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景的搭建和外景勘探有着密切关系。理论上说来,任何电影都可以完全在外景,或完全在摄影棚内完成。例如在1920年代,德国许多电影都选择在UFA国际影视制片公司(Universum Film A.G.)庞大的摄影棚完成所有场景的拍摄——不论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广阔的森林(使用水泥做的树)。在摄影棚内拍摄的优势是可以控制光线、黑白影片的色调、建筑物的外形,以及所有艺术设计上的元素。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剧照,早期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布景,完全在摄影棚内部搭建搭建布景和在摄影棚内拍摄的主要原因是要求可控性。你不必为太阳的位置烦恼,早上九点拍的全景和下午四点拍的特写在连接起来后也不会不连戏。你也可以把树木放到你要的位置,而不必去等待它长高;你也不必担心飞机飞来破坏了你二次大战的画面;你也不必因为担心下班人群会破坏背景而匆忙赶工。
如果你打算在一个地点拍摄一段时间的话,摄影棚也会带来便利。因为你可以把设备器材留下来,不必每天装箱打包。另外一个搭建布景的理由是,你无法在真实环境中找到所要的场景。例如《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的控制室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所以你要搭建出来。
开销也会是另一个考量。对小成本电影来说,搭建布景比使用外景要昂贵,因为外景可能就在当地或是免费的。对专业的制片团队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主要是因为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薪金才是预算的大宗开支,为寻找合适地点而耗费的额外的时间,以及伴随而来的交通和住宿支出,会远超过在摄影棚拍摄的费用。
有的场景必须是外景和搭景的结合,像电视副控室就可用来作为未来外太空的实验室,不过要适度地增加一层平台来添加复杂设备。通常导演、执行制片、制作设计、剧组制片主任会决定哪些场需要搭建布景,哪些在外景拍摄。这些都是在剧本被分解后做出的暂时决定。举例来说,如果需要一个维多利亚风格的餐室的话,外景勘探人员可能会将城市照片巡视一遍,而与此同时,艺术指导则打算花钱建一个。导演则会在这两人全部完成其研究之后通盘考量,并做出最后裁夺。
一旦决定要搭建布景,布景设计会画出平面图,同时把导演、艺术指导、灯光处理、摄影指导所提出的意见考虑进去。电脑程序也可以用来协助布景设计,先视觉化并对多种“如果……如果……”的可能情况进行测试布景设计可以采用电脑绘图程序来“建立”一个布景。之后场景设计、导演就可以“走进”这个电脑绘出的布景,仿佛他们是透过摄像机来观察一样。轻按鼠标,画框比和焦距就可以任意改变。电脑程序测量非常精确,甚至可以用在别的器具上,进而用来切割模板或其他材料。另外一个布景搭建的方法是构建模型。通常建造巨大的布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微缩建筑体现出来。
《惊魂记》剧照,布景不仅是叙事的基调,有时候也是叙事的补充当导演同意布景设计之后,就可以搭建了。搭建工作是繁琐而冗长的,而且必须在拍摄前完成。在开始油漆前一定要有平面图,在墙上挂画,家具搬移进来,也都要有先后步骤。另外还要考虑到布景的坚固性。影片中不使用的门或许可较简单地装上,但如果是演员们会用到的们,就一定要看起来真实且具有坚固性与良好的支撑。同时,布景搭建者也随时要把演员的安全问题放在心中。
布景装饰也是场景场景设计的一部分。花盆、烟灰缸、枕头、台灯等能增加气氛。如果影片是发生在古代,那么就一定要做足研究,确保布景装饰符合特殊的时代和地点要求。
如果什么都买新的,那么布景可能就非常昂贵。独立电影很少会这样做。即使是专业的电影制作也常常会和二手商或租赁公司接洽,或是搜寻储存在摄影棚中的各式物件。
数字科技为传统布景搭建带来了改变。采用电脑来建立布景的趋势日益明显。虚拟场景(virtual set)就是一种电脑绘图,它会被放置在演员背后,而在表演时其实周遭并没有实际的布景。电脑化的布景(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可在不同的电影中再使用。布景中的物件可以进行修改或变形;新的物件可以被添加、删除、移位;可以改变透视感和物体的大小。
但不论布景是电脑合成还是由三合板建构而成,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技巧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过程都必须谨慎处理,因为布景对建立场景气氛,有极重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