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镜头调度之道
9.3.1 两极镜头
波德维尔认为,快速剪辑、两极镜头、依赖单人近景镜头、自由灵活的摄影机运动等四种技巧策略是好莱坞电影新风格的显著标志,已成为当代好莱坞电影的常规手法 。可以说,它们也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各地区电影普遍使用的表现手法,香港武侠电影尤其擅长此道。《无间道》和《无间行者》都不乏两极镜头的使用。所谓两极镜头,在波德维尔那里指采用短焦距(广角镜头)拍摄的远景、或大远景与采用长焦距(长焦镜头)拍摄的近景、或特写交叉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在我们看来,无论采用什么焦距拍摄,只要对远景镜头与近特镜头进行交叉剪辑,就构成两极镜头的组合。传统电影一般避免这种做法,认为这种反差效果超出常规,有损现实主义的或心理学意义的透明性效果。为了演示和叙述的清晰,为了有利于观众的观看及符合观众的心理感受,美国电影习惯采用中全景表现人物的动作,这种景别大致到人物的膝部,被称为"美式镜头"或"美式景别镜头"。
《无间道》特别突出两极镜头,以"天台对决"一场为例,刘健明来会陈永仁,影片首先用一组近景和特写镜头拍摄两人之间的对话,在陈永仁举枪对准刘健明前,切入一个大远景镜头和一个远景镜头,表现两人在天台上面对面地无声对峙,接着用三个快速剪辑的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表现陈永仁举枪指向刘健明的眉心,然后接一个从近景到远景的拉镜头,表现陈永仁举枪对着刘健明。"刘健明击毙韩琛"一场同样采用近景与远景的两极交叉剪辑。
《无间行者》"围捕弗兰克"一场,弗兰克团伙装运毒品的一组近景与一队警车到来的俯拍远景,弗兰克轿车开出的正面远景与他坐在车内的正面近景(两者同轴拍摄),弗兰克受伤逃到铲车角落的俯拍远景与他打手机进行联络的单人近景,这些都采用两极交叉剪辑的处理。这种两极镜头在比利与科林"天台对决"一场用得不明显,只有比利用枪逼住科林的双人近景与赶来的布朗要他放下枪的三人全景这一组合可以视为两极交叉剪辑。从他们的天台对决,到电梯口比利死于另一个内鬼巴里根的枪下,及科林枪杀巴里根,整个段落4分22秒,节奏较快,起伏动荡,充满一系列的争吵、打斗、枪声和凶杀。与暴力的动作和强烈的音响相比,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特写镜头基本缺席。
大量运用近景和特写表现人物之间眼神的交锋及人物各自的内心活动则是《无间道》的一大特色。天台对决及刘健明胜出的段落约5分40秒,比《无间行者》的同一个段落长一分半,有116个镜头,其中近特镜头达75个(包括单人镜头、双人镜头、手枪等),占全部镜头数的65%。在陈永仁与刘健明对决的过程中,在另一个内鬼枪杀陈永仁的前后,在刘健明枪杀这另一个内鬼的前后,都运用大量的近特镜头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无间行者》所不具备的,该片的镜头拍摄和镜头组合突出的是人物和事件的动作性,并且是一种纪实风格的动作性,开场街头暴力事件的报道风格画面已为此作出预告。《无间道》在展现人物动作的同时,突出对人物、特别是对两位主角的心理刻画,大量的近特镜头不仅代表一种现代电影的时尚风格,而且具有明显的表意性质(见图)。
本文摘自后浪电影学院丛书:《电影叙事学研究》。本书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新颖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检阅了俄国形式主义、爱森 斯坦、巴赞、麦茨对叙事学理论的贡献,又对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逐场逐镜深入分析,结合图表进行跨文本的研究与拆解。
同时,作者还论及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叙事传统的关系,所涉及的片例从中国早期电影《劳工之爱情》,到《无间道》与《无间行者》这样的当代文本, 而第三部分专论布努埃尔之《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则提供了一个更系统的全景式的叙事学分析经典案例。希望阅读此书的读者无论在理论观念或是研究方法上都能 有所获益。
作者: 刘云舟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6
页数: 320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