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院线发行的世界里,传统商业模式和逐步演化而来的新模式之间的斗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局面。日前美国主流院线之间的一项新协议让院线和好莱坞主流片商之间长期艰难地建立起来的紧密关系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它们打算越过主流片商直接预订电影。
美国四大院线Regal(皇家娱乐集团)、AMC、Cinemark和Carmike在三月初与著名制片人罗伯特-西蒙兹新成立的电影公司(获TPG Growth投资公司和中国领军的弘毅投资公司支持)成功签订了直接发行协定,将每年发行至少十部电影。这样一个协定在很多方面将产生特殊影响,并且意味着不久后的将来可能发生更多类似的改变。它会使电影院所有者对更多的内容有掌控权,特别是那些主流片商为了商业大片而放弃的中小型电影。
西蒙兹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说:“我们并不想激怒好莱坞主流片商,我们的目的是占领一个基本已经丢失的缺位市场。”他认为没有人比院线更加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他们与顾客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他们知道谁在买什么和什么时候买。”
西蒙兹与院线管理者之间的协议对于电影如今被消费和被发行的方式的巨型转变有象征性的意义。在最近另一个非传统发行例子中,Kickstarter参与投资的电影《美眉校探》就是在影院和数字平台上同时发行的,华纳兄弟则只是名义上的做了做营销。
三月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电影产业博览会Cinemacon的主办方,全美影院主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的主席约翰-菲西安表示要想增加走进影院的观众数量,需要在充分为他们着想的情况下作出重大改变。他坦言:“现在有很多老规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去年在2至11岁和50至59岁年龄段观众群略有增加,但总体的观众数量远低于十年前,其中青少年观众群变动最大。在院线和电影公司高官之间的斗争中,如何让年轻一代走入电影院,而不是窝在家里通过移动终端看电影成了最大的担忧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协定也触及到院线的一个长期痛处——他们认为自己在与片商分票房的问题上一直被不公平对待。若能直接与独立制片人谈协议,而不用接受片商的干预,院线将可以争取更有利的回报。虽然目前还没有主流片商的高官公开对此新协议作出回应(恐考虑到他们与院线的微妙关系),他们肯定会努力维持现在的分账现状,不会让西蒙兹与院线的协议产生过大影响甚至瓜分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主要院线还是独立电影院,他们依然主要依赖于与大片商的协议和商业大片来吸引观众,提高上座率。同样,大多数独立制片人也依然努力寻找机会让主流片商或他们旗下的艺术品牌(如福克斯探照灯和焦点影业)来发行他们的电影,因为渴望借助他们的既有资源来营销和发行电影。
日前刚在SXSW西南偏南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电影《Fort Tilden》的编剧兼导演莎拉-维奥莱-布利斯透露:“虽然(直接合作关系)是很有趣的提议,但我们还是需要既成的系统来确保我们的电影成功落地。”西蒙兹企业的一位高官诺亚-福格尔森也认为制片人和院线直接签协议不适合大片,他解释说:“你若要自己做大范围发行,将要面临太多的障碍,除非你有足够的资本和人力来支持。”
AMC影院的执行主席伊丽莎白·弗兰克表示双方将合作商讨上映日期和营销策略等问题。她还说:“从院线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在生产线的最尾段,尽管我们是电影赚钱的起点。所以对我们来说,若能早一些参与到对话中当然更好。”
无论发行模式如何改变,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安排仍然是院线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此,北约正在积极探索更多不同的策略,包括在单个屏幕上放映多部电影来最大化每日的盈利;开始试用特价票,这样各电影院可以根据需求来改变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