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追随电影大师脚步系列第一部,为大家讲述了斯皮尔伯格导演在镜头运动和人物特写方面的一些技巧分析,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二部:照明风格。
欢迎来到斯皮尔伯格第二部。如果没看第一部,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一系列文章意在为电影制作人指点迷津,帮助大家拍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会以几个著名导演为例,剖析他们的特点和风格,以供大家借鉴。好了,切入主题!
2. 照明
斯皮尔伯格经常在采访中提到,他喜欢从摄影师的角度看作品。从镜头的选择至摄影机的移动,他总是游刃有余,这个会在另一部中提到。现在看照明。
摄影师Douglas Slocombe 和Allen Daviau都曾与斯皮尔伯格合作过,但说起颇有成果的合作,要数Janusz Kamiński。自1993年《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之后,Janusz Kamiński便与斯皮尔伯格结下了不解之缘。斯皮尔伯格虽与很多摄影师合作过,但他的照明风格始终未变:
1.看起来要自然真实;
2.照明要细致入微,并要制造一鸣惊人的效果。
对于这一点,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意见各异,僵持不下。我个人觉得,这真有点小题大做了。照明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不过斯皮尔伯格热衷强烈、富于表现力的照明,尤其喜欢硬质、沉重的轮廓光(blacklight)(我也超爱!)。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莫拘泥于此。
《林肯》(Lincoln)剧照Kiminski对轮廓光的评述:
“轮廓光给你带来了反对声,也带来了荣誉,有人说,‘看够了,换点别的吧,’可我喜欢它!灯光就是生命,我就觉得好的照明胜过一切…我喜欢后向光,不仅因为它让被摄物散发魅力,更因为这种光能把人带进故事中。除了后向光,我们还喜欢增加其他元素,这就是我的风格,也是我们拍每部电影用的技术。”
不论是《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中外星飞船着陆时橙色光透过厨房的门板照到一个天真孩子身上,还是《林肯》( Lincoln)中夕阳西下时暮色照进烟雾缭绕的总统办公室,抑或是《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中满是紧张色彩的灯光效果,无不体现着斯皮尔伯格的照明风格。
大家为何不尝试一下呢?用厚重感十足的后向光可以增加紧张色彩,烘托气氛。就像是《第三类接触》中那束强烈的橙色光,预示着异度空间的不明物体就在厨房门的另一面!或是《林肯》中后向光为总统办公室带来的肃穆、凝重的气氛。
《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剧照怎么到达以上效果呢:
大家没必要举着巨大无比的灯具(我也不希望这样,肯定很辛苦!)。如果这样宏大的场面做不来,大家可以尝试其他途径,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我有两篇文章,一个是不打光也能拍摄:三大“无光”摄影技巧之外景篇(How To Film Without Lights Interior )内景篇,讲了如何利用身边的灯具、固定器以及最大的灯——太阳!像Michael Bay这样的导演,喜欢在“魔幻时刻”进行拍摄,也就是太阳西沉的那一刻,充分利用那抹强烈中带着柔和的橙色后向光。除此之外,我还有3篇关于照明技术的文章:照明基础,三点照明和让你的主体更好看的10个照明技巧 。
不论怎样,不要只是为了照明而照明。电影玩的就是视觉体验,不论追求自然还是创意,要保证不能亏待眼睛。不然,小心我拿着测光仪来打你。开玩笑了,我才不会那么不爱惜仪器呢!
就像Kiminski说的:“照明是可以带来深层内涵的技巧,照明失败的电影我不看。如果摄影师根本就没用或不敢用这个技巧,电影就失去意义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中的烟雾效果技术要领:
了解自己的设备:如果拍视频或数字电影,当心摄影机的曝光范围。也就是说能达到多大的明暗对比。电影专用摄影机和现代数字摄影机曝光范围大,摄影师可以自由调节灯光的明暗。如果买不起这样的摄影机,就要注意曝光度的问题。轮廓光的加强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但不要过强,否则很难恢复。
加点烟或雾:Janusz Kamiński大爱烟雾。烟雾能成为光投射进来的一个过渡。把烟雾和照明完美结合也是斯皮尔伯格的风格之一。
好了,就讲这些。
以上内容便是第二部,希望大家喜欢!大家对斯皮尔伯格和照明有什么想法呢?有的话请参与评论。下一期就为大家奉上斯皮尔伯格电影里的烟雾技巧。
文章来源:http://filmcameracourse.wordpress.com/2013/02/08/mimic-the-movie-masters-steven-spielberg-part-two/
翻译:尹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