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黑泽导演在国外开记者招待会时,总有人问:
“您在《红胡子》之后就不再与三船敏郎合作,为什么?”
面对这个提问,黑泽先生总是面带微笑,给予同样的回答。
“其实,我与三船君并没有闹矛盾。只不过与三船君一起能做的工作我们全部做完了。也就是说,已经无事可做了。”
《红胡子》完成于一九六五年。黑泽先生最后一部作品《袅袅夕阳情》的完成是在一九九三年。三船先生最后出演的是熊井启导演一九九五年的作品《深河》。在这三十年时间里,他们两人的晚年命运变迁可说是一明一暗,截然不同。
黑泽明与三船敏郎
我一直难忘在《红胡子》的杀青庆贺宴上黑泽先生对我说的话。他压低声音对我说:“小国(小国英雄、剧作家)对我说了,这次的三船不对头。”我仿佛看到黑泽先生脸上掠过一丝懊恼的影子,就像平常出错时那样。小国先生的意思好像是说,三船先生对“红胡子”这个人物的把握不够准确。
关于红胡子这个角色,据说在改编的时候,小说的原作者山本周五郎曾特地向黑泽先生建议说:“请不要忘记红胡子是一个受过心灵创伤的人。山本先生看了影片试映后称赞道:“拍得好!比原作更好!”黑泽先生欣喜不已。然而,小国先生的一句话却给黑泽先生带来异常沉重的一击,落在他心底的冰冷水滴逐渐扩大,以至于侵蚀了他。在此之前,黑泽先生为三船先生创作了十六部电影,他从未对三船先生的演技表示过不满。当时他对三船先生极为满意,有人问:“如果没有三船敏郎会怎样?”黑泽先生的回答是:“我将无法拍摄电影。”
在拍摄过程中,黑泽先生也从未对三船先生的演技提过意见,他几乎不曾用批判的眼光去面对过三船先生。要说黑泽先生对三船先生的演技感到稍许不满,恐怕《红胡子》还是第一次吧。即便如此,黑泽先生似乎也并未向三船先生当面提起这件事,而是小心翼翼地逐渐疏远了三船先生。趁着这个间隙,一个意想不到的外因像病毒一样地入侵,黑泽先生的方向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曾经留学美国的制片人青柳哲郎带着一个计划向黑泽先生迅速接近。这是与美国的Avco Embassy公司合作拍摄《暴走列车》的计划。青柳哲郎对黑泽先生的电影创作缺乏了解,要在美方与黑泽先生之间担任中介,他显然经验不足。或许黑泽先生倾心于青柳哲郎的英语能力和信心十足,因此毫无保留地相信了他。黑泽先生撰写了有趣的剧本(电影后来由安德里·康查罗夫斯基执导),甚至选好了外景,计划却因条件不合而中止了。从此前方开始乌云密布。这是一九六六年的事。
另一方面,同样在一九六六年,三船先生在世田谷建立了三船制作公司,一帆风顺地开始了正式的电影制作。三船先生也开始向美国发展。他于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八年分别出演了约翰·弗兰肯海默的《霹雳神风》(Grand Prix),以及约翰·保曼的《决斗太平洋》(Hell in the Pacific)。然而《暴走列车》的挫折似乎仍未让黑泽先生意识到制片人青柳哲郎的不称职,他再次信任青柳哲郎,开始了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的黑泽先生就像一架燃料将尽的飞机,在艰难的飞行中迷失了方向。那就是《虎!虎!虎!》事件。
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艾默·威廉姆斯在港区芝公园的东京王子饭店召开了日美合拍电影《虎!虎!虎!》的制作发布会。“虎!虎!虎!”也是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的联络暗号。这部电影的日方导演为黑泽明,美方导演在稍后选定为理查德1弗莱舍。电影开拍比预定推迟了许多,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开始。摄影进行了约二十天,问题接连不断。福克斯公司以黑泽先生的神经衰弱为由,解除了他的导演职务。
福克斯在找人替代黑泽导演的同时,邀请三船先生出任主角,即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角色。三船先生表示,只要电影由黑泽明导演,并且全部制作工作交由三船制作公司担任的话,就答应出演山本五十六。三船先生一定是想借此机会恢复与黑泽先生的伙伴关系,并希望能以此帮助黑泽先生解脱窘境。听说三船先生曾打电话鼓励黑泽先生:“去打打高尔夫球吧。”
两人的经典合作:《罗生门》
但是三船制作公司的条件并未被福克斯公司所接受。黑泽先生也无意再为福克斯工作。美国式的合理化电影制作与黑泽先生的作家式电影制作的互不相容,黑泽先生已经切身体会到了。
关于这件事,三船先生接受采访时说:“黑泽先生选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这也是招致如此结果的原因之一吧。”三船先生的话被大肆报道,有人认为是这句话触犯了黑泽先生。因为一句多余的话,与黑泽先生的关系再次变得疏远,也许三船先生自己也深感懊悔吧。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推测并不正确。那时候黑泽先生正要忘却所有与电影有关的烦扰,正静心治愈内心的创伤,我想他应该没有工夫读报纸。而三船先生终于没能抓住这个与黑泽先生复合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就算黑泽先生的身体状况恢复好转,我想山本五十六的角色也不会交给三船先生。
黑泽先生向来喜好的是纪录片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反言之,职业演员的完美演技作为电影创作的素材与非职业演员是同等的。因此拍摄《虎!虎!虎!》的时候,黑泽先生选用了曾亲历战争的普通人作演员。当然普通人的日程调整并不容易,并且要缓解非职业演员的紧张感需要大量时间。用好莱坞式的效率来衡量,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所以三船先生所说的“原因之一”并没有错。
就这样,在经受了美国电影业巨浪的一番折腾之后,黑泽先生被抛到了一边。他和几个同为导演的朋友设立了“四骑会”,写作包括电视作品在内的剧本,从此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一九七零年,为向世界证明自己并非神经病患者,黑泽先生以低预算开始了《电车男》的制作,拍摄异常迅速,电影完成仅用了二十八天。这部电影向世人显示了黑泽明依旧不凡的实力,可惜票房成绩令人失望。
一九七一年,黑泽先生在家中试图自杀,以未遂告终。这个新闻震惊了世界。当时三船先生正在法国,与阿兰·德隆、查尔斯·布朗森共同主演泰伦斯·杨导演的《荒野追踪》,可以说正身处万众瞩目之中。可是,此后的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五年之间,三船先生一部电影都没有出演。这四年的空白时间里,他究竟在做什么呢?
摘自《等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