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纳电影市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片商在这里贩卖自己的产品。记者采访了一些卖家,他们表示25岁以下女性观众不喜欢史泰龙的影片,同时,他们也认为中国不需要海外市场。
戛纳电影宫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楼上是一个电影艺术的布道场,大师们在上面举行发布会,向全世界媒体和影迷宣扬电影艺术理念;而楼下,则是喧嚣的电影市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片商在这里贩卖自己的产品——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塔顶供着金闪闪的大神,塔基压着一片黑压压的商人。
第67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中国买片人令人很难过
在商人眼里,戛纳是一个复杂的生意场。首先,“艺术电影好看不好卖”在戛纳是不成立的,那些大师作品和明星主演的片子,在来戛纳之前就已经脱销。今年主竞赛单元中,朱丽叶·比诺什、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科洛·莫瑞兹主演的《锡尔斯玛利亚的云》,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贝尼特·米勒的《狐狸猎手》、《艺术家》导演的新作《搜寻》、大卫·柯南伯格的《星图》等,都是有主的片子,还没有找到买家的,好像只有汤米·李·琼斯的《送乡人》。之前有消息称片子在戛纳首映之后不久就会找到买家,也有人说老汤米想等到多伦多电影节,后一种消息不太靠谱,因为多伦多在今年修改了规则:凡是在其他电影节全球首映的电影,都不得参加多伦多前四天最火爆的市场。
与电影宫楼上(或者说塔顶)那些直接跳过销售环节的电影相比,楼下电影市场则有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味道。“每年戛纳的电影市场都会有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爱娃-B(Ava B),House of Film的主席兼COE,唯一一个愿意和我坐下来聊并接受拍照的卖家,“今年的情况和前几年差不多,每个人都希望能更好,但最后的成交量可能也不会很多,尤其是规模小一点的公司,能分一杯羹就很不错。”House of Film今年是第五次参展戛纳,爱娃觉得他们今年很幸运,因为展台就在人流最集中的位置,所以前来咨询的买家非常多,采访她的记者也很多。当她知道我是来自中国,她说,就在我采访她之前不久,刚和一位中国买家谈过。我问她中国买家一般都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她一脸苦笑:“中国买家都喜欢动画片,或者动作片,还有灾难片。真是很令人伤心呢(That's too sad)。”
25岁以下女性观众不喜欢史泰龙
House of Film今年主打两部电影,一部是叫做《TrueLove Ways》的德国电影,我看着海报上拿着斧子的女主角,问爱娃这是不是一部动作片,她说:“不,这是一部艺术电影。”但是影片的宣传单上却写着“激情惊悚/恐怖”。另外一部《Girl with No Fear》,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号称“拉丁美洲版《龙纹身女孩》”——海报上打扮得和劳米·拉佩斯一模一样的女主角就可以说明一切。“我们今年一共带了25部电影来戛纳,但主要是卖这两部,我们这些年一共在戛纳卖掉了80部电影。”爱娃说。我很好奇,这两部片子都是以女性为主角,是不是跟今年戛纳主席是女性有关,爱娃笑着说:“不完全是,你知道詹妮弗·劳伦斯吗?还有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暮光》?25岁以下的女性观众喜欢她们,不喜欢史泰龙。”
我问爱娃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他们的片子在哪些国家获得的票房成绩最好,她说:“我们当然想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我们的片子,但是通常法国和英国的票房会比较好,美国也还不错,但是不要西班牙,那里一般都没什么好消息。”(注:西班牙经济状况太差,对娱乐业课以重税,票价高昂,西班牙现在的网络非法下载情况和咱们国家有的一拼。)
中国不需要海外市场?
对于House of Film这种中型公司来说,在戛纳的销售情况比较乐观,因为他们代理的片子投资(包括宣发费用)大多在700万至1000万美元左右,能撑得起场面,吸引更多眼球。而且爱娃告诉我,她一般都会为片子首选影院发行,其次再考虑VOD和新媒体发行渠道。但是低成本甚至微成本的电影,往往会直接选择VOD和新媒体发行。
Digital Film Cloud Network(DFCN),一家提供电影融资发行渠道的美国公司,他们的老板雷-贝尔(Ray Bell)跟我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今很多独立影人考虑VOD发行优先,都是因为一部电影——《利益风暴》(当年《利益风暴》是先通过VOD发行,收入比院线票房高出很多,并且拿到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这部电影改变了很多独立影人和片商的思维方式,“iTunes和亚马逊等流媒体成为一种主流发行方式”。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圣丹斯电影节,多渠道发行已经成为独立电影的必修课题,所以我问他,在这一点上,戛纳和圣丹斯有什么不同?他的答案很符合我的期待:“传统影院发行在戛纳还是占主流,新媒体只是很小一部分,但是在圣丹斯,每个人都在谈论多渠道发行。”最后,我问他如何看待这几年的中国市场,他先是拿出一本《华语电影市场》的大册子,然后翻到其中一页,指着“近三年中国票房最高的3D电影”中的2013年第一名《西游降魔篇》(票房2亿美元),说:“我觉得你们不需要海外市场。”
戛纳电影节市场中国电影摊位上的宣传页美国也许不需要中国电影,但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还是很感兴趣的,我问了智利、泰国、印度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片商,所有人都觉得中国市场这几年的表现非常强势,尤其是台湾。台湾展台的一位小哥跟我说,他们的片子大多销往中国内地和新马泰,像《痞子英雄之黎明升起》这样的片子不需要他们花大力气推销,主要任务还是把一些小的文艺片卖出去。
一圈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唯独没有采访中国的片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问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过去一直只关注好莱坞工业,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现在还没有太多规律可言,不太好写总结性的文字。中国今年注册戛纳电影市场的人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第五位,去年是第八,我觉得不管他们的买卖情况如何,“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个头衔已经永远地改变了一切,我有预感,从今往后,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的变化都会非常巨大。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个偷懒离开的借口:明年,如果还能来戛纳,再说吧。
附:本届电影市场小数据
(来源:Screen International, Variety, Hollywoodreporter)
戛纳第5天,在电影市场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1800人,其中中国注册人在今年排第五,去年排名第八。
参展国家达到117个,去年是109个,第一次参展的国家有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叙利亚、缅甸和老挝。
按职业划分,制片人是最多的,大概在3200人左右,比去年少点儿;排名第二的是影院经理;买片人大概在1900人左右,比去年少了100人;电影销售经理大约为560人;而VOD和新媒体营销人员只占4%,传统发行营销依然是主流,新媒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势。
今年一共有5100家电影公司参展,5200部电影待售,其中3100部是长片,810部纪录片,还有144部3D电影——3D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这些片子44%是来自除法国以外的欧洲其他国家,18%是来自美国,还有18%是来自法国。
电影节期间的展映一共是1450场,其中79%是世界首映。这个数字比去年少了8部,不过近几年最多的是2011年,总共放映了1528部电影。
戛纳总人口数也就7万出头,而在今年电影节期间的人口数预计将超过18万。
很多人都知道电影节期间的大买卖和私人派对都是在游艇上进行的,游艇几乎成了戛纳电影节的一个象征。今年关于游艇的一个数字是:在电影节期间租赁一艘游艇的平均开销为:41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