电影帝国--米高梅;那一年卡尔·莱默尔在洛杉矶附近买下一片面积为250公顷的牧场,日后大名鼎鼎的“环球城”才开始奠基。总之,八大电影公司的创始人们还忙于扩张市场、兼并同行,内部的纷争让电影业缺乏一个代表整体利益的发言人,在争取宪法保护和舆论支持上毫无作为。
玛丽·碧克馥短短五年后的二十年代初,好莱坞已非吴下阿蒙。廉价的“镍币影院”早被淘汰,许多规模宏大、设施豪华的电影宫在各大都市建成,像纽约的洛克希电影宫就有6200个座位,伴奏的乐器有一组十二个总重4.5吨的编钟和二十一架斯坦威三角钢琴,电影宫的耗电量足够供应一座两万五千人的小城镇。电影也不仅仅再是下等人的娱乐,上流人士和普通市民在一座电影宫中同乐。然而,一场危机再次袭来。
1920年,第一代“美国甜心”玛丽·璧克馥闪电般离婚与其老搭档道格拉斯·范朋克闪电般结婚。对二十年代的美国观众来说,离婚“玷污”了璧克馥“天真无邪”的银幕形象,更别说看似“纯洁”的璧克馥实际上在离婚之前就与范朋克有染。璧克馥的浪漫情史经娱乐新闻大肆渲染、报道后,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随之大打折扣,一些地方组织和机构甚至发起了抵制璧克馥影片的运动。
1920年9月5日,当时与卓别林齐名的喜剧明星阿巴克尔在旧金山举办了一次舞会,一名到场的“女演员”病倒,四天后死亡。阿巴克尔被控奸杀了这个女子,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报纸大力渲染,案子还没开庭阿巴克尔已经被刻画成一个骄奢淫逸的流氓。许多妇女组织在全国各地举行了抗议阿巴克尔的游行,愤怒声讨好莱坞的糜烂生活。大批妇女涌向旧金山法院要求处死阿巴克尔。阿巴克尔的妻子试图为丈夫申辩,在法庭外遭人枪杀。
对于保守势力而言,明星银幕外“越轨”的生活常常成了封禁其影片的借口。更恐怖的是,许多国会议员纷纷站出来,呼吁成立中央电影审查机构。此前,片商们一直视联邦政府介入为电影业的末日,因为一部电影被部分州禁映,还能从别的州收回点成本,要是全国禁映,那可是血本无归。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腰包鼓起来的好莱坞不得不出手了。
1922年,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发起成立了“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MPPDA),以年薪十万美元的高薪聘请哈定总统竞选班子负责人、美国邮政部长、基督教长老会长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威尔·海斯出任主席。
当年4月12日,阿巴克尔一案终审,原先的指控不能成立,他被宣布无罪释放,然而,公众舆论还是觉得他“有罪”。一周后,海斯烧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永远禁映阿巴克尔的电影。
第一部被海斯法典审查的电影——《蓝天使》《海斯法典》禁拍很多细节
此时,美国已经有三十七个州通过了整整一百个电检法案,情况相当危急。此时的海斯对好莱坞的控制力只是徒有其名,他的办公室设在纽约而不是洛杉矶,摄影棚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他也不知道。好莱坞请海斯只是想利用他的地位和人脉,协调电影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MPPDA实际上更像一个公关公司。海斯也主要将精力摆在减少关于影艺圈的负面报道上。1924年,他提出一个“自律方案”,要求制片厂在拍摄一部影片前,向海斯办公室提交一份内容提要。好莱坞的大佬们哪会理会一个打工的对自己的主营业务指手画脚,依旧我行我素。
二十年代末,有声电影出现,在观影人次达到巅峰的同时,性感女郎除了搔首弄姿还可以用莺声燕语挑逗观众;罪犯们在杀人越货之后也可以振振有词地以社会不公来为自己辩护。外界要求对电影的道德内容加以节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30年,天主教出版商马丁·奎格利和耶稣会牧师丹尼·劳德以及天主教媒体人约瑟夫·布里恩等人起草了一份严格规范电影界人士行为的文件,他们的思路是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就进行干预,保证影片在道德和政治上不越轨。这份文件被海斯所接纳,名为《电影制作法典》,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
法典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和12大项应该禁止的内容。对电影表现犯罪、性、粗俗、舞蹈、种族关系、民族情感、宗教以及所使用的语言、影片片名等方面作了近乎苛刻的详细规定,比如在“必须维护神圣的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原则下,规定影片不得将“通奸和不正当性行为(包括未婚性行为、婚外恋、其他‘不自然’的性行为等)具体化、合法化,或将其处理得有诱惑性”;不得表现“激情场景”;不得表现“异族通婚”等。在表现罪犯和犯罪方面,任何时候均“不得将观众的同情导向犯罪、越轨、邪恶或罪孽一边”;“不得以对触犯法律和司法行为的同情出现,亦不得以诱导对此类行为的模仿出现”。还有不能以任何方式描绘贩毒,避免让观众注意这个行业的存在;不能过多描绘饮酒。在法典不厌其烦开列的一长串不得使用的所谓“污言秽语”中,不仅有Sex(性)、whore(妓女)、hot(性感)、Slut(荡妇)等粗词,还包括很多广泛使用的俚语,如hell(地狱)、damn(该死的)等。
总之,如果一个电影工作者想要展现世界的“原色”,那么《海斯法典》要求把在保守势力和天主教会看来不和谐的地方“咔嚓”掉。
好莱坞早期性感女星——梅·韦斯特反对声浪之下,好莱坞就范
好莱坞的巨头们花钱请人给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枷锁,这当然不可以接受。在他们看来,法典不允许电影人对传统道德观有一点质疑,不允许影片对社会腐败现象有一点揭示。以米高梅制片部门首脑欧文·萨尔伯格为代表的好莱坞大亨们指出:电影是对当代社会现象巨细无遗的反映。观众爱看什么由他们自己决定,用不着别人来帮他们另立标准。海斯带着他的《法典》起草团队跑到洛杉矶继续游说,磨了一天嘴皮之后,好莱坞巨头们却同意了。合理的内情是,好莱坞不想惹怒法典背后的天主教势力,也没想真的执行法典。1930年3月31日,《法典》正式颁布。
第一部被“海斯办公室”审查的电影是约瑟夫·冯·斯登堡执导的《蓝天使》,这部影史名作最大的功绩就是捧红了性感女神玛琳·黛德丽,她在片中穿着暴露、抽烟喝酒,在舞台上高跷起裸露着的大腿,冶艳的妖妇之路从这里起步,一走就是三十年。电影情节是一名教授爱上了黛德丽扮演的歌女,并与她结婚。婚后的他在剧场做了一名小丑,他无法容忍妻子同其他男人欢娱而发疯,最后悲惨地死去。这部电影触犯《法典》的地方不止一处,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海斯的手下竟然对电影赞不绝口。但电影在一些地方被禁映,有些地方检察官们更是大动剪刀。
《蓝天使》的情况说明了海斯此时的尴尬,他没有删改的权力,更不要说禁映,只有建议修改的权力,听不听全看制片人们的心情。海斯拿着好莱坞发的工资,也没有硬来的资本,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制片商们听话。而在制片人们看来,《法典》干脆就没法执行,就拿《蓝天使》来说,“不能把通奸表现得具有诱惑力”,可是电影是视觉艺术,女明星都是性感妖艳,难不成把黛德丽换成个姿色平庸、“没有诱惑力”的,教授被勾引的说服力何在?电影又有谁要看?
那几年的经济危机导致观影人数下降,急于扩张大肆举债的好莱坞巨头们想钱想疯了,不但没有按照法典老老实实做人,反而殚精竭虑地往色情和暴力上招呼。派拉蒙的西席·地米尔执导了以《罗宫春色》为代表的几部古装片,反正故事发生在古罗马不在美国,反正那是异教徒勾引基督徒放弃信仰的勾当,地米尔让美女们大跳艳舞,有女演员回忆,尽管穿了28件衣服,还是感觉什么都没穿。百老汇当红女星梅·韦斯特也走上了大银幕,在《侬本多情》和《我不是天使》中用她独特的一语双关挑逗着男性。
《疤面人》海报华纳走的是刚猛路线,他们把那几年芝加哥犯罪集团的事迹直接搬上银幕。最著名的黑帮片有三部--《小凯撒》、《国民公敌》、《疤面人》。它们情节上有一些共同点:来自市井的小混混凭借着大开杀戒一步步变成黑帮老大,然后左手端香槟、右手夹雪茄、怀中坐美女、出门开豪车,尽管最后要么良心发现要么死于枪下,但影片大多数时候由他们统揽全局,警察只是一个陪衬。对他们的解读也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有人看到了卑鄙冷血,有人看到了机智勇敢。更为刺激的是,《国民公敌》中主人公对女人大打出手,《疤面人》的主人公对自己美丽的妹妹关怀备至,但他一看到妹妹有追求者就火冒三丈,虽然没有点明,但多少暗示了一丝不伦的情结。
尽管海斯和他的手下婆婆妈妈地对剧本没少提修改意见,奔赴全国各地大费周章地让影片得以上映,但还是刺激得天主教会发起了抵制活动,教会还向华尔街施压,不再给好莱坞贷款。1934年,“天主教道德联盟”成立,专门职责就是检视好莱坞影片的道德内容,他们会给上映影片打上三类标签,好、中、坏,要求教徒抵制那些“坏的”、“不道德”的影片。神父们拿着小本站在电影院门口,记下不听话的教徒,有人看了部《人猿泰山》就成为罪人,因为在某些教师们看来,女主角的裙子太短。
在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之下,好莱坞意识到做生意不能冒犯太多人,终于就范。
法典成就《卡萨布兰卡》结局
1934年,海斯雇佣天主教徒约瑟夫·布里恩掌管新成立的法典执行局(PCA),他要求:所有剧本在开拍前必须送呈待批;影片终剪版必须与经过批准的剧本相吻合;凡是有违“法典”的影片,均不能加盖该委员会的批准章;任何未经该委员会批准、擅自上映影片的制片人或发行商将被课以两万五千美元罚款。由于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均属MPPDA成员,且掌控了当时70%的首轮影院,因此该法典在执行方面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为确保万无一失,PCA还不时派员坐镇摄制现场,检查、监督对剧本的执行情况,尤其是服装、舞蹈、对话等。好莱坞的自我审查体系开始运作,回避了严肃重大的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渐渐平息了外界的反对。从1934年到五十年代,黄金时期的好莱坞电影,无不深深打上了《海斯法典》的烙印。
《卡萨布兰卡》海报就拿《卡萨布兰卡》来说,布里恩在看过剧本后,反对明确地提及里克和伊尔莎在巴黎曾经同居,和雷诺上尉向恳求发放护照的女人索取性贿赂。坚持法典的规定也堵死了男女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性,因为伊尔莎已经订婚,法典不允许婚外情。这反而成就了《卡萨布兰卡》的经典桥段--里克高贵地放弃这段感情。其实在《法典》的要求下,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葛丽泰·嘉宝主演的托翁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也免不了受到法典的“匡正”:布里恩要求尽可能地压缩不正当爱情行为的细节,不允许长时间谈情说爱、不允许热烈地接吻、不允许手拉手逛公园。他对安娜和沃伦斯基一起吃早餐的情节大为不安,认定这会导致观众判断两人已经同居。还要求删掉安娜非婚生育的情节,以至于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问:“我想请教一下,如果不涉及性关系和通奸,我又怎么拍这部影片?”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安娜和沃伦斯基几乎没有什么身体接触,他们真实关系的细节全凭猜想,但剧中其他角色却不断地对两人进行各种警告和谴责,这是因为布里恩要求把安娜的罪行表现得明白无误,整部电影充满了说教味。
如何让吻戏超过三秒钟
面对法典,导演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电影经典《双重赔偿》改编自詹姆斯·M·凯恩的小说,讲述了一对奸夫淫妇谋杀亲夫诈领巨额保险金的故事。原作发表于1935年,当时数家好莱坞公司争相购买改编权,开价最高的是两万五千美元。但布里恩警告制片人,拍这部电影?想都别想。八年后,詹姆斯·M·凯恩的文集出版,派拉蒙又想起这部小说,觉得非常适合比利·怀尔德,再次咨询布里恩,得到的答复照旧。但派拉蒙决定冒一把险,花一万五千美元买下改编权。比利·怀尔德写出了剧本交给布里恩,后者只是提出女主角一出场衣着不要太暴露等几个细节上的修改,本子竟然通过了。詹姆斯·M·凯恩对布里恩一直耿耿于怀,因为此人让自己少挣了一万美元。至于比利·怀尔德动了什么手脚让剧本通过布里恩的法眼,有一个经典桥段颇能说明问题:男女抱在一起后,镜头一转,男人跷着腿躺在沙发上,女人补着妆。中间发生了什么?意会。
比起比利·怀尔德的机智,希区柯克就有些耍无赖了。在拍摄《美人计》的时候,由于法典规定吻戏不得超过三秒,他就让男女演员吻三秒停一下再吻,最后我们看到加里·格兰特抱着英格丽·褒曼连续并间断地“啃”了两分半钟。
简·拉塞尔最嚣张的是电影业和航空业的双料大亨、睡遍好莱坞女星的花花公子霍华德·休斯,之前提到的《疤面人》投资人就是他。1941年他投拍电影《歹徒》,为了突出女星简·拉塞尔傲人的胸部,他甚至亲手制作了一副胸垫。PCA当然不能让这种公然挑衅得逞,在他们的要求下,休斯不情愿地剪掉了四十英尺长的镜头,也就是差不多半分钟的剧情,在这个片段中,拉塞尔酥胸半露(尺度当然和今天的车模没法相比)。但就是这样,二十世纪福克斯还是结束了和休斯签订的发行合同。上百万的投资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
休斯当然不会坐看投资成空,他命人四处联络政府人士、妇女组织甚至家庭主妇,把这电影里涉及了所谓“猥亵情节”的事抖搂了出去。公众果然掀起了抗议的声浪,试图阻止影片的上映,这反倒成为了休斯为影片宣传造势搞出的噱头。炒作似乎助推了影片的解禁,挑战审查当局尺度的做法所引发的争议为影片积攒了更多的关注度,《歹徒》在1943年获得了在影院公映一周的机会。1946年4月23日,《歹徒》终于大范围地公演,影片随即引爆了票房,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想看,休斯和PCA争来吵去到底为了什么?
普雷明格是挑战法典的先锋
1945年海斯退休,MPPDA改名为“美国电影协会”(MPAA)。法典权威的打破始自1948年,在“派拉蒙VS合众国”一案中,五大电影公司对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垂直垄断被判为非法,制片和放映被剥离。这对独立制片人和院线来说都是松绑,他们都不是MPAA的会员,当然可以不接受法典的约束。
1950年,一名发行商引进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巨匠罗西里尼的短片《奇迹》,该片描述一名头脑简单的村姑,在山边被路过的陌生人诱奸,她以为这个男人是使徒圣约瑟。一些宗教界人士认为电影“渎圣”,纽约的电检机构禁止电影上映。1952年,官司再次打到最高法院,这一次,大法官们第一次明确赋予电影以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地位,享有言论自由与新闻出版自由。
判决为电影的发展赢得了空间,而诞生了二十多年的法典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道德面前也越发显得蠢笨和过时。更重要的是,此时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面对这个新的免费竞争者,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手段有两个--彩色宽银幕巨制和突破尺度。对法典发起挑战的尖兵是奥托·普雷明格,武器自然是拍电影。1951年,普雷明格准备把一出成功的百老汇舞台剧《月亮是蓝色的》改编成电影,并且和联艺公司签订了合同。他主动降低了自己作为制片人和导演的薪水,换取了影片75%的利润,另外,他有对影片绝对的控制权,联艺没有迫使他修改电影的权力。
奥托·普雷明格给了海斯法典致命一击电影是一部喜剧,讲述两个花花公子对一个年轻女子打起了主意,但他们很快发现,女孩对当时社会上热门的道德与性一类话题的讨论更感兴趣,而且,她也没打算将自己的贞操献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当年7月13日,布里恩给编剧打电话,提醒他“剧本对于非法的性关系及角色间的相互调情等情节的处理过于轻率,并有着鼓励的意味”。年底,普雷明格递交了一份修改后的剧本,但还是被枪毙。1952年1月,普雷明格和编剧告诉布里恩,他们将不再对剧本做出修改。电影杀青后,布里恩再次申明,《月亮是蓝色的》将不会获得发行许可。联艺决定退出MPAA,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发行影片,结果电影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但是堪萨斯、俄亥俄、马里兰三州还是下了禁令,不过这不妨碍人们开车去其他地方观看。
普雷明格和联艺把马里兰州电检机构告上该州法庭,在判词中,法官推翻了审查机构的裁决,称该片是“一部带着天真无邪而又不失娇嗔的气质、讲述着纯爱故事的轻喜剧”。普雷明格和联艺公司此后又向堪萨斯州提出了解禁的申请,然而,该州的法院宣布支持禁令。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念,导演及制片方把这桩公案上呈到了美国最高法院,1955年10月24日,堪萨斯州最高法院的裁决终被推翻。
这部电影的成功大大削弱了法典的权威,普雷明格再接再厉,1955年,他拍摄了《金臂人》,该片牵扯了“毒品”这个禁忌话题,PCA并没有将发行许可授予该片,但影片再次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公映了。影星弗兰克·辛纳屈饰演一名瘾君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这简直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对《金臂人》的鼓励。在1959年的《一个凶杀案的解析》中,普雷明格又把目光对准了强奸,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并且在五十年后入选美国电影学会的“十大法庭片”。
电影分级制取代《海斯法典》
进入六十年代,伴随着性解放和嬉皮士运动,《海斯法典》越来越不被电影人当回事,1964年,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拒不删减电影《典当商》中女演员裸露胸部的镜头,而纽约的地方审查委员会则在该片未执行PCA删减要求的情况下,给《典当商》的上映开了绿灯。最终,MPAA给予了该片一次“例外”裁定,即“对审查当局认为不合条例的情节,须在片段的长度上进行缩减处理”。《纽约时报》则称:“这个前所未有的裁定,在所难免地将成为此后相关裁定的先例”。1966年,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灵欲春宵》包含着大量的粗口,MPAA在和制片方谈判后进行了妥协,该片成为第一部标示着“18岁以下观众需要父母陪同观看”的电影,也获得了当时奥斯卡全部十三个奖项的提名,影史罕见。同年,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引进美国,被法典所否定,但米高梅照旧发行,违背了“任何MPAA成员公司无法典章印都不得自行发行影片的自愿协定”。《海斯法典》终于走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
1968年,MPAA推出的分级制度正式确立。最初的分级有四个级别:G级:大众级,老少皆宜;M级:建议父母指导,但所有人都可以观看;R级:16岁以下(后来提高到17岁)须有父母或成人陪伴;X级:16岁以下禁止观看。分级是自愿的,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片商若不想送审,影片就附上“未评级”字样。若对评级不满意,可以要求重新评审,还可以向一个委员会申诉。评级只是给父母提供一个判断未成年子女是否适合观看某部影片的参考。
《天使爱美丽》被匪夷所思的评定为R级最初,MPAA只给前三级的字样申请了专利权,而忽略了X级。X级刚开始也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像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午夜牛郎》就获得了1969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但由于没有申请专利,它被许多色情片商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M级最初被许多父母认为比R级还严厉,后来被改为PG级(建议父母指导)。1984年由于《夺宝奇兵2》中出现的一些血腥和恐怖镜头,又分出来一个PG13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四级制变成了五级制。1990年,《亨利和琼》因过多的性爱暴露镜头与毫不掩饰的女同性恋场面,被定义为X级,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抗议把自己的作品和色情电影画等号,MPAA决定将X级改名为NC17级(17岁或者以下观众禁止观看),并申请专利,免得再被钻空子。
评级和影片的质量无关,X和NC17中尽管烂片不少,但也不乏影史经典。林赛·安德森拿到金棕榈的《如果》最初就是X,删减后才降为R;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贝托鲁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1900》、《戏梦巴黎》也都拿过X或者NC17。布莱恩·帕尔马1983年翻拍自《疤面人》的《疤面煞星》,由阿尔·帕西诺主演,除了暴力场面,片中出现了226次“fuck”,影史第一,也被打上X的标签。在情色片方面,西班牙国宝级导演阿尔莫多瓦的作品进入NC17的比较多,恐怖片方面,乔治·罗梅罗、达里奥·阿基多等导演“上榜”作品较多。像新老牌的《德州电锯杀人狂》,板上钉钉的NC17。
一般来说,片商都希望评级越低越好,也就是潜在受众群越大越赚钱。如果被评为NC17,那就只能在很少的艺术院线上映,报纸电视上也不能出现电影的广告,大的影碟出租连锁店也不会有NC17的电影。由于每部电影的评委为8到13个身为父母的成年人,身份保密,评级流程保密,因此美国的电影评级也不断遭到人们的诟病。人们感觉评委对性管得太死,对暴力却网开一面,这一点和欧洲刚好相反,比如文艺片《天使爱美丽》因为片头有一些一晃而过的做爱镜头竟然被定为R级,有些匪夷所思。
MPAA拿着好莱坞大公司的钱,能否给予大公司出品和独立电影公平的评级待遇,很多独立导演对此表示怀疑。客观性也很难保证,“少许暴力”和“过分暴力”有什么区别?如何量化,人们不知道。但不管怎么样,绝非完美的电影评级总比《海斯法典》强多了。
本文原载于腾讯文化频道
作者:熊崧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