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监制兼主演的《催眠大师》4天票房过亿,影片几乎获得一致好评。这部以心理治疗为题的电影混合悬疑惊悚,难得的是剧本逻辑完整,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影片导演陈正道来自台湾,此前在大陆拍摄过《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均有不俗表现。其中,《101次求婚》取得1.9亿元票房,这也让他成为在大陆拍片的台湾导演中成绩最好的一位。
台湾导演作品在大陆上映的电影逐年增多,2009年只有4部,到2013年已经增加到了16部。其间的2012年国家通过了《关于加强海峡两岸电影合作管理的现行办法》,明确了台湾电影引进、合拍的规范标准与优惠条件,大陆向台湾电影和两岸合拍电影打开了大门。而早在之前,不少台湾导演其实就已经在大陆发展。早期进来的以电视剧导演居多,比如以琼瑶戏《婉君》、《梅花三弄》等闻名的汪群雅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大陆拍戏,多年来长期拍摄家庭伦理题材,被网友戏称为“专注虐心24年”。
十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发力,台湾知名导演朱延平捷足先登,相继推出《大灌篮》、《刺陵》等电影,虽然评论不佳,但堆砌明星阵容,加上一些“接地气”的表现手法仍然可以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找到位置。
当然,也不是每个台湾导演在大陆都能如鱼得水,比如罗安得《乌龙戏凤2012》、张训玮(《宝岛双雄》)、曹瑞原(《饮食男女2012》)等都表现不佳。不过,也有一些坚持自我风格的台湾导演在大陆得到认同,比如苏照彬的《剑雨》,陈正道的《催眠大师》就颇受肯定。陈正道认为导演需要尊重本土观众,但更重要的是在创作上体现出诚意及水准,“大陆观众对国产电影十分友善,当你有一点新意,认真做了点事情,就会给你票房上的支撑,让你有机会越做越大,越来越多元。”
电视圈老将
“登陆”代表:汪群雅、陈朱煌
“登陆”时间:上世纪90年代至今
“登陆”作品:《幸福的小丈夫》、《心肝宝贝》、《望海的女人》、《团圆》等
“登陆”法宝:虐心戏屡试不爽
熟悉大陆情况 不觉有隔阂
台湾导演中最先到大陆发展的大多是以拍电视剧为主。
陈朱煌是著名苦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导演。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赚足了大陆观众眼泪,“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1988年播出后,我接到大陆许多电影投资方邀请。在我的印象里,当时还没有台湾导演来大陆拍戏,我犹豫了。”不过后来陈朱煌仍然进军大陆,拍摄了《天涯赤子心》、《娘妻》、《团圆》、《奶奶再爱我一次》等多部苦情剧。
汪群雅以导演当年万人空巷的《婉君》闻名,拍摄虐心催泪戏,她是一把好手。在大陆,汪群雅导演的电视剧题材相对更为宽泛,除了擅长古装或是民初背景的《幸福小丈夫》,甚至可以拍以知青返城为背景的《心肝宝贝》,也足见她对大陆的熟悉。她认为在大陆拍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从1989年拍《婉君》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大陆的电视圈,后来又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不仅了解这里的人们,也熟悉这里的生活,我不觉得两岸观众有什么隔阂。”
虐心戏传递情感容易被理解
这些台湾导演多以虐心戏闻名,演员都备受“折磨”。黄曼在汪群雅导演的《心肝宝贝》中出演一个养育着非亲生女儿的妈妈角色,与男主角患难与共,一直守护这个温情的谎言,直到真正生母的出现,所有人命运重新洗牌。
黄曼就说被导演汪群雅“虐得很惨”:“跟以往的角色比,这个角色太虐心了,而且这部剧情感冲突非常激烈,每场戏我都感觉像要爆炸了一样。我一开始还担心自己把握不准抑郁症如何表现,结果拍完后,我自己都快得抑郁症了。”
青年演员吕夏在汪群雅导演的《望海的女人》中任女主角,剧中吕夏的哭戏也是一场接一场,汪群雅也认为她非常辛苦:“吕夏拍自己的戏要哭,与其他演员搭戏,为了激发对手的真实情绪也要哭,经常是从早哭到晚,一天下来眼睛都是红肿的。”
宗峰岩在陈朱煌导演的《团圆》中扮演一个感情纠结的人物,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情感,面对亲人而不能相认。演完这出戏有段时间他也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演苦情戏真的伤心伤神,因为拍戏结束回到生活中时情绪上也会压抑”。
汪群雅被网友戏称为“专注虐心24年”,陈朱煌则被封为“第一苦情导演”。对于这种“标签”,导演当然并不认同,陈朱煌认为人与人彼此间的感情是相通的,“我只是想拍反映人间真情的影片,真情永远不会过时。其实我拍的影视剧里,好多剧情都亲身经历过。剧中的台词,很多都是我与母亲的真实对白,这并不是营造出来的所谓‘苦情’,只是令人动容的真情罢了。”
汪群雅谈到《望海的女人》也表示:“剧情虽虐心,叙述手法却并非以催泪为目的,而是重现时代洪流下一个个如风中芦苇般的个人命运。”
对于网友说她“专注虐心24年”,汪群雅称只是一个玩笑,她认为自己作品主要传递的是善良、简单而纯真的情感,“这都是最朴实的正能量,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大片”操盘手
“登陆”代表:朱延平、钮承泽
“登陆”时间:2005年至今
“登陆”作品:《一石二鸟》、《刺陵》、《大笑江湖》、《LOVE》等
“登陆”法宝:明星云集加“接地气”
台湾的著名导演也有不少登陆大陆,比如朱延平、钮承泽、蔡岳勋等。朱延平算是比较早来大陆发展的,2005年就在大陆拍摄吴宗宪、雪村等人主演的《一石二鸟》,此后在大陆拍片几乎没有断过。2002年导演电视剧《吐司男之吻》走红后,钮承泽也开始收到大陆方面的邀约,虽然种种原因没有很快成事,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登陆”的想法,2007年他在北京开设了影视音效制作公司,2012年拍摄了《LOVE》,在大陆和台湾都开出票房红盘。
朱延平:接地气虽难,但台湾导演有优势
21世纪刚开始那几年,台湾电影也走到了低谷。当时台湾市场全面向好莱坞开放,台湾影市有98%的市场份额被好莱坞电影占去。2001年,台湾没有任何一部本土电影的票房超过20万元人民币。即使是曾经的票房大导演朱延平也面临着困境。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2004年他导演的电影《人不是我杀的》,创下台北市总票房仅有2280元新台币的最低纪录,按当时台湾电影票价换算,这部电影约有10人观看。
为节省成本,那时朱延平开始拍摄电视电影,2005年的《一石二鸟》为了上映才转制成胶片版,这部电影台北市首周票房只有13830元新台币,按当时台湾电影票价换算,约仅有58人观看,但这部电影的大陆票房超过1600万元人民币,“这件事情让我惊醒了,哇,原来大陆的市场这么大!”朱延平说。
《一石二鸟》对朱延平来说并不是什么创新作品,这是他擅长的古装疯狂喜剧,拿《十面埋伏》等当时的热片来戏谑搞笑,吴宗宪、林心如、曾志伟、吴孟达、雪村的阵容算得上豪华,虽然评价很差,但大陆的庞大市场仍然给予朱延平意想不到的回报。
这部影片让他有机会在2008年开拍奇幻体育题材的《大灌篮》。跟朱延平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影片剧情狗血,经不起推敲,但周杰伦、曾志伟、黄渤、蔡卓妍、陈柏霖、吴宗宪、吴孟达组成的明星阵容仍然奏效,而且画面和特效在当时的大陆电影中还算精良,最终该片票房收入过亿,当时台湾导演中,朱延平的成绩最为骄人。
《大灌篮》电影海报 alt=《大灌篮》电影海报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514/thumb_0_350_850_2014051403245140270.jpg" />《大灌篮》电影海报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加速发展,2009年的《刺陵》票房下挫到6000多万元,2010年的《大笑江湖》又上扬到1.5亿元,到目前为止,朱延平的电影仍是在大陆的台湾导演中最容易卖出好票房的。朱延平的招数是一定要请重量级的大咖,比如《刺陵》中的陈道明,《大笑江湖》中的赵本山都有相当票房号召力,加上情节力求搞笑,确实能够吸引到不少只求看片轻松的观众。
台湾导演在大陆发展,朱延平认为最重要的是“接地气”,“对我来说,接台湾的地气不难,但接大陆的有点困难。我需要了解更多大陆的文化,但我觉得前景值得期待,香港和大陆还有语言上的问题,台湾在这方面就有优势,我想台湾导演会适应的更快!”
钮承泽:用台湾节奏呈现大陆生活
钮承泽祖藉北京,不少亲戚都在大陆。2000年前后,台湾电影陷入低谷,他转向电视圈求发展,用拍电影的标准来执导偶像剧,一度掀起收视狂潮。这期间他收到不少大陆的电视剧集邀约,但一来双方理念有差距,二来他在台湾工作也很多,所以都未能成事。
不过电影仍然令纽承泽最难以割舍,2008年他首次担任执导电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该片是他前半生电影梦的人生总结。2010年他执导的电影《艋舺》红遍台湾,他也因此获大陆电影公司华谊兄弟的青睐,终得以执导《LOVE》进军大陆。对于台湾导演进军大陆,纽承泽看得很简单,“导演北上,很容易理解,哪里有市场,大家就往哪去。”
7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让钮承泽得以圆梦,“我想拍一部大范围的讨论爱情电影,找到最好的演员,用最多的钱,最好的班底,最好的机器,这里头有真情,有生活,有技术,有挑战”,除了有赵薇、赵又廷、郭采洁,阮经天,彭于晏这批明星助阵,他还有一个野心就是希望做到“台北、北京两个城市都能够接地气”。
最终《LOVE》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钮承泽的目标。与其他台湾导演的大陆电影相比,《LOVE》的特别之处是呈现了大陆、台湾两地城市青年的爱情生活。
钮承泽称自己对两岸交流有独特情感,他觉得两岸交流明明那么密切,在电影中若没有反映,是很不应该的。两地虽然有不同口味,但并非难以跨越。而《LOVE》中赵薇在北京的一段戏也为台湾观众所喜欢,钮承泽说这场戏成功的原因,是他用“用台湾的节奏来呈现大陆的生活。”《LOVE》在2012年2月13日上画,当时以过4000万元的成绩创下情人节档的票房纪录,最后收到1.37亿元票房,钮承泽算得上是2012年台湾导演在大陆发展的大赢家。
多元“小清新”
“登陆”代表:陈正道、苏照彬
“登陆”时间:2007年至今
“登陆”作品:《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剑雨》等
“登陆”法宝:类型探索加个人风格
“小清新”一直是台湾电影的标签,不过在大陆发展的台湾导演中,苏照彬和陈正道的作品就比较体现出来,两人的电影比较多的是经典类型片的影子。《剑雨》有《卧虎藏龙》式的古朴,又带点玄幻的诡异,虽然有吴宇森监制压阵,导演苏照彬仍然最大限度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陈正道则选择了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都市爱情片入手,《幸福额度》、《101次求婚》两部作品的成功让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今他拍摄的《催眠大师》在惊悚和推理上都不失礼,这部电影终于可以被称为作品而不只是命题作文了。
苏照彬:只做自己会做的东西
苏照彬成名作品如《爱情灵药》、《运转手之恋》仍然是很典型的台湾电影,不过《诡丝》、《三更之回家》表现出他在灵异惊悚题材的趣味和执行力。理工科出身的他从小喜爱电影,类型片对他影响最大,比如《大白鲨》、《金刚》、《外星人》这种片子,有机会当导演时,他最想的也是做好类型片。
没有受过系统电影训练,程序员出身的苏照彬有自己优势,以前总要检查代码,以保证程序逻辑会不会出错,这种纠错思维让他在做剧本时逻辑相比起来更为严密。吴宇森也正是因为这点看中苏照彬,主动找他写新剧本,进而促成苏照彬来导演《剑雨》。2010年的《剑雨》票房有6000多万元,因为有吴宇森监制、杨紫琼主演的名头,该片的海外销售成绩也很不错。
对于大陆电影市场,苏照彬有自己的观察。他也注意到其实大多数电影是不赚钱的,在大陆成功的台湾导演也不多。跟好莱坞大片和冯小刚等人的电影相比,他认为台湾导演在类型片和大陆文化方面都没有优势,“类型片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来支持,譬如说枪战、飞车、特殊化妆,这些都不是说你可以靠导演或者编剧一个人来搞定,你必须要电影工业里面的各个部门来支援。台湾电影工业是比较欠缺的,台湾导演只能是他们有多少资源,就去做多少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像青春片、文艺片、恐怖片,这些可能需要的是想法,而不是工业方面上资源的支持。台湾导演还是要去拍自己很拿手的一个片子,就是要忠于他们知道的、会做的一个东西。”
陈正道:大陆观众要的更多元
《宅变》、《盛夏光年》是陈正道进军台湾电影界的敲门砖,而早在2007年,他就来到大陆,期间四处推销剧本,从住酒店到租房子,被拒绝、改剧本到有机会,陈正道真是一步步自己走过来的。
《催眠大师》电影海报 alt=《催眠大师》电影海报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514/thumb_0_850_500_2014051403104262868.jpg" />《催眠大师》电影海报陈正道最喜欢拍悬疑推理片,但在《催眠大师》之前的《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却是爱情喜剧片。他说来大陆后思维发展比较快,比较会去想观众想要什么,“拍电影一般就是分两种,一种导演有话说,一种是拍给观众看。我外在好像是拍给观众看,但我当然也有一点点话要说。我在类型上容易被调整,从《幸福额度》开始,就选了在台湾从没拍过的爱情喜剧,因为这个关系又得以去拍《101次求婚》,就是做了一个情人节的产品。到了《催眠大师》,更像是《盛夏光年》加上《101次求婚》,个人作品加上一个产品,把它融合起来。”
陈正道说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他在北京没有跟其它台湾电影人一起混,他也曾经被带去跟老板喝酒,但发现自己不习惯。后来他认识了小马奔腾的制片人史晓晔,一起合作了他三部电影,“她是女性制片人,像我的姐姐,她去谈投资,所有事情做好,我专心拍片。蛮幸运的是大部分事情制片人帮我搞好,她可能是我唯一的人脉吧。我们除了工作,有时在电话里讲讲八卦,一个月吃一两次饭,却有很强烈的信任感。”
陈正道在大陆拍的三部电影都是纯国产片,甚至不是合拍片。他觉得每个地方的观众都值得尊重,“你应该先了解观众想看什么,接受什么,再来看你能做什么。”
三部电影成绩都不错,他自然也有资格为想来大陆拍片的台湾电影给出建议。他直言有些台湾导演在文化、电影质感上优越感太强,“刚来时有一点瞧不上这个市场真正接受的类型方向,等你静下心来,这个市场的观众想要的东西比台湾的更多元更复杂,他们渴求各种电影,市场的力量很强,如果能够顺着这个浪,导演本身能力会有增长。”
他说在台湾他可能只能拍《盛夏光年》这种暗恋、青春的感受,《催眠大师》是他想拍的类型电影,他现在甚至已经开始筹备拍一部科幻电影,“外来导演可以在这里借力使力,中国电影会进入狂潮十年,有心看这个爆发、想站在浪头上的话,第一件事是要跟着这个浪走。不是说导演要妥协,但就是不能有那种法国电影比美国电影高级的心态。如果觉得观众不看就说观众没水准,这个想法是错的,带着这个心态拍电影一定是不会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