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最初的视觉风格定位和参照,美术部门是形象的先导,如何与导演及各部门进行沟通的?
杜艾霖(《推拿》的美术指导):其实生活中,推拿随处可见,我只是把生活搬上了荧幕。南京已经是我跟随导演来的第二次了,记忆犹新,这里的语言,这里的空气,是让人感觉舒服的,而《推拿》的美术设计就是要营造这种舒服的气息。这次的美术创作不仅是视觉的创作,也是听觉,和嗅觉的创作,让观者也能“闻到”推拿房里艾灸的味道。
无论和娄烨导演,还是其他部门,我都是用图来和大家沟通,相关的参考和看似无关的参考找了很多很多,不停的更新我们的视觉谱,在开机前,大家已经根据这个视觉谱脑子里过了一遍了。我在主创里年龄和经验都是不胜于其他主创的,所以我在整个过程种也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学习,而且娄烨导演,摄影曾剑他们一直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很庆幸的是,我们都是同类人,所以在沟通上都是有种不用磨合的默契。不知道是因为和导演合作多了,还是我们的审美从一开始就很有共同识,再一次和导演的内部会议的时候,我和他竟然不约而同的从千万万中图中用了同一张图,我为我们的默契感到欣慰,同时感到极大鼓舞,真心的特别的感谢这一切。
一部电影的拍摄,尤其是娄烨的这种不棚拍的电影拍摄,美术的选景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全剧组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这个景上的。前期看景基本是基调,决定了之后怎么在这个基调上创作。
电影拍摄阶段,美术设计在创作上的想法有哪些?(示场景气氛图、人物造型设计手稿等)
杜艾霖:人物是这次最有意思的创作,因为大家都是主角,是一个群像,好像调色板里的颜色一样,它们被调和成了一个颜色,但是单独抽离出来又有各自的色彩。每个人是什么样的,好像都难用语言来形容,因为他们都很饱满,我们先把每个人都抽象了,用一种综合的艺术来表达对这个人的感受,然后在具象到每个人的配饰,当统一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的时候,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这个人物就被“打造”出来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呈现出他们的衣服是自己买的,他们的发型是他自己在家用梳子“随便”弄下就能出门的。
美术上的色彩影调,在创作上从来没有想过类似第几场是暖色,或谁的家是冷色,或是特别的影调色彩,整个片子美术方面的色调都是不明确的,没有倾向的,没有特别的,让我用文字来写真的很难,唯一的感受就是“舒服”。看上去对了,就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直到看上去舒服了。
对于《推拿》其实,美术是服务于本片的,美术的意义在于让大家更多去关注影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