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上映20天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亿元大关,一举成为国产艺术电影史上最卖座影片。长期以来,国产艺术电影都身陷“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尴尬境地,究竟是什么使得《白日焰火》逆势爆红,斩获近亿元票房?艺术电影又该如何在商业院线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前期创作需打破固有模式
《白日焰火》自上映以来,票房表现一路飘红。以至于作为内地第一家艺术电影院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其上座率因这部影片而有所增长。据该影院值班经理王女士介绍:“尤其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周,上座率几乎达到了满场的效果。而在以往,一部影片的上座率只要达到40%,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白日焰火》的亿元票房说明艺术电影在商业院线并非没有市场,若想获得受众的普遍关注,就需要在不违背艺术创作原则的前提下寻求突破。作为该片的营销方,北京光合映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玲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白日焰火》之所以能在票房上获得成功,主要因为该片突破了艺术电影在内容创作、制作规模等方面的边界。
“实际上,艺术与商业一直都处于较为对立的状态。但如果能把商业化的故事,通过艺术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则可以很巧妙地使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除此之外,在制作标准方面,艺术电影长期以来给人们的固有印象就是低成本,主创阵容也鲜有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加盟,而此次《白日焰火》之所以能够票房过亿,恰恰离不开在这些方面所做的突破。”郑玲解释道。
营销方式不能照搬商业电影
“后窗放映”艺术电影放映计划创始人之一、天画画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城认为,艺术电影的受众虽然在国内外都属于小众范畴,但就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速度以及人口基数来说,艺术电影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亟待开发,而针对艺术电影的营销、宣传,则是开拓市场、培养受众的重要一环。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原本以商业电影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营销公司都开始涉足艺术电影市场。在郑玲看来,艺术电影也可以有商业营销之道,但不能生硬地将商业电影推广模式直接嫁接到艺术电影上。
郑玲解释:“过去,有的艺术电影试图只通过业界口碑、影评人观点来吸引受众关注。而这种‘一条腿’走路的宣传方式所收获到的市场效果往往甚微。只有从电影本身出发,将电影故事内容本身,以及影片的类型定位,通过宣传‘物料’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受众,才能起到真正的营销效果。关键是要打破艺术电影以往在受众心中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形象,借助有效信息的传达,淡化受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感。”
艺术电影需要充分市场化
许多人认为,《白日焰火》的成功将预示着国产艺术电影的回暖。而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看来,艺术电影本就属于小众范畴,此次《白日焰火》在商业院线博得高票房纯属个例,单片受热捧尚不足以说明艺术电影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
“《白日焰火》其实就像当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一样,正是由于电影产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都需要更为多元化的电影类型,而在某个时间点上,同时又有一部高质量的影片出现,也就自然会获得受众的普遍关注。”郑玲客观地分析道。
杨城认为,艺术电影市场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充分的市场化,营造出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从政策层面来说,一方面,艺术电影内容题材一直都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严格把控,这也使得每年都会有许多质量很高的艺术电影很难与受众见面;另一方面,随着受众关注度的逐步增多,艺术电影在未来也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资金与鼓励政策的支持,“此外,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使得艺术电影制片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受众对于艺术电影认知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