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布光(three-point 1ighting)手法,是最传统的做法。这是在平面、二维空间的电影电视画框中,以均衡、有造型的影像,来塑造三维空间感的手法。当然在摄影棚中可对光线有完全的控制,但这一基本原则也适用在外景灯光的处理上。
三点式的打光手法中,最主要的光线来源称为主光(key 1ight),主光模仿了场景中的主要照明来源,像是户外的太阳或是路灯、室内的灯具等。基本上会被放置在由摄像机到被摄主体间轴线的30°~45°角的位置,同时也会被拉高到30°~45°角的高度(图6-3)。主光通常会使用像菲涅耳聚光灯(Fresnel)这种可聚光的灯具,以便在散光和聚光间做调整(参阅第5章)。主光会产生阴影,也能带出主体的形状,因而也是最主要的光线来源,并可以决定拍摄所使用的基本光圈档数。
辅助光(fill light)会被放置在主光的另外一侧,比较接近45°角的位置,通常和摄像机同高。辅助光或多或少可以减少由主光所带来的阴影,也因为这个原因,其亮度绝对不会超过主光,而多使用较柔和、较扩散的光线来源,例如高频荧光灯或散光型的钨丝灯(参阅第5章)。太强的辅助光,则会产生低对比的单调扁平的影像。
三点式打光的第三个光源,称为轮廓光(back light)。轮廓光总是被放置在主体背后有足够角度的高度,以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镜头。轮廓光有助于为主体塑造出轮廓,特别是头部和肩膀的区域,并且可以和背景区隔开来。
附加的光源,有时也称为修饰灯光(separation light),可以加强或放大三点式打光的基本模式(图6-4)。眼神光(eye light)会是较小、可聚焦的光源,放置在摄像机旁且在眼睛高度,可增加演员眼睛闪亮的感觉。背景光(background 1ight)则照亮背景,和主体的轮廓光是大不同的。背景光也有助于使表演者和背景或布景区隔开来。侧光(kicker light)和轮廓光作用极为相似,通常会被放在主体背后,比较低的位置,也会和主光相对。侧光有助于区隔主体和背景。轮廓光和侧光所需的亮度差异极大,黑发的人需要较多的光线,金发或秃头的人就会少些。一个场景如果打光正确的话甚至可以不使用辅助光源,有的灯光指导也避免使用轮廓光和侧光,以求更有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