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编剧大概是所有作家当中最特殊的一种。第一,他的作品无论如何只能被视为一个半成品甚或原材料,无论写得多么精妙,它都并不构成一件完整的、自 成一体的作品,它必须等待导演、演员、摄影、剪辑、录音等诸多环节的加工,才能到达真正的接受对象;第二,他的读者数量之少,低过纯文学作家,一个严肃的 小说家或诗人,只要作品发表了,总会有至少千八百人读过,但电影编剧的作品经常只有电影公司读剧本的人会看到,如果被毙掉,那它的读者真的是屈指可数,即 使侥幸通过层层关卡,有机会读到它的人,也不过剧组里的那几十号人;第三,如果电影成了卖座巨片,把所有观众算作间接“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那说不定有几 千万之多,这胜过世上绝大部分作家。
但编剧这个活,又是所有写字的人当中最难干好的一种,这不仅在于它本身对技巧的极高要求,还在于编剧本人需要拥有常人难及的人际交往素质。
在《魔鬼末日》(End of Days)里执导过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编剧的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s)说过,在这一行里,如果你想别人事事顺从你,那最好是找个学徒,如果你希望演员听你的话,那最好去找无名小卒。如果你有机会和大明星合作,那么你会发现他们为什么成为明星的原因。他们绝对是极其聪明的人。布拉德·皮特怎么会早上七点就来到片场说:老板,你想让我站在哪个位置?如果你和这些人合作,你必须听从他们说什么。
这代表了在好莱坞一种很常见的态度,非大牌的编剧和导演,在面对大牌明星时,他们很难有话语权,所以听话为好。因为大片厂如果看不到明星的名字,他们根本不会愿意打开支票簿,至于编剧,在他们看来能顶替的有很多。
当然,有的导演出于各种原因,宁愿放弃和大牌明星合作。罗伯·雷纳(Rob
Reiner)拍《危情十日》(Misery)时说,凯茜·贝茨(Kathy
Bates)的角色他不想要大明星来演,他希望找一个无名之辈,因为这个角色需要做一些很可怕的事。如果找梅丽尔·斯特里普,观众会不相信她做出那样的
事。所以剧组找了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凯茜·贝茨,她完成得非常出色。雷纳敢作出这种决定,一个原因是影片制作方Castle
Rock是一家独立公司,不像大片厂那么僵化保守。最后凯茜·贝茨凭那个角色一鸣惊人地获得了奥斯卡影后。
片厂找来大明星,一般来说总是希望把他们拍得光彩照人,魅力四射,讨粉丝的欢心,似乎这样票房就能更高。但现在很多明星其实变得很聪明,他们厌倦了 片厂给自己的定型。他们更喜欢演不那么千篇一律的角色。有经验的编剧可以利用明星和片厂的这点分歧。明星经常告诉编剧,不要把我写得太讨人喜欢,你看让我 用手抓通心粉吃怎么样?他们会提出许多诸如这类的奇怪点子。特别是渴望冲击奥斯卡表演奖的演员深知,越怪僻、越疯狂的角色越容易被认为是演技高超,比那些 无趣的正面形象更容易被投票人青睐。
演员改戏在好莱坞也在所难免。哈里森·福特以不照剧本出牌而闻名。在拍《星球大战之帝国反击战》时,莱娅公主对汉·索罗示爱,她深情地说出”我爱 你”,福特饰演的汉·索罗本来按照剧本应该回答说”我也爱你”,但福特脱口而出的是”我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临场的随机应变,他对这句台词的修改是经过深 思熟虑的,他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如果这样说,就意味着我担心的根本不是自己,我一门心思地在担心她!另外一次,哈里森·福特演《空军一号》里的总统,编剧 安德鲁·W.马洛(Andrew W. Marlowe)写了一段非常得意的台词。福特赞扬了他:”这段真是太棒了!”正当马洛要表达感激时,福特马上又说:”但这段台词我不会讲,那儿我只需要 一个眼神就够了。”这就是自信的哈里森·福特。
编剧和演员对剧本意见不同的事常有,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来处理,化矛盾为创意也不出奇。比如出身剧场的乔治·罗伊·希尔(George Roy Hill),像许多类似背景的导演一样(西德尼·吕美特、伊利亚·卡赞等),在正式开拍前会进行漫长的排练。希尔会找来编剧威廉·高德曼(William Goldman),演员保罗·纽曼、罗伯特·雷德福、凯瑟琳·罗丝一起,在排练室照着剧本初稿一遍一遍地演练。如果演员觉得什么地方写得不对劲,他们会直 爽地说出来,高德曼觉得有道理立刻改,有时也按照演员提出的方式改。毕竟,纸面上的戏和真人扮演的戏,在感觉上是不一样的。纸面上成立,不代表演出来就成 立。但这种做法在今天的好莱坞几乎绝迹,没有人再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来试验剧本是不是真的OK。
作者:magasa
来源:《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